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践行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4-01-25赵志军王丙增马艳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师队伍医师

赵志军 王丙增 马艳艳 张 宏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践行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赵志军 王丙增 马艳艳 张 宏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临床教师队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因此从完善临床教师准入制度,优化临床教师队伍;临床教师先行“前素质教育”;培养临床教师创新意识;强化临床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构建临床教师职业发展平台五个方面入手,目的是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践行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2年5月7日,教育部、卫生部以教高[2012]7号印发《关于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临床教师队伍的建设。临床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最重要的阶段,临床教师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主体,是完成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也是办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自20世纪中叶以来,医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由医疗保障型转向健康保障型,目的是实现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标准化、人性化、综合化。这样,对临床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我国的临床教师队伍师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成为制约临床教育综合改革的瓶颈。要践行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必须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

1 我国的临床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目前,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但是医学教育往往偏重于培养临床医师而非教师,从而使临床教师在教学意识、教学能力与教学研究上存在着先天不足。按照国家规定,大学本科是高校教师对学历的最低要求,但在我们的临床教师队伍中还有部分人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因学历相对较低,教学质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为缺乏严格的临床教师准入制度,未经严格的遴选,大部分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医师成为临床教师的主力,临床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1.2 重临床、轻教学的矛盾突出,教学意识淡薄。作为教学主体的临床教师,主要是由临床医师兼职扮演。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临床医疗服务,临床工作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病房的住院率、周转率和门诊量是硬指标,教学虽然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但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大部分临床教师在完成大量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又要承担课堂教学、临床见习与实习带教的任务,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导致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医学教育教学中去。临床教师队伍中重临床、轻教学的矛盾突出,教学意识较为淡薄。

1.3 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素质教育。临床教师大多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致使对现代教育修炼的精力投入不足,仍在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不相适应。然而,普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临床教学效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实际上已造成了一种教育服务质量的信任危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实现敬业精神和技能培训,坚持医学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我们知道医学生是教育的最后行动者,他们的人文和职业学力获得最终不是靠单一的教而更要靠学[1]。

1.4 “双师型”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双师型”指临床教师既是医师又是教师的双重身份。临床教师集医师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为一体,好的临床医师不一定成为好的临床教师,好的临床教师必须是好的临床医师。目前,大多数临床教师并没有经过正规的教师教育,要在短时间里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在未经过任何教学实践的状况下,形成教学技能是很困难的,更谈不上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此外,很多临床兼职教师因为长期接受医学专业的训练,致使他们理所当然地将自身职业定位于医师,教师身份则成为附属。从而,更重视专科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轻视教育教学水平的研究和提高。所以,临床教师的“双师型”职业素养亟待提高。

为了践行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快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必须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临床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2 针对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瓶颈,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2.1 完善临床教师准入制度,优化临床教师队伍。完善评聘准入制度,严把临床教师入口关。临床学院每年新引进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优秀教师的潜质。鼓励在职临床教师积极考取教师资格证,争取达到持“双证”上岗。实行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强培养或引进高素质人才力度,对博士生的引进,主要引进紧缺的专业骨干人才,建设高水平临床教师队伍。加强校际合作,引进知名专家教授为双聘学科带头人,通过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优化临床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并因此而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富有创造力的临床教师。鼓励在职的临床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出国进修,促进师资队伍的流动建设,培养出一支业务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学历结构合理的临床教师队伍。

2.2 临床教师先行“前素质教育”。医学教育的人文性目标,需要传承以人为本、学会做人的理念,倡导医学伦理知识对临床医德践行的指导,体现德育在临床医学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如何合理应用教育资源,通过规范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临床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临床教师。因此,对拟任临床教师的岗前教育培训尤为重要,主要目标是对临床教师医务岗位的本体性学力、教学岗位的条件性教力、双师素质的拓展性创造力等方面进行最基本的专业训练。

2.3 培养临床教师创新意识。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都要求临床教师具有创新意识。首先,要纠正临床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制定出可行性政策,帮助临床教师树立工作热情和岗位责任感,转变其重医疗轻教学、科研的观念。其次,要重视临床教师创新知识结构的构建,强化激励其教学意识,多为其提供参加全国临床教育会议等学习提高和交流的机会,开拓视野。再次,临床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终身学习,并在临床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临床教学规律,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改革。临床教师唯有勇于在临床教学改革中担任主角,方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卓越人才。

2.4 强化临床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2.4.1 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意见》指出要“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 医学以其极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使德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更加强调临床教师的敬业意识和育人意识。在医患关系日益严峻的今天,临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医患观:一切从患者出发,患者至上,还要对她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临床教师要具备积极的职业观,要有对教育的使命感,彰显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观”:“要从医学生的个性、完整性、历史性出发,致力于人性的生成、扩展和人性境界在未来医师职业生涯中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成为单纯的医技操手,要引导其通过多种途径讨论和反思医学人生的意义”[2]。临床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临床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医德师德修养,做好医学生的典范。

2.4.2 提高人文素养。《意见》提出“深化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正是当前医学教育“宽基础、厚人文”教育理念的体现。因此,人文素养是临床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临床教师要强化以下三方面的人文素养:一是公共基础人文知识,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对做为医师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刻的理解;二是医学基础人文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医学的社会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三是医学专业性人文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全面运用生物、心理、社会等人文知识和手段,参与医疗活动,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2]。

2.4.3 修炼“双师型”职业素养。临床教师的特殊性使其兼具医师和教师的双重角色。医师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教师则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二者都对临床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职业要求。临床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位合格的临床医师。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临床教师,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要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专科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临床教师,还需具备作为一名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不仅需要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教育教学艺术。因此,临床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包括教育技术素养的培训:①基于学习的训练:让教师学会“干什么”和“怎么干”;②基于应用的训练: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这么干”;③基于教学的训练:学习为核心设计教学策略;④基于研究的训练:培训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2]。

2.5 构建临床教师职业发展平台。“医学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高素质临床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临床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要以人本思想为指导,为临床教师构建发展平台,规划好临床教师的职业生涯。以教研室为依托,为每位教师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为其职业道路提出合理的规划,并提供培训机会,使个人和科室、临床和教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 谢宗豹.加强国际标准本土化研究 推进临床教师专业化发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44-47.

[2] 黄红.职业专业化与临床教师教育管理[J].上海管理科学,2007(2): 61-63.

R-03

:C

1671-8194(2014)33-0395-02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教师队伍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