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小圃、徐仲才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精粹❋

2014-01-26姜之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徐氏扶阳咳喘

肖 臻,马 晶,姜之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上海 200032)

徐小圃、徐仲才父子乃沪上悬壶济世名家,其深掘《伤寒》之精华,屡起沉疴,值得今世后辈继承发扬。笔者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拜读并学习徐氏流派技术,现就其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诊治经验做一述要。

1 擅用麻黄,妙在配伍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徐小圃推究小儿“肉脆、血少、气弱”的特点,认为儿童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而非“纯阳之体”,崇尚张仲景之学,长于应用麻黄;徐仲才得父亲辨证用药精髓,对麻黄应用亦娴熟于心,可谓子承父业。

麻黄,辛温微苦,《本经》云:“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上气、除寒热。”其外能发表散寒,内能开宣肺气。徐氏父子应用麻黄以肺经见证为主,特别在小儿咳喘病证诊治中认为肺气宜开防闭,用麻黄则肺气得宣、制权闭塞,根据疾病特点常分为生用、炙用及蜜炙为用。如见发热无汗表实证通常用生麻黄,表虚有汗或单纯咳喘者用炙麻黄,咳喘而无汗出者用蜜炙麻黄。从现代药效学来看,麻黄为拟肾上腺素药,兼具α与β受体兴奋作用,作用类似肾上腺素,但较温和,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等作用[1]。在儿科发热疾病中,徐氏认为此证乃正气抗邪的过程,邪气愈盛,正邪搏斗愈剧烈,热势愈壮,所以取张仲景麻黄汤之意,将麻黄同桂枝配伍,斩关夺隘,阻抑病邪,及时驱邪扶正。除麻桂相伍之妙法外,徐氏父子在咳喘证中亦根据病证辨证取药,搭配灵活。如寒喘一证,取伤寒小青龙汤之意,将麻黄与细辛、干姜互用,治寒痰停饮、咳嗽气喘,以温阳化饮、平喘止咳;若遇到高热、肺热壅盛而喘者,拟用麻杏石甘汤,与石膏、杏仁配伍,以清热平喘、辛凉宣肺,防止闭脱;临证若见外感风寒无汗但胸闷痰多咳喘时,常拟三拗汤,方中麻黄与杏仁同用达到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之功效。

2 气阳式微,扶正达邪

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徐氏父子对名医祝味菊先生的“重阳理论”甚是推崇,认为小儿“阴为体、阳为用”,脏腑娇嫩,若肆用寒凉,妄加消导,每易伤及正气,故在临证时主张气阳式微,宜扶正达邪。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之中肾为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肺主治节、调气司呼吸,而小儿也正是“肺脾肾”三脏常“虚”。故徐氏认为“扶正”与小儿的三不足不谋而合,在治疗上以气阳为主,对外感病治疗用益阳解表,亦取扶正达邪之意,喜用温热扶阳一法,首选附子宜灵活运用,值得后生推敲借鉴。

附子为草本植物,辛甘大温,生者有毒,炮制后毒性降低。徐氏父子认为,附子药力虽强悍,但若与其他药物配伍得当,确能起到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改善机体功能的作用[2]。在治疗儿科虚实夹杂的疾病时不忘扶正,维护气阳。如附子配桂枝扶阳解肌,多用于外有表邪而阳气不足之证;附子配麻黄扶阳宣肺,多用于肺气不宣而阳气不足之证;附子配黄连扶阳清热,多用于邪实正虚、寒热互见之证;附子配银柴胡、青蒿、白薇益气阳、清虚热,多用于正虚邪恋之证[3]。若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阳不足、易汗且肌肤不温者,用附子配麻黄根,用麻黄根部入药性重坠,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并取附子扶阳之力,共奏益阳敛汗之功效。总之,徐氏父子应用附子的临床指征为[2]神疲乏力,体软,面色白,畏寒,四肢清冷,不欲饮,溲清长等,只要出现其中一二项即可应用,不必条条具备。其用附子,亦喜与潜阳药磁石、龙骨等配伍,此处不予冗述。

3 肺脾同治、用药精专

小儿两有余、三不足,即“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又因小儿患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故在呼吸系统中常见痰饮这一病理产物。徐小圃、徐仲才父子继承钱乙、陈文中学术思想,主益气温脾化痰之法,其临证时运用“痰饮验方”阴阳兼顾、通调有度,可窥其临证肺脾同治、用药精专的特点。

痰饮验方[4]由云茯苓、炒白术、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生石膏、猪苓、炙甘草9味药物组成。方中用云茯苓为君,辅肺而泻痰饮;助以猪苓转运使饮邪泻膀胱而去;用桂枝以荣脾胃,驱邪而和营;炒白术健脾,燥湿化痰使之化气四达;又恐患者气不足,入干姜之辛,使气通于肺,肺输于皮毛兼提肾气;又助以细辛,因其辛窜助茯苓健脾导痰,加五味子酸涩,敛气入肾,并取石膏之重,降肺而泻胃经伏热;炙甘草调和诸药、大建中气,使脾胃得所养,不致久咳。全方精炼周全,阴阳均及,用药平和,肺脾肾三脏兼顾,使邪无以鸱长,药达病所,体现了徐氏用药详尽方用、精专奇验的特点。

徐小圃、徐仲才父子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经典,总结经验,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入了深层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他们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将《伤寒论》经方与小儿生理病理特征相联系,灵活运用麻黄;又推崇“扶阳”理论,药选附子,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根据小儿疾病易虚易实的特点,审证详尽,用药果敢,顾护胃气,肺脾同治;二老在小儿外感、咳喘及痰饮等病证的诊治上学术造诣深厚,为后代研习儿童肺系疾病提供了宝贵财富,其理论思想在今世仍熠熠生辉,堪称中医经典传承中一幅闪烁的篇章。

[1] 吴雪荣.麻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173.

[2] 徐蓉娟,葛芳芳,姜宏军.徐小圃、徐仲才应用附子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3):63.

[3] 邓嘉成.见微知著擅用附子—儿科名家徐小圃治外感病心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5):39.

[4] 佚名.徐小圃经验集(手抄本)[M].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

猜你喜欢

徐氏扶阳咳喘
扶阳罐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蒙古“活肺”秘方现身快速治疗咳喘
蒙古“活肺”秘方现身快速治疗咳喘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会跳的骷髅
会跳的骷髅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咳喘灵口服液中微量钙
浅谈“扶阳”的内涵与现代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