APP下载

茶树良种浙农21叶籽两用栽培技术

2014-01-26罗雅慧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幼龄茶苗两用

罗雅慧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浙江丽水 323000)

茶树良种浙农21叶籽两用栽培技术

罗雅慧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浙江丽水 323000)

根据研究探讨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茶树良种浙农21叶籽两用生产管理技术。茶树叶籽两用栽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茶叶籽进行开发利用,不仅增加茶农收入,促进茶产业稳步发展,而且为高端食用油的开发开辟新的途径。

茶叶籽油;叶籽两用;栽培模式

在保证名优茶优质高产的同时,通过合理栽培和管理,可提供高产高质的茶籽用于提炼茶叶籽油,同时,茶叶籽油比大豆油、山茶籽油等营养成分更均衡和充足,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从茶叶籽中提取、精炼优质茶叶籽油的加工工艺研究技术成熟,产品质量好、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这为茶叶籽的生产提供了效益保障。茶树叶籽两用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仅可以提高茶园单位面积的效益,挖掘现有茶树资源潜力,而且对低碳经济、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加茶农收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2010年开始,我们在众多茶树品种中,遴选出良种浙农21,并充分利用其叶籽两茂的生育特性,研究其叶籽两茂生产栽培管理技术,建成浙农21叶籽两用生产茶园7 hm2,探明茶树叶果两用栽培的方法、途径和效益,为合理开发茶树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茶树浙农21叶籽两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引种和繁苗

1.1 引种

浙农21是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1963-1987年从云南大叶茶有性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茶叶品种,199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浙农21属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植株适中,树姿开张,分枝中等,芽叶绿色,茸毛多,1芽3叶百芽重104.0 g。多花、多结籽。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1芽1叶盛期4月上旬。产量较高,每667 m2可达180 kg。适制红茶、毛峰等绿茶,品质优良。抗寒性稍弱,抗旱性与抗病性均较强。扦插繁殖力中等。

叶籽两用生产茶园苗木插穗来自浙农21良种母本园。为浙江大学潘百茶树种质资源圃和福泉山茶场茶树种质资源泉圃中引进的浙农21枝条。

1.2 苗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易于排灌、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保水透水透气性良好的砂质壤土建苗园,要求土壤pH值4.5~6.0。

苗地深翻30 cm以上,碎土、耙平,畦长度一般10~20 m,畦高15~20 cm,畦宽110~120 cm,畦间沟宽30 cm,四周开好排灌沟。

苗床施足基肥。芽前除草剂可选用50%乙草胺乳油或50%丁草胺乳油1 000倍喷施畦面,以杀死和消灭土壤中的虫卵和病菌。

1.3 短穗扦插

选择棕色或黄绿色、半木质化、基部干粗3~5 cm、腋芽饱满、叶片完整的成熟枝条,剪取短穗进行扦插。在剪穗同时要摘除种穗枝条上的花蕾。

以秋季、冬季扦插为宜,扦插前先将苗床喷水湿润,插300万~375万穗·hm-2。扦插后及时洒水,及时遮荫。

1.4 苗圃管理

短穗扦插采用60%~70%遮阳网遮荫,采用拱棚,若遇气温<3℃,应加塑膜保暖,气温回暖>15℃,应及时揭开塑膜。遮荫期一直延续到次年5-7月。在扦插初期要及时浇水,应保持土壤湿润。

插穗发根后,次年4-5月开始施用肥料,先稀后浓、少量多次,施肥次数不少于5次。

注意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做好预防病虫害工作。及时除草。8-9月及时去除花蕾,以利茶苗生长。

2 茶园建设

2.1 园地选择

浙农21籽叶两用的生产茶园必须选择在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良好,且符合NY 5020规定的地区,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选择土层深厚肥沃,pH值4.5~6.0,背风向阳,集中连片的缓坡地、平地、旱地或山边田建园。

2.2 园地开垦

坡度10°以上的山坡地开梯层水平带,水平带最狭处应有1.5 m梯面,水平带梯面要求外高内低,种植前须进行土壤深翻、翻晒,使其熟化。新垦茶园深耕30 cm以上,清除园内宿生性杂草和柴、小竹等。并做好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茶园边界种植适宜的树种作防护林带,以优化茶园生态条件。

2.3 栽植技术

底肥选用熟腐的农家有机肥为主,种植沟内深施饼肥4.5 t·hm-2或农家栏肥22.5~30 t·hm-2,拌茶叶专用肥750 kg·hm-2。分层施用,上盖30 cm新土。

种植密度10 500株·hm-2左右。合理设计种植方向和茶行布置,山地1.5 m宽水平带种植1行,株距0.65 m。1.8~2 m宽水平带,种植2行,行距1 m,株岔开,株距0.95 m。种植沟(穴)宽30 cm,深30 cm。田、地因地制宜设计,单行种植,行距1.2~1.3 m,株距0.75~0.8 m。种植沟(穴)宽30 cm,沟深30 cm。

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或2月上旬至3月上旬移栽茶苗为佳。移栽宜选择阴天、雨后阴天或晴天无风时进行。

苗穴深7~10 cm。1,2级苗分开种植,每穴定植1级茶苗1株,2级茶苗1~2株。

先开好定植穴,一手扶茶苗,一手将土填入穴中,待填土不露细根后,轻轻将茶苗向上一提,让根系伸展,然后覆土压紧,上加松土到原泥门稍高2~3 cm。

茶苗栽好后,随即定剪,留高15~20 cm,基部无叶片的茶苗,不定高度,留2~3片叶剪去顶上部分。

2.4 茶园管理

2.4.1 新栽茶园

新栽茶园第1年的关键措施是确保茶苗成活,同时培养骨干枝。

除草、松土。要求以人工方法锄除杂草,茶苗边杂草以手拔为主,1年4~5次,做到茶园基本无杂草,松土2~3次。

排、蓄水管理。田间种茶,防积水,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山地茶园种茶,防旱灾,水平带后面开好竹节沟,挖好蓄水塘,使雨水保留在园内,可防水土流失并可抗旱保苗。

抗旱保苗。幼龄茶园要求采取浅锄保水、铺草、追施粪肥、灌水、种植绿肥等措施,抗旱保苗。如长期干旱,茶园应及时进行灌溉。

2.4.2 幼龄茶园

修剪。幼龄茶园是培养健壮骨架和庞大丰产树冠的关键阶段。应做好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工作。第1次定剪,促分枝。茶苗移栽后已作定剪,形成主杆枝。第2次培养骨干枝,留1年生枝条的1/3定杆形成第2支杆枝。树高应超过35 cm,剪口离地为30~35 cm。第3次形成树冠骨架。在第2次定型修剪后1年进行,修剪高度在第2次剪口的基础上,留枝条1/3定杆形成第3支杆枝。提高15 cm,离地45~50 cm。同时剪去细弱枝和病虫枝。

除草、松土(浅耕)。除草松土每年3~4次,深度2~5 cm,除草松土时避免大量损伤根系。一般春茶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春茶后(5月上中旬)和夏茶后(7月中旬至8月中旬)各1次。

2.4.3 投产茶园

修剪。1年1次轻修剪,修剪时间在春季茶叶采摘后进行,修剪程度应控制剪去1年生枝条的1/3长,剪去1年生枝条梢部,留下多花蕾分化的下部枝条,以供开花结果。每隔4~5年深修剪1次。如果树型混乱,必须进行深修剪。深修剪在春茶采后进行。剪去树冠上绿叶层的1/2,茶园树冠高度控制在150~180 cm。

翻耕除草。春夏浅耕除草,每年分别在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浅耕,深度为7~10 cm。主要对采摘茶园进行深耕(翻),在茶行间开宽约30 cm,深20 cm的深沟,适量施肥,覆盖。

3 茶园施肥

3.1 施肥原则

叶籽两用茶园施肥应统筹考虑茶树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相互促进又相互抑制的矛盾,进行氮肥与磷、钾肥合理搭配,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相互协调,以达到叶籽两茂的丰产目的。

全年施肥氮磷钾配比以1∶1∶1为标准,折用纯氮1~2年生茶园75~150 kg·hm-2,3~4年生茶园150~300 kg·hm-2,5~6年生茶园300~450 kg·hm-2。

3.2 追肥

一年1~3次。施腐熟有机肥22.5~30 t· hm-2,辅以少量化肥,建议化肥用量<600 kg· hm-2。幼龄茶园施肥次数和用量适当减少。第1次早春催芽肥,在2月上中旬施用;第2次追肥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进行;第3次追肥在6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施。

3.3 基肥

一年1次或隔年1次,旱地和大田茶园可隔行轮流施用,梯级茶园施于内侧。9月底到11月底结合深耕施肥。每年平均施农家有机肥22.5~37.5 t·hm-2,或饼肥1.5~2.25 t·hm-2,或撒可富复合肥0.45~0.6 t·hm-2,或饼肥、复合肥各0.45 t·hm-2拌匀混施。幼龄茶园适当减少。

3.4 根外追肥

宜选阴天、多云天气或傍晚进行,在树冠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洒,可结合治虫时喷洒。常用肥液有0.3%~0.5%尿素、0.5%~1.0%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

4 病虫害防治

在做好常规茶园病虫害防治的同时要做好茶籽钻蛀性害虫茶籽象甲的防治,茶籽象甲又名油茶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在江浙一带及其他茶区均有分布。以成虫、幼虫为害茶果,引起落果、空果,严重者可“十籽九空”。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出土,爬上茶丛活动,蛀食嫩果,5月开始在嫩果上产卵,6月中旬至7月产卵最盛。幼虫孵化后在果实蛀食茶籽,9-10月出果入土在土室内越冬。并在土内生活1年,再在下年春化蛹出土。

成虫摄食幼果,头喙剌入幼果内吸食流汁种仁,引起落果,1天吸食3~4个幼果。幼虫孵化后即在幼果内吸食流汁种仁,食空1粒再食另1粒,幼虫一生蛀食2~3粒,种壳留下大量虫粪。在茶果内历经50~80 d,秋后老熟出壳入土越冬。

结合茶园管理进行深耕,可有效防治,同时在幼虫出壳盛期(9-10月)或成虫开始出土(4月中下旬)时用10%联苯双酯6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

为害茶果的病害有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二者为真菌类病害。茶饼病使茶果上具灰白色或粉红色或灰色粉末状物,后期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形成褐色枯斑,四周边缘具一灰白色圈,似饼状。茶云纹叶枯病当果实染病后,病斑黄褐色或灰色,圆形,上生灰黑色小粒点,病部有时裂开。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皆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5,6,10和14 d。非采摘茶园也可喷洒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预防。

5 采摘

5.1 茶叶

5.1.1 采摘

采春茶留养夏秋茶。鲜叶采摘要保证一定的细嫩度,同时保证鲜叶的匀度、净度和鲜度。幼龄茶树以养为主,以采为辅。壮年茶树以采为主,以养为辅。

当茶树蓬面每1 m2达到10~15个可采标准芽时开采。浙农21宜采至立夏前后。

浙农21的采摘标准,前期高档茶为1芽1叶初展为主,中期为1芽1叶、1芽2叶初展为主,后期为1芽2叶、1芽3叶初展叶为主。

5.1.2 加工

因浙农21芽较肥壮,1芽3叶百芽重104.0 g,适制红茶,也宜制毛峰等绿茶,品质均较优良。

5.2 茶叶籽

5.2.1 采摘

10月中下旬开始茶果成熟,成熟茶叶籽适时采摘。要及时观察茶果成熟度,采摘过早影响含油率,采摘过晚会造成裂果,而成熟茶叶籽掉入地中。

5.2.2 摊放去壳

采回的鲜果及时摊放,1周后茶果开裂,再进行茶叶籽与果壳的分选。

5.2.3 晒干保存

将去壳后的茶籽在太阳下晒干。晒干收藏,以备榨油用。

(责任编辑:吴益伟)

S 571.1

B

0528-9017(2014)06-0828-03

文献著录格式:罗雅慧.茶树良种浙农21叶籽两用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4(6):828-830.

2014-04-15

罗雅慧(1972-),男,浙江丽水人,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幼龄茶苗两用
大连海大两用船建造项目初步设计获批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晴雨天两用鞋
浅谈幼龄动物的营养与免疫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你是我的舒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