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肾病的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

2014-01-25黄智勇刘瑞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熟地黄药膳肾气

黄智勇 刘瑞英

(通许县中医院肾病科,河南 通许 475400)

中医肾病的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

黄智勇 刘瑞英

(通许县中医院肾病科,河南 通许 475400)

本文旨在对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阐述中医肾病的定义,中医肾病的特征,中医肾病的治疗方法等三方面内容,以期为中医肾病诊疗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中医;肾病;特征;治疗方法

1 中医肾病的定义

按照中医术语的定义原则,定义中医肾病的征候,明确中医肾病的征候内涵,以了解中医肾病的基本信息。而中医征候作为中医理论的研究基础,是对疾病症状的客观反映,也是中医用药的理论基础、实施依据。具体征候如下:肾气虚证,也称元气虚,即肾中的元气虚无衰弱,是导致生理功能出现衰退的一种证候。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头晕、耳鸣、腰痛、腰酸、小便频数、遗精等。肾气虚证的发生可在元气亏虚的基础上表现出肾气不固与肾不纳气二种证候表现,肾气不固,是因肾气亏虚导致肾脏的封藏和固摄功能异常,而出现阴精外泄(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的一种虚弱表现。肾不纳气,是因肾气虚衰和气不归元,导致喘息、短气、动则喘甚、呼多吸少等症状出现;肾阳虚证,也称命门火衰、元阳亏虚,即肾阳亏虚,气化失权,机体温煦不足,主要表现为阳痿、浮肿、畏寒、虚寒、腰痛、大便稀、五更泄泻等证候,因水液泛溢,典型征候表现为下肢水肿且按之凹陷不起;肾精亏虚证,即髓海空虚,肾精亏损,主要表现为阳痿、不孕、不育、腰软、毛发脱落、肢体活动不利等虚弱证候;肾阴虚证,也称真阴亏虚,即肾阴液亏损且失于滋养,内生虚热,主要表现为耳鸣、遗精、腰酸等虚热证候;肾阴阳两虚证,即肾元阳不足、肾阴精亏虚,导致脏腑经络濡养、温煦不佳,而表现出一系列的征候。而肾阳虚或肾阴虚加重,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出现阴阳俱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畏寒、阳痿、腰软、腰酸、耳鸣、眩晕、小便频数等;肾热证,即肾受邪热而出现的证候;肾寒湿证,即肾经内着寒湿,主要表现为腰部寒冷、沉重等证候。

2 中医肾病的特征

中医认为,肾乃先天之根本,其内藏着先天之精华。中医将肾精称之为元精、真精。中医肾病的特征具体如下:肾病所致肾虚,中医将肾虚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精亏虚。在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五脏所主》中有“肾主虚,无实也”的论述。临床研究发现,肾阳虚和肾阴虚是肾病主要表现;肾病发病部位 肾病发病部位和腰部存在密切关系,在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腰部是病发的主要部位,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有“腰者,肾之府”的论述[1]。临床肾病患者常表现为腰软、腰疼、腰酸、肢体活动不力等;肾病与生殖功能存在密切关系,根据中医的临床病例诊断分析证实,遗精、阳痿、不孕、不育均为肾病常见症状,或是肾病的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就对肾主生殖观点充分验证,也就是说肾对生殖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肾病和大小便存在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肾气亏虚、肾阳亏虚是导致两便不利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医的临床病例诊断分析证实,肾病对大小便产生严重影响。肾病会引起小便频繁和大便稀及半夜起等症状发生;肾病和下肢浮肿存在密切关系,根据中医的临床病例诊断分析证实,肾病是引起下肢浮肿的主要因素,中医肾病水肿的主要表现为全身水液、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

3 中医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根据肾病征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药物和用药方式治疗,具体的药物和用药方式如下:肾气虚证候用药主要为菟丝子、熟地黄、黄芪、杜仲、山药。补骨脂。肾阳虚证候用药主要为补骨脂、附子、肉桂、淫羊藿。肾精亏虚证候用药主要为枸杞子、熟地黄、猪髓、菟丝子、鹿茸。肾阴虚证候用药主要为熟地黄、生地黄、女贞子、麦冬、龟板。肾阴阳两虚证候用药主要为附子、熟地黄、紫河车、淫羊藿。中医肾虚证候的治疗中广泛应用熟地黄,但肾阳虚证候除外,熟地黄具有填精益髓、养阴生津的功效,在治疗中医肾虚的证候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治疗中医肾虚的证候,多以具有平稳少弊、同气相求的血肉有情之品的龟板、紫河车、鹿茸、猪髓等中药进行治疗,发挥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血肉有情补虚理论,认为血肉有情之品为拯虚理劳、填补精血之妙法。中医肾病治疗方法,具体如下:中医肾病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膳方剂和中医针灸治疗两种,中医药膳方剂治疗肾阳虚征候以附子(6 g)先煎,金樱子(10 g)治疗。中医药膳方剂治疗肾阴虚征候以生地(20 g),丹皮(10 g),车前子(10 g)包煎治疗,对于伴有血尿的患者加白茅根(10 g),蒲黄(10 g),大蓟(10 g),小蓟(10 g)治疗。中医药膳方剂治疗肾气阴两虚征候以参芪(15 g),生地(12 g),丹皮(10 g)治疗。中医针灸治疗肾病,在主穴位(三交阴,水分),配穴(阳水配人中,合谷、肺腧。阴水配阴陵泉、肾俞)以体针治疗,也可加灸法治疗。在三焦、膀胱、皮质下、肝、肾、脾等行耳针治疗,每次治疗取2~3穴,给予中等刺激,隔天进行1次治疗。

4 小 结

肾病,即肾脏的各种疾病。肾脏乃人体脏器之府,当人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则体内脏器的气血功能出现失调,累及到肾脏,使肾脏出现各种疾病。肾病的发生和血液的流变学、感染、劳累过度、外在环境恶劣、食盐过多、长期憋尿、长期乱用药、体液酸碱失衡、其他疾病(毒素过敏、肺部和胃部及乳腺以及淋巴肿瘤,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的红斑狼疮等)存在相关性[2]。本文对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阐述中医肾病的定义,中医肾病的特征,中医肾病的治疗方法等三方面内容。中医认为肾病多虚,发病部位多在腰部,肾病和生殖功能、二便不利、关系密切,肾病以水肿,按之而凹陷不起为主要特征。中医治疗肾虚征候广泛应用熟地黄,和血肉有情之品治疗。中医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医药膳方剂和中医针灸治疗两种。

[1] 唐晖.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 235.

[2] 毛心辉,盛梅笑.IgA肾病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 (7):1128-1130.

R256.5

:A

1671-8194(2014)33-0272-01

猜你喜欢

熟地黄药膳肾气
荔枝养生药膳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两份药膳,帮你远离“暖气病”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养生之道早知道——乐氏同仁药膳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各年龄段患者应用金匮肾气片处方分析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