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多种疾病体会

2014-01-25岳太绘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肝阳补益钩藤

岳太绘

(贵州省大方县中医医院,551600)

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多种疾病体会

岳太绘

(贵州省大方县中医医院,551600)

本文通过病案举例方式,总结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所致高血压病、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死、顽固性失眠和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心得体会。

天麻钩藤饮;加味;体会

近20年来,笔者临床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所致的高血压病、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死、顽固性失眠和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以飨同道。

1 高血压病

1.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7岁,干部。2011年5月来诊。主诉:头昏目眩、头部胀痛10 d;耳鸣眼花、身体震颤、夜寐多梦、舌质红、脉弦数。查体:血压160~175/100~105 mm Hg,心律齐,心音有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高血压病2级(中危组)。中医证属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为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方药组成:天麻(末吞)、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益母草各15 g,山栀、黄芩各12 g,桑寄生、杜仲、夜交藤、茯神、白芍、夏枯草、丹皮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连服14剂,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等症状全部消除。1.2 讨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病位在清窍,与肝肾关系密切,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赖肾水以濡养。久病失养,耗伤真阴,皆令阴不足而阳有余,阴不制阳、肝阳偏亢、风阳上扰,以致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肝风内动,故身体震颤;肝阳偏亢,影响意识,则夜寐多梦;舌质红、脉弦数为肝热阳亢之征。故以天麻钩藤饮加味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加白芍增强平肝潜阳之力;夏枯草、丹皮清肝泄热。

2 颈椎病

2.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9岁,干部。1999年8月来诊。主诉:颈项酸痛20 d,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夜寐多梦,右上肢胀痛、麻木、屈伸不利,舌质红、脉弦数。查体:颈部活动差,第4、5、6颈椎椎体压痛,椎动脉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椎间盘CT检查:第4、5、6颈椎椎间盘膨出。西医诊断:颈椎病(混合型)。中医证属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为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方药组成:天麻(末吞)、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各15 g,山栀、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各12 g,杜仲、夜交藤、茯神、葛根、威灵仙各10 g,蜈蚣3条(去头、足,末吞),甘草6 g。水煎服,1剂/d,连服12剂,颈项酸痛、头部胀痛、头昏目眩等症状全部消除。

2.2 讨论 颈椎病属中医“项痹”范畴,病位在颈项,与肝肾关系密切,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赖肾水以濡养。久病失养,耗伤真阴,皆令阴不足而阳有余,阴不制阳,肝阳偏亢,风阳上扰,以致颈项酸痛,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阴不制阳,相火妄动,虚风内生,虚风上扰,横窜经络,故右上肢胀痛、麻木、屈伸不利;肝阳偏亢,影响意识,则夜寐多梦;舌质红、脉弦数为肝热阳亢之征。故以天麻钩藤饮加味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加葛根解肌透表;威灵仙软坚散结;蜈蚣搜风通络。

3 脑供血不足

3.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务农。2010年4月来诊。主诉:头昏目眩1个月,头部胀痛,耳鸣眼花,夜寐多梦,舌质红、脉弦数。查体:意识清楚,精神欠佳,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脑供血不足。中医证属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为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方药:天麻(末吞)、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夜交藤、茯神各15 g,山栀、黄芩各12 g,益母草、桑寄生、杜仲、威灵仙、夏枯草、白芍各10 g,龙胆草、甘草各6 g。水煎服,1剂/d,连服7剂,头昏目眩、头部胀痛、耳鸣眼花等症状全部消除。

3.2 讨论 脑供血不足属中医“眩晕”范畴,病位在清窍,与肝肾关系密切,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赖肾水以濡养。久病失养,耗伤真阴,皆令阴不足而阳有余,阴不制阳,肝阳偏亢,风阳上扰,以致头昏目眩、头部胀痛、耳鸣眼花;肝阳偏亢,影响意识,则夜寐多梦;舌质红、脉弦数为肝热阳亢之征。故以天麻钩藤饮加味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加龙胆草、夏枯草清肝泄热;白芍增强平肝潜阳之力。

4 脑梗死

4.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1岁,务农。2013年11月来诊。主诉: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1周;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言语不利,左侧肢体麻木,身体震颤,夜寐多梦,舌质红、舌边有淤点,脉弦数。查体:口角向左歪斜,左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头颅CT检查:右侧基底节区梗死灶。西医诊断:脑梗死。中医证属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佐以祛淤为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方药组成:天麻(末吞)、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夜交藤、茯神、牡蛎(先煎)、磁石(先煎)、益母草各15 g,山栀、黄芩、桑寄生各12 g,地龙、三七(末吞)、杜仲各10 g,蜈蚣3条(去头、足,末吞),甘草6 g。水煎服,1剂/d,连服15剂,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头部胀痛等症状全部消除。

4.2 讨论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病位在清窍,与肝肾关系密切,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赖肾水以濡养。久病失养,耗伤真阴,皆令阴不足而阳有余,阴不制阳,相火妄动,虚风内生,虚风上扰,横窜经络,故见口角向左歪斜,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无力;肝阳偏亢、风阳上扰,以致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阴血不足、经脉失养,则左侧肢体麻木;肝风内动,故身体震颤;肝阳偏亢,影响意识,则夜寐多梦;久病必淤,故舌边有淤点;舌质红、脉弦数为肝热阳亢之征。故以天麻钩藤饮加味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加牡蛎、磁石增强平肝熄风之力;蜈蚣、地龙搜风通络;三七活血祛淤。

5 顽固性失眠

5.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干部。2007年6月来诊。主诉:失眠2个月;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身体震颤,舌质红、脉弦数。查体:意识清楚,精神欠佳,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西医诊断:顽固性失眠。中医证属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佐以养心安神为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方药组成:天麻(末吞)、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益母草、夜交藤、茯神各15 g,山栀、黄芩各12 g,桑寄生、杜仲、合欢皮、酸枣仁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连服8剂,失眠、头部胀痛等症状全部消除。

5.2 讨论 顽固性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病位在清窍,与肝肾关系密切,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赖肾水以濡养。久病失养,耗伤真阴,皆令阴不足而阳有余,阴不制阳,肝阳偏亢,影响心神,则失眠;风阳上扰,以致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肝风内动,故身体震颤;舌质红、脉弦数为肝热阳亢之征。故以天麻钩藤饮加味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加合欢皮、酸枣仁养心安神。

6 血管神经性头痛

6.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干部。2005年3月来诊。主诉:右侧头部胀痛10 d;头昏目眩,耳鸣眼花,夜寐多梦,甚至失眠,舌质红、舌边有淤点,脉弦数。查体:意识清楚,精神欠佳,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证属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佐以祛淤为法,方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方药组成:天麻(末吞)、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各15 g,山栀、黄芩各12 g,益母草、桑寄生、杜仲、夜交藤、茯神、夏枯草、川芎各10 g,龙胆草、甘草各6 g。水煎服,1剂/d,连服6剂,右侧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等症状全部消除。

6.2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病位在清窍,与肝肾关系密切,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赖肾水以濡养。久病失养,耗伤真阴,皆令阴不足而阳有余,阴不制阳,肝阳偏亢,风阳上扰,以致右侧头部胀痛,头昏目眩,耳鸣眼花;肝阳偏亢,影响意识,则夜寐多梦,甚至失眠;久病必淤,故舌边有淤点;舌质红、脉弦数为肝热阳亢之征。故以天麻钩藤饮加味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加龙胆草、夏枯草清肝泄热;川芎活血祛淤。

7 体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也 ,起 居 衰 矣 。”《 素 问・至 真 要 大 论 》云 :“ 诸 风掉眩,皆属于肝。”天麻钩藤饮针对病机而设,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为法。方药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益母草、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夜交藤、茯神。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为君药;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川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效。

1672-7185(2014)23-0033-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3.020

2014-07-03)

R2

A

猜你喜欢

肝阳补益钩藤
罗伟生教授从肝阳虚论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学术思想探微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华钩藤研究综述
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网状Meta分析
抑郁症肝阳虚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