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刮痧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2014-01-25白艳秋胡素叶李领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刮痧气血疗法

白艳秋 胡素叶 李领娥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刮痧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白艳秋 胡素叶 李领娥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对近10年来刮痧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类总结,综述刮痧疗法治疗内、外、妇、儿、眼科和皮肤科的临床研究进展,为刮痧疗法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刮痧疗法;内科疾病;骨科疾病;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眼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临床应用

刮痧疗法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中医临床(针灸、按摩、刮痧、拔罐)四大特色技能之一[1]。因其具有使用器械简单、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在我国广为流传,深受患者的接受和认可。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运用苎麻刮治痧症,并称为“戛”法。历代医籍中也有不少关于刮痧疗法的记载,如清代郭志邃《痧胀玉衡》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证治准绳·杂病·霍乱》:“乾霍乱:忽然心腹胀满,搅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躁乱,愦愦无奈,俗名‘搅肠沙’者是也。……刺委中并十指头出血亦好。”《景岳全书·杂证谟·霍乱·针灸法》:“针灸法,刺委中穴出血,或刺十指头出血,皆是良法。……今东南人有括沙之法,以治心腹急痛。盖使寒随血聚,则邪达于外而脏气始安,此亦出血之意。”刮痧疗法借助刮痧工具对体表皮肤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方法,使皮肤表面呈瘀点、瘀斑状态,对体表脉络进行良性刺激,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清热解毒、行气止痛、运脾和胃、化浊祛湿、化瘀散结消瘿等功效。现代医学证明,通过刮痧可刺激神经末梢或感受器而产生效应,促进微循环,通过神经的反射或神经体液的传递,以及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质下丘脑的有效激活,可以在较高的水平上调节肌肉、内脏、心血管的功能活动,同时对功能进行一系列体液调节,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抗病能力,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2]。目前刮痧疗法已有完整的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既可用于保健又可进行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现已广泛用于临床,现将刮痧疗法在临床的运用简介如下。

1 内科疾病

1.1 外感疾病——中暑:中暑俗称“发痧”,是发生在夏季或高温作业下的一种急性病。人们在夏季暑热环境下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体质虚弱,过度劳累,元气亏虚,暑热乘虚而入,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临床上在暑热夹湿郁于肌表或触犯心包之际,采用刮拭人体特定皮部出痧,能将表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现代医学也表明,刮痧出痧过程,不仅能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运增强,还能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出,以利于机体康复。夏季刮痧应避免风扇直吹暴露之皮肤;出痧后24 h之内忌洗凉水澡;刮痧时需随时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阮志强,崔悦宁子[3]采用刮痧治疗中暑30例,疗效满意。

1.2 神经系统疾病

1.2.1 颈性眩晕:高明丽[4]采用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性眩晕33例,试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病范畴,多因外感风寒、颈部受损或长期伏案劳作,阴阳平衡失调,营卫气血失和,而引起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日久导致气血亏虚,运行乏力,瘀血阻滞络脉、脑窍而引发眩晕[5]。刮痧疗法可以加速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又可影响交感神经,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扩张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6]。

1.2.2 失眠:失眠是健康的大敌,多见于神经衰弱,是大脑中枢神经过度紧张,致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患。祖国医学认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刮痧治疗选督脉、足太阳经为主,通过刺激体表腧穴,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振奋阳气,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刮痧疗法点、线、面结合的治疗特点,可同时对多个腧穴行有效刺激,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疗效高等优点。范丽娟[7]采用刮痧疗法治疗失眠48例,痊愈42例,好转6例,有效率100%。杨现新[8]采用刮痧疗法治疗失眠32例,结果痊愈22例,好转10例,全部有效。

1.3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主要是因为阴阳失衡,气血上逆所致,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因此,刮拭头部能调整脏腑,使阴阳平衡,气血疏通,而血压下降。此外通过刮拭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也是血压下降的原因之一。刮痧疗法治疗高血压效果好,疗效快,简便易学、经济方便。熊咏萍[9]治疗高血压病50例,显效11例,好转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2 眼科疾病

麦粒肿又名睑腺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西医认为是皮脂腺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针眼”、“眼丹”等。西医在麦粒肿红肿硬结期没有特殊治疗方法,只在麦粒肿成脓后由眼科手术切开排脓,但多次反复切开排脓易引起眼睑疤痕,损伤容颜。晏凤莲[10]采用刮痧治疗红肿硬结期麦粒肿,方法简便,疗效好,痛苦小,易于接受。其方法是让患者取坐位,露出后背部,先在患者要刮痧部位涂上少量润滑剂,然后用刮痧板在患者背部轻刮3~5 min,找出痧疹较密集部位(即反应点),再在反应点处进行重点刮治或点按(以增强刺激强度)3~5 min即可。50例患者中全部有效,43例刮治一次即愈,5例患者刮治2次病愈,有2例患者连续刮治 4次方愈。

3 儿科疾病

张美琴[11]采用刮痧疗法治疗发热患儿75例,选用水牛角刮痧板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刮法进行定向刮痧。颈部:从颈后发际至大椎穴;从风池至肩井穴;刮颈部侧面,从耳后乳突部位至锁骨,刮时略向对侧扬头,避免往下牵扯皮肤;背部:先刮督脉,膀胱经从上向下,亦可先大面积刮后,重点经络穴位(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加强。背部刮拭尽可能大面积自上向下刮,以不伤及脊椎棘突为准。每个部位一般刮拭时间为3 min;对一些不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儿,不可强求出痧。并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刮痧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刮拭时间。结果75例中,痊愈38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董慧敏[12]采用刮痧疗法治疗遗尿患儿60例,选穴:华佗夹脊(双侧)、肾俞(双侧)、膀胱俞(双侧)。操作方法:采用补法,先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华佗夹脊,方向为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肾俞及膀胱俞宜用刮板角部稍重刮,每个部位约30次,出痧为度,每周2次。其中治愈46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

4 骨科疾病

4.1 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的关键囊、软组织损伤退行性变化等引起的慢性炎性反应,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病多发于50岁左右人群,有“五十肩”之称。多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足,风寒湿侵袭肌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脉络拘急,或因急性外伤和慢性劳损所致。马兵[13]运用拔火罐配合刮痧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满意。火罐内具有负压,边缘有正压,两相结合,出痧快;再配用牛角板刮拭痛点,二者相辅相成,共奏驱风散寒、通经活络、祛邪扶正之功。240例患者中治愈156例;好转60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90%。

4.2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主要指腰骶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好发于中老年人,腰部或腰骶部酸痛或肿痛,反复发作。疼痛可在劳累后或气候变化如阴雨天气时加重,病多反复,缠绵不愈。生活中人们不注意正确的站立、用力等姿势,腰部多年负重劳动,长期造成腰骶部劳损、后关节紊乱即所谓关节炎综合征,都称腰肌劳损[14]。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活动受限,骶韧肌痉挛,压痛;腰部韧带浅压痛。多数患者前屈受限,而后伸可以,严重者可出现护痛性脊柱侧凸,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15]。夏俊博[16]采用刮痧治疗腰肌劳损38例患者,刮拭部位:头面部:人中;背部:风府、膈俞、肝俞、志室、肾俞、命门、次、腰阳关;下肢:委中、阳陵泉、太溪、照海、足三里、昆仑;下腹部:关元。刮拭手法辨证采用补法、泻法、补泻结合的刮拭手法,循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胃经、胆经、膀胱经、肾经,重点刮拭人中、腰阳关、委中、足三里。治愈24例,占63%;好转14例,占37%。

4.3 颈肩肌筋膜炎:颈肩肌筋膜炎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常见于白领阶层、学生群体及长期使用电脑工作者。该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保护性僵直、活动障碍,病情轻者多能自愈,且不留后遗症[17]。黄义泉[18]将中医药疗法同物理疗法相结合,采用刮痧疗法联合拔罐疗法,并辅以中频电刺激治疗颈肩肌筋膜炎60 例,痊愈33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

5 皮肤科疾病

5.1 黄褐斑:黄褐斑又称肝斑,属于中医学“面尘”、“黧黑斑”的范畴,由忧思抑郁、血虚不华、火燥津亏而成。凡七情内伤、饮食不调、劳倦失宜、妇女经血不调等均可致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目前无特殊药物治疗,韦大文[19]使用耳针配合刮痧疗法治疗黄褐斑50例,临床治愈21例,显效者18例,好转者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5.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其受累区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则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有人认为疱疹消退后仍有神经痛或疱疹发生后局部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者即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认为是由心肝之火邪及湿毒凝结,瘀阻络脉,气血运行失司则形成“不通则痛”。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疼痛日久致正气虚弱或年老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邪毒稽留不去,更伤及阴阳气血,呈现阳失温煦,阴失濡润,而致“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刮痧疗法通过刮痧板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刺激体表络脉调节神经系统,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排泄瘀毒、通则不痛之功效。邹俊仙[20]运用局部刮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4例,痊愈1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

6 妇产科疾病

6.1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胀痛、肿块,经期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以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为主要病机[21]。向长华[22]采用刮痧疗法治疗乳腺增生,乳房胀痛明显减轻,肿块缩小。

6.2 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23]。临床常见症状有月经变化、潮热出汗、失眠、感觉障碍、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抑郁、眩晕、注意力难以集中、乏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性欲减退等。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对症和激素替代治疗,但是关于应用激素替代疗法及其安全性一直存在分歧,且其有较多禁忌证及不良反应[24]。姜荣荣[25]采用传统刮痧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20例患者中,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

综上,刮痧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民间疗法,属中医的特色疗法。其历史悠久,简便易学,操作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活血通络、化瘀疏筋、祛邪排毒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多种病症,且已取得明显临床功效,但是现代医学关于刮痧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相对较少,需要加强进一步基础与临床试验研究,为刮痧疗法更好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依据,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为更多患者减轻痛苦。

[1] 徐桂华,李佃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1.

[2] 蔡旺盛.刮痧治疗感冒发热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05,21(15):36.

[3] 阮志强,崔悦宁子.中暑的刮痧疗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4):410-411.

[4] 高明丽,王耀,张国辉,等.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3):530-531.

[5] 杜建明,杨智杰,田小武,等.经颅多普勒评价交感型颈椎病疗效的意义[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403-2405.

[6] 庄伟斌,庄渊辉,吴和明.推拿加剌络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5):111-112.

[7] 范丽娟,文美林,余学燕.刮痧疗法治疗失眠48例[J].临床合理用药,2013,6(7):173.

[8] 杨现新.刮痧治疗大学生失眠32例疗效[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 21(6):587.

[9] 熊咏萍,欧阳敏余.刮痧治疗高血压病50例[J].江西中医药,2008, 39(5):60.

[10] 晏凤莲,李 晓.刮痧治疗麦粒肿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8(18):228.

[11] 张美琴,金晶.刮痧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3):184-185.

[12] 董慧敏,石印服,柴增辉.穴位注射联合刮痧治疗小儿遗尿6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6):135-136.

[13] 马兵.拔火罐配合刮痧治疗肩周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46.

[14] 韦玲.辨证治疗腰肌劳损[J].青海医药杂志,1994,24(10):29.

[15] 周晓良.推拿加针刺刮痧治疗腰肌劳损[J].中国民间疗法,2000,8 (5):27.

[16] 夏俊博,马玉娟,张光辉,等.刮痧、拔罐治疗腰肌劳损38例[J].河南中医,2006,26(3):61-62.

[17] 胡静国.颈肩肌筋膜炎与落枕临床辨析及诊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76-78.

[18] 黄义泉.刮痧拔罐联合中频电治疗颈肩肌筋膜炎6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6):58-59.

[19] 韦大文,皮莉娜.耳针配合刮痧疗法治疗黄褐斑[J].河南中医,2003, 23(2):53-54.

[20] 邹俊仙.弥可保合刮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0):639-640.

[21] 司银套,申贝贝,常宁甫.乳腺增生病中医发病机制与防治思路浅探[J].江苏中医药,2011,43(8):3-5.

[22] 向长华.刮痧疗法治疗乳腺增生[J].大家健康,2011,5(10):39-40.

[23]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8.

[24] 金弘,刘婷婷,王荣.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8):572-574.

[25] 姜荣荣,徐桂华,安红丽,等.刮痧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12):1121-1123.

R244.4

:A

1671-8194(2014)33-0246-03

2012年河北省中医院管理局课题(2012050)

猜你喜欢

刮痧气血疗法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推拿结合砭石刮痧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