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

2014-01-23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降钙素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肖 锋

江西理工大学医院骨科,江西赣州 341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

肖 锋

江西理工大学医院骨科,江西赣州 3410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门诊患者78例,按就诊时间先后,以2∶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壮骨愈疏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跟骨骨密度均有增加(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随着人口的不断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该病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在全球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按2006年的调查估计,全国50岁以上人群中有近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需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高昂的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骨质疏松症领域的研究进展很快,如何采取适时并合理的防治措施以阻止骨丢失,延缓骨骼衰老,是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门诊患者78例,按就诊时间先后,以2∶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中女30例,男22例;年龄 56~75岁,平均 65.6岁;病程 2~15年,平均 7.8年。对照组中女16例,男10例;年龄55~74岁,平均64.9岁;病程2~14年,平均7.5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2]:①患者胸背疼痛明显,脊椎常有后凸畸形,四肢关节痛或全身乏力骨痛,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②X线检查,骨小梁普遍稀疏,以脊椎、骨盆、股骨上端明显;椎体出现鱼尾样双凹征或楔形变,受累椎体多发散在,膝关节肥大唇状改变。③经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测定,低于同年龄性别峰值骨量评价者 2.5 个标准差(T-score<-2.5)以上。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者;②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单纯西药治疗:①鲑鱼降钙素(商品名:密钙息,诺华制药生产,批准文号:H20090459),第1周每日1次50 IU肌内注射,第2周隔日1次50 IU肌内注射,第3~4周每隔2 d 1次50 IU肌内注射,共用4周;②口服碳酸钙D3片(商品名:钙尔奇D,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每片含碳酸钙1.5 g,维生素D3125 IU,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29),1片/d,共用3个月。1.4.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壮骨愈疏汤,补肾固本,健脾益气,填精益髓,活血化瘀,基本药物党参、炙黄芪、补骨脂、当归、紫河车、仙灵脾、丹参、山茱萸、枸杞子、牛膝、炙甘草等,偏阳虚者加仙茅、续断,偏阴虚者加鹿胶、龟胶,气血虚者加炒白术、龙眼肉,瘀血痛甚者加红花、桃仁,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共服3个月。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监测两组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采用法国GKMEDICAL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跟骨骨密度。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7年原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腰脊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增加;有效:腰脊疼痛明显缓解,骨密度无增加;无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骨密度变化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跟骨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跟骨骨密度均有增加,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的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52 26-2.96±0.6-2.92±0.5-2.24±0.5*#-2.53±0.4*

2.3 两组安全性的监测

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无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骼矿量低下、微结构损坏、脆性增加,易并发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4]。现代医学通常认为与体内激素(尤其是性激素)水平下降、降钙素缺乏、钙吸收不良、废用及遗传等有关。目前临床常用化学药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抗骨吸收药,如降钙素、双膦酸盐、钙剂等;另一类是促骨形成药,主要有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氟化物等,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

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一直争议较多。一项人类乳腺癌细胞实验提示雌激素的应用可直接和间接地促进癌细胞增殖,增强乳腺癌的侵蚀性[5]。现有证据表明体内雌激素代谢的副产物也可引起细胞的早期损伤,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6]。用雄激素防治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目前尚有争议,且在这方面系统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杨庆秋等[7]认为雄激素在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症时,存在导致男性化、前列腺癌、高血压及使糖尿病恶化等副作用,此外,长时间应用还可能抑制睾丸激素的分泌。

降钙素是调节钙代谢,抑制甲状旁腺素的激素之一,是骨吸收关键调节因子,对骨代谢的动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降钙素能有效地降低破骨细胞的活动能力,从而迅速抑制骨吸收,随着降钙素的不断作用,破骨细胞逐渐收缩。长期应用不仅能抑制破骨细胞增殖,降低破骨细胞功能活性,抑制骨吸收;同时还可增强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能显著地降低高周转性骨病的骨钙丢失,有利于骨的形成和矿化[8]。但有学者[9]认为,降钙素持续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时间有限,随着疗程的延长及用量的增加,有时会发生药物失效(“脱逸现象”),治疗中断后,降钙素的治疗反应又可恢复,其原因可能是结合部位饱和所致,亦可能与降钙素受体活性改变有关,而与抗体产生无关。也有学者认为因人工合成鲑鱼降钙素与人类降钙素化学结构上的差异,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中和抗体,从而影响药物作用[10]。

骨质疏松症与中医学的“骨痿”发病机制一致。《素论》曰:“肾藏衰,形体皆极。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脾病而四肢不用”“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表明骨质疏松与肾、脾、胃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有主生长发育、生殖、通脑之功能;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及四肢,有运化、统血的功能。脾肾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肾所藏精,必须依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不断资生化育才能充盈,以发挥主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肾虚可引起脾虚,脾虚亦可导致肾虚。肾精亏虚,则化源不足;脾失健运,无以化生水谷精微,则肾精乏源;脾肾俱虚,则骨骼失充,脆弱无力,终致骨质疏松。目前对肾虚与机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最为深入,实验发现通过采用去卵巢雌鼠和维甲酸灌饲的方法复制出骨质疏松症的模型动物,服用补肾药后,发生骨质量明显提高[11-12]。临床上应用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也获得很好的疗效[13]。壮骨愈疏饮方中补骨脂、仙灵脾、枸杞子、山茱萸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补中益气,健脾生津;当归、鹿胶、龟胶、紫河车益精养血,填精补髓;丹参、川牛膝、红花、桃仁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炙甘草益气调和诸药。共奏补肾固本,健脾益气,填精补髓,活血化瘀之功效。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对机体整体辨证施治过程,作用于全身多个环节,有效地纠正了机体激素失衡和负钙平衡,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通过本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缓解骨质疏松的症状,提高骨密度等方面,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调节骨代谢水平,抑制骨矿量丢失,促进骨形成,起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功效。

[1]张娜,曹艳,史亦丽.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6(5):286-290.

[2]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3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49.

[4]徐苓.骨质疏松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Lupulescu A.Estrogen use and cancer incidence:a review[J].Cancer Invest,1995,13(3):287-295.

[6]Seeger H,Deuringer FU,Wallwiener D,et al.Breast cancer risk during HRT:influence of estradiol metabolites on breast cancer and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J].Maturitas,2004,49(3):235-240.

[7]杨庆秋,胡侦明,劳汉昌.雄激素与骨质疏松[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83.

[8]张捷,陈永茂,沈朝东.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3.

[9]廖二元,谭利华.代谢性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0.

[10]陈濒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97-2598,2601.

[11]段玉民,王书军,史风雷.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血清IGF-1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1):967.

[12]孙燕玲,刘敏,赵昊宇,等.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伴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58-59.

[13]罗进林,王晓琼,蔡锦成,等.强骨固松汤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23-125.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XIAO Fe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Methods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osteopor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 2∶1 ratio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time,the control group(26 cases)were treated by western medicine,the treatment group (52 cases)were added Chinese medicine Zhuanggu Yushu Tang.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and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86.5%,was higher than 57.7%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wo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wo groups(P<0.05),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ing primary osteoporosis is bett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Primary osteoporosis;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urative effect

R580

A

1674-4721(2014)04(c)-0083-03

2014-03-13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降钙素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