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分析

2014-0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感染性血常规新生儿

夏 沫 夏 静

(吉林省农安县医院检验科,吉林 农安 130200)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分析

夏 沫 夏 静

(吉林省农安县医院检验科,吉林 农安 130200)

目的 分析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疑似细菌感染住院的新生儿,比较分析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对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 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hsCRP联合血常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单独的检测方法,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可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之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初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极易被误诊,若早期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早期及时确诊患儿疾病,对于成功治疗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中,给予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分析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分析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疑似为感染中毒性休克、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的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男45例,女31例,早产儿10例,足月儿66例,17例患者日龄4~7 d,59例患者日龄为8~28 d。

1.2 检测方法:入院后取适量的末梢指血,并对患者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常规检查,hsCR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之后经免疫荧光分析仪实施处理,可清晰反映血液样本中CRP的浓度,检测的范围以及灵敏度分别为0.5~200 mg/L、0.1 mg/L。血细胞分析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判定阳性标准:hsCRP:新生儿hsCRP>2.0 mg/L,则判定为阳性;血常规异常的判定标准:白细胞总数>9.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4×109/L,则判定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6.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P<0.05)。

2 结 果

采用hsCRP检测阳性58例,阴性18例,阳性率为76.3%,采用血常规检测阳性37例,阴性39例,阳性率为48.7%,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阳性66例,阴性10例,阳性率为86.8%,其中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阳性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单独的检测方法,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为一种儿科常见多发疾病,分析该疾病的发生的主要病原体为细菌以及病毒。虽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但临床治疗比较复杂。因疾病发病初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在诊断时,容易与其他疾病发生误诊,导致疾病的治疗延迟或出现误治,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健康[2]。因此做好疾病的早期诊断,为之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临床中有多种以及评价感染性疾病炎性反应程度的方法。传统的实验室细菌感染诊断主要是对新生儿的痰液、脑脊液、血液等标准采用细菌分离鉴定以及培养,但因实施细菌培养比较耗时且操作复杂,阳性检出率不高。新生儿白细胞水平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一般常规的血常规并不能完全明确新生儿的具体感染情况[3]。患儿病情严重者,WBC减少情况比较明显,相关临床学者研究认为,临床诊断严重细菌感染时不能将WBC作为可靠的参考指标。随着临床诊断检测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临床诊断全身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是主要采用血清C-反应蛋白作为重要标志物,临床将该指标作为一种早期监测的诊断指标。CRP为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是由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分子对肝脏细胞产生刺激而合成,可与肺炎链球菌夹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为全身性炎性反应极灵敏的非特异性标志物[4]。它是肝脏合成而形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不通过胎盘,可对补体系统起到较好的激活作用,会促进巨噬细胞以及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可参与到T淋巴细胞介导中,起到较好的免疫反应,血清C-反应蛋白的半衰期比较短,在应激或炎性反应的状态下,血清CRP可在短期内上升,在受到病毒感染影响,仍无明显升高,临床常将其用于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也可作用鉴别病毒感染以及细菌感染的依据[5]。CRP和血清hsCRP属于同一种物质,实验室在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基础上,测定出较低水平的CRP,可将其成为hsCRP。相关参考文献研究表明,对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进行诊断时,血清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CRP。但部分患儿的WBC计数检查无明显变化,容易受到气温、体温、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标准[6]。本次研究中,单纯采用血细胞分析诊断细菌性感染符合率为48.7%,hsCRP诊断符合率为76.3%,hsCRP联合血细胞分析诊断的符合率为86.8%,表明二者结合诊断效果显著。综上所述,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指标,检测方便快捷,经济实用,诊断阳性准确率较高,较易被患儿以及患儿技术所接受。若临床检查,可见血清hs-RP水平高于3 mg/L,可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应早期给予患儿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并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对hs-RP水平检测,可用于判断抗生素治疗效果,可将其作为判断抗生素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可用于临床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1] 沈国森,徐致远.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自细胞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57-158.

[2] 肖萍.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441-1442.

[3] Biolatti C,Bellino C,Borrelli A.Sepsis and bacterial suppurative meningitis-meningoen-cephalitis in critically ill neonatal Piedmontese calves: Clinical approach and laboratory findings[J]. Schweizer Archiv fur Tierheilkunde,2012,154(6):756-757.

[4] 陆智俊,徐乐,吴鹏.降钙素原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1):1016-1017.

[5] 吴跃进,孙节,冯玲玲.降钙素原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283-2284.

[6] Errol R,Brent AL,Timothy JL.Genotyping of Candida parapsilosis from thre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NICUs) using a panel of five multilocus microsatellite markers: Broad genetic diversity and a cluster of related strains in one NICU[J].Infection,Genetics and Evolution,2012,12(8):1234-1235.

R722.13

:B

1671-8194(2014)33-0215-02

猜你喜欢

感染性血常规新生儿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思考心电图之177》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