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鸡子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2014-01-24于华红张甦颖

中医药通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鸡子伤寒杂病论杂病论

● 于华红 张甦颖



浅谈鸡子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 于华红1张甦颖2▲

从分析黄连阿胶汤、百合鸡子汤、排脓散、苦酒汤组方及配伍特点入手,分别探讨鸡子黄、鸡子清、凤凰衣、鸡子壳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 鸡子黄 鸡子清 凤凰衣 鸡子壳

鸡子,俗称鸡蛋,属常用食材,从外向内主要由卵壳、卵壳膜、卵清、卵黄等构成。《中国药膳学》云:“鸡蛋性味甘、平;鸡子清甘、凉;鸡子黄甘、平;凤凰衣,甘、平。”[1]在《伤寒杂病论》方药齐备的260方中,食材类药物使用颇多,如大枣、豆豉、赤小豆、粳米、粥、粉、蜜、煮饼、鸡子,等等。上述食材不仅在仲景诸方中发挥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也为后世食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仅就鸡子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探讨如下。

1 鸡子黄

鸡子黄,即卵黄。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滋阴润燥;养血熄风,排脓疗疮,和胃止呕的功效。主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烫伤热疮及小儿消化不良等证。仲景配伍鸡子黄组方者有三,分别为:黄连阿胶汤、百合鸡子汤、排脓散。

1.1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303条,用于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其病机为阴虚阳亢,水火不济。本方由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两枚组成,煎服方法为: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化,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方中以芩、连,清泻心火,芍药、阿胶养肝肾之阴,鸡子黄补脾胃而润燥,而其中阿胶、鸡子黄二味系血肉有情之品,入心、肾,共成泻心火,滋肾水,交通心肾之剂。吴鞠通《温病条辨》云:“盖鸡子黄有地球之象,为血肉有情,生生不已,乃奠安中焦之圣品,有甘草之功能,而灵于甘草;其正中有孔,故能上通心气,下达肾气,居中以达两头,有莲子之妙用;其性和平,能使亢者不争,弱者得振;其气焦臭,故上补心;其味甘咸,故下补肾。”[2]

张锡纯的坎离互根汤,治疗“伤寒或其肾经素有蕴热,因有伏气之热激发之,则其热益甚,以致心肾皆热,其壮热充实于上下。”鸡子黄乃血肉有情之品,外形如阳抱阴,其色黄居中,禀土之性,能和调上下,使心火得以下煦,使肾水得以上济。配伍余药共奏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效。受此影响,吴鞠通所创大、小定风珠中皆配伍鸡子黄,分别用于治疗热邪久羁,真阴耗损,或因误汗,或因妄下而致的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证以及温邪久踞下焦,既厥且哕,脉细而劲者,并强调“鸡子黄镇定中焦,通彻上下,合阿胶能预熄内风之震动也。”[2]

1.2百合鸡子汤百合鸡子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用于治疗百合病吐之后者,其病机多为,误吐之后,胃中津亏。本方由百合七枚,鸡子黄一枚,泉水两升组成。方中鸡子黄入脾胃经,润脾胃之燥。尤在泾云:“《本草》:鸡子黄安五脏,治热疾,吐后脏气伤而病不去,用之不特安内,亦且攘外也。”[3]因其黄禀浊阴之性,以浊者下沉而亲下,故可使胃中浊气下行。方运用鸡子黄以补土润燥,以疗百合病吐之后胃虚津亏,胃气失和之证。方中以百合配鸡子黄。百合上清心肺,下滋肾水,鸡子黄和中焦脾胃。

鸡子黄禀土之色,入中焦脾胃,后世用于治疗肠胃疾患者尤多。如《补缺肘后方》用治卒干呕不息以破鸡子去白,吞中黄数枚,以止呕吐。其温润淳浓,滋脾胃之精液,泽中脘之枯槁,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为补中之良药。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薯蓣鸡子黄粥,用于治泄泻日久,而肠滑不固者。黄元御《长沙药解》云:“鸡子黄,补脾精而益胃液,止泄利而断呕吐。”[4]鸡子黄不但能够补润脾胃,亦可滋养皮肤、黏膜,且滋中有敛,可敛疮生肌,性偏寒凉,又可化腐排脓如下方排脓散。

1.3排脓散排脓散方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篇。用于痈肿疮毒初成者。病机为气血雍结,化热成痈。方以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子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方用枳实破结气,芍药活血,桔梗清热消肿排脓,另用鸡子黄取其甘寒而滋润之性,补中焦而生血肉,排脓腐而化肿毒。尤在泾云:“尤赖鸡子黄之甘润,以为排脓化毒之本也。”[5]

后世对鸡子黄治疗疮毒运用甚为广泛。在此基础上发展用鸡子黄油治疗痈脓肿毒,疗效更佳。如《千金要方》用鸡卵一枚,米下蒸半日,取出黄,熬令黑,先拭疮上汁令干,以药纳疮孔中治鼠瘘。《千金·食治》记载其主除热,火灼,烂疮,痓。《圣惠方》以鸡子一枚(酒浸七日后取黄),白僵蚕三七枚(捣末),上药与鸡子相和令匀,先以布揩疮瘢赤痛,涂之疗瘢痕不灭。《日华子本草》用鸡子黄炒取油,和粉外敷治疗头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蛋黄油治疗疮疡证叙述,如小儿秃疮、脚上臭疮、水火烫伤、杖疮已破、天疱水疮、还可疗耳疳出汁等。

2 鸡子清

鸡子清即鸡子白,味甘,性凉,无毒。归肺、脾经。具有润肺利咽,清热解毒之功,可治疗伏热咽痛,失音,目赤,烦满咳逆,下利黄疸,疮痈肿毒,烧烫伤等。仲景配伍鸡子清组方者见于苦酒汤。

苦酒汤方出自《伤寒论》第312条。用于治疗“少阴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其病机为,痰热蓄结,灼伤咽喉。方用:“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内半夏苦酒中,以鸡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服”。方中半夏涤痰散结,佐以鸡子清之甘寒,润燥止痛,更以苦酒散瘀止痛,解热毒,消痈肿,敛咽疮。半夏得鸡子清,有利咽通声之功,无燥津涸液之弊。半夏得苦酒,辛开苦泄,能加强劫痰敛疮的作用。[6]“少少含咽之”,以使药物持续作用于口腔及咽部,充分发药效。方中用鸡子清,禀清者上浮而亲上之性。故本方用鸡子清,以载药上行,且具甘凉滋润之性,以疗咽中伤生疮。

后世对鸡子清的运用也非常广泛,遍及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孟诜《必效方》用蕤仁一分(捣成膏),吴黄连一分,鸡子白一枚。上三味,以棉裹二味内鸡子白中,渍一宿,涂眼四、五度,厚则洗之治疗目暴赤热毒。《海上方》以鸡子清、好酒淋洗之治烧烫伤,皮肉溃烂疼痛。《本草衍义》用鸡子一枚,去壳分清,以荆芥末二钱调服,治产后血晕,身痉直,戴眼、口角与目外眦向上牵急,不知人。鸡子清,具清轻之性,能升在下之清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故可用于治疗泄泻。《本经》亦云,卵白,止小儿下泄。《名医别录》记载疗目热赤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小儿下泄,妇人难产,胞衣不出等。

3 凤凰衣

凤凰衣,即鸡卵中白皮,其性凉平而润,具养阴,清肺之功。治疗久咳,咽痛失音,溃疡不敛等。此为裹于清黄外之皮膜,与肺相应故治疗肺系、咽喉疾病外还可治疗胃肠粘膜病变。

凤凰衣在仲景方中虽然并未单独提及,但苦酒汤中确有此物。苦酒汤言“鸡子一枚去黄”仅言去黄,而未言及去它物,故可知除鸡子清之外还有卵中白皮及卵外壳。且后世临床亦较多应用。如章次公医案中记录用凤凰衣、玉蝴蝶、轻马勃、象贝母、血余炭、琥珀粉共研细末空腹服,治疗胃痛、黑粪其为溃疡病,疗效颇佳。凤凰衣在《名医别录》中记载,与麻黄、紫菀和服治疗久咳结气。孟诜《必效方》鸡子白皮(炒)十四枚,麻黄三两(焙),为末治咳嗽日久。《卫生鸿宝》凤凰散,以凤凰衣(微火焙黄)、人中白(煅)、橄榄核(瓦上煅存性),孩儿茶各三钱。乳细,每药一钱,加冰片五厘,吹搽患处,治口疮口疳,并乳蛾喉癣,喉疳,喉痈肿痛闭塞。

4 鸡子壳

鸡子壳即鸡子外层硬壳,又称混沌池、凤凰蜕。其味淡,性平。归胃,肾经。具有收敛、制酸、壮骨、止血、明目等功效。《伤寒杂病论》诸方仅有苦酒汤一方中提及“以鸡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显然,此处的鸡子壳主要是作为盛放鸡子清、半夏、苦酒置火上煮沸的器具。但自唐宋之后,鸡子壳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日华子本草》言其可研磨疗障翳。《本草备要》用其研细,麻油调,搽痘毒。《本草再新》载其能消疽瘤,解毒,治气,下胎。《随息居饮食谱》则用以治小便不通,暨饮停脘痛。外治痘疮入目,白秃,聤耳,下疳,囊痈。《现代实用中药》指出,鸡子壳焙燥研细末,开水服,治粘膜性胃炎,胃痛及佝偻病,肺结核,骨结核等。

综上所述,鸡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取材方便,从内到外,皆可入药。若用之得当,疗效颇佳,故值得发掘利用。

[1]彭铭泉.中国药膳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

[2]吴 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123.

[3]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3.

[4]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M].太原.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09.

[5]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32.

[6]武 鹏.少阴咽痛证概述[J].中医研究,2011,24(2):74-75.

张甦颖,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yuhuahong789@163.com

1.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250355)

猜你喜欢

鸡子伤寒杂病论杂病论
鸡子在敦煌医药文献中的应用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探讨《伤寒杂病论》中“伤寒”之义
鸡子不认得鸭子
论《伤寒杂病论》研究及应用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探析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鸡子黄功效及临床应用探讨*
急躁的人
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