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蚕部分农户发生大量不结茧蚕的原因浅析

2014-01-23徐建春周万成

中国蚕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丰镇蚕农桑园

顾 娟 徐建春 吴 刚 周万成

(大丰市新丰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大丰 224100)

近年来,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在秋蚕期发现有养蚕户熟蚕上蔟后全部结薄皮茧或不结茧的情况,经济损失惨重,因而出现毁桑改种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新丰镇老蚕区的蚕业发展。为了弄清事情发生的原因,我们对新丰镇秋蚕部分蚕农发生大量不结茧蚕的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结合有关熟蚕上蔟不结茧方面的知识及时向业内专家请教,初步摸清了新丰镇秋蚕发生大量不结茧蚕的原因所在,现浅析如下,供同仁参考。

1 秋蚕不结茧蚕的发生

大丰市已实施养蚕农业保险多年,新丰镇的蚕农每季都参加保险,农户养蚕过程中如发生意外,均由镇蚕技人员配合农保部门入户核定损失标准。据我们调查,2012年秋季新丰镇就曾出现过极个别农户饲养的秋蚕上蔟后大量死亡的先例,2013年的2季秋蚕又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农户熟蚕上蔟后全部不结茧的情况。根据现场肉眼诊断及蚕农反映,发生不结茧蚕的农户,秋蚕在小蚕期蚕并不表现出症状;3、4 龄蚕表现为生长发育不齐,食桑缓慢;到了5 龄蚕中后期,外观症状也不明显,但上蔟时蚕不活泼,足无把着力;在蔟中经过1 d 后,蚕仍然乱爬;上蔟2 d后,有的养蚕户熟蚕落地呈半死状态,但多数蚕未化蛹而死。另外,还有一些农户熟蚕在蔟中营厚薄不一的薄皮茧,病情严重的户,蚕农误认为是温度低营茧慢所致,上蔟后采取加温处理,等了1 周采茧,结果还是尸体几乎不变烂的死笼薄皮茧。其中最突出的几个例子:老墩村8 组杨怀庚,2013年一秋蚕饲养2 盒蚕种,上蔟后不结茧;二秋蚕补养了3盒蚕种,上蔟后还是不结茧;该户2 季秋蚕5 盒蚕种颗粒无收。长坍村1 组蔡元贵,2 季秋蚕共养14 盒蚕种,分别于上蔟后陆续落地死亡,2 季秋蚕绝收。长坍村4 组严爱华,二秋蚕1 季饲养15 盒蚕种,上蔟后经1 周时间,采了约800 kg 薄皮茧,每公斤收购照顾价1 元,收入只有800 余元,损失惨重。

2 发生不结茧蚕的原因

生产上出现少数不结茧蚕,是因诸多不良因素引起的[1]。但像新丰镇一些养蚕户发生秋蚕上蔟后全部不结茧的情况实属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介绍[2],并结合秋蚕期走村入户的调研,初步分析,秋蚕上蔟后发生大量不结茧蚕的主要原因,应为蚕在饲养过程中食下了农药污染的桑叶,发生微量农药中毒所致,究其原因主要有4 点。

2.1 反复多次治虫用药 造成桑叶中农药累积

近年来,秋季桑园桑螟频发,桑园治虫频繁,新丰镇秋季桑园治虫自7月中旬到9月中下旬先后不少于7 次用药,9月下旬的桑树枝条中下部桑叶经多次反复治虫用药,桑叶内的农药已积累较多。加之2013年秋季,大丰市8月2日至9月23日基本是晴空少雨天气,桑树因缺少雨水冲洗,喷药后的桑叶残毒期相应延长,对秋蚕造成一定的危害。

2.2 随意加大用药浓度 导致残毒期难以估量

秋季,一些蚕农由于未按蚕技部门《病虫测报》的技术指导用药,往往错失桑螟防治的良机,当桑园虫害严重时,又不惜大胆违规用药。特别是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4~5 代桑螟世代重叠的危害高峰期桑螟大龄幼虫难以根治时,一些蚕农将8%残杀威1 000~1 500 倍、90%灭多威4 000~5 000 倍等桑树专用农药的浓度分别浓缩到500 倍和2 000倍,喷药后的残毒期由10~12 d 变为残毒期无法估量。这是养蚕户秋蚕发生不结茧蚕最多的原因。

2.3 农药残留难以分解 造成大蚕采食微毒桑叶

秋蚕用叶一般是1~3 龄小蚕期选采枝条顶部的桑叶,4 龄开叶后则自下而上采摘桑叶。由于近几年大丰市桑螟大暴发,桑园用药频繁,加之大丰市养蚕布局的调整,一秋蚕、二秋蚕分别是9月5日、9月18日发种,而桑树进入8月中旬后顶部长势茂盛,枝条中下部的桑叶郁闭度高,桑树经反复用药,桑叶得不到充分的光合作用和雨水的冲刷,特别是下部桑叶喷施农药的次数最多,农药残留量最大,养蚕户在4 龄后经常出现零星中毒蚕,而且到了5 龄期蚕又全部采食中下部的桑叶,故而引发家蚕微量农药中毒。

2.4 养蚕与防治桑螟同步 造成蚕农用叶混淆

多年来,大丰市的秋蚕都是在9月初发放蚕种,即发种后要经过最少3 次杀灭桑螟的药剂防治,特别是最后1 次用药时间一直要持续到9月22—25日。在这一段时间里,几乎要天天采叶养蚕,而杀灭桑螟一般需7 d 用药1 次,但因部分蚕农年龄偏大和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每次桑园治虫后,往往记不清某种农药的安全用叶时间即盲目采叶喂蚕,结果造成蚕农药中毒而发生不结茧蚕。

3 不结茧蚕的防范措施

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大丰市新丰镇秋蚕期发生大批量不结茧蚕,其根本问题是一些蚕农对秋季桑园用药不谨慎,技术措施不规范所致。为利于今后的秋蚕安全饲养,促进蚕业发展,有必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以减少中毒蚕的发生。

3.1 把握治虫节点

加强秋季桑树病虫害防治的预测预报,力求适时、准确、安全地用药。注重抓好桑螟幼虫1~2 龄的防治用药,避免秋蚕饲养期因虫龄大而加大喷药的浓度。

3.2 科学使用农药

秋蚕发种前(8月20日)用残效期长达20 d 的40%丙溴·辛硫磷乳油1 500 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 500~2 000 倍液等桑药治虫;8月20日后,根据发种及蚕的用叶时间,选择残效期10~12 d 的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或90%灭多威乳油4 000~5 000 倍液;或残效期5~7 d 的40%敌畏·辛硫磷1 000 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 倍液等桑园专用药剂防治。

3.3 强调划片治虫

当确定秋蚕发种时间后,为了养蚕、治虫两不误,必须强调划片治虫。做到先吃先治,需短期内用叶的选择残效期短的桑药,并且做好药品名称、喷药浓度及喷药时间的记录。蚕采食桑叶前,必须确定桑叶达到安全期后,先试喂蚕后采叶,防止误食未过残毒期的桑叶。

3.4 变更采叶方法

秋季桑园打药次数多,越是枝条向下的桑叶,其农药残留越重。秋蚕除了1~2 龄选枝条顶部2~4叶、3 龄选4~5 叶外,4 龄开叶后及5 龄第2 天前,改由下而上的采叶为选采枝条中上部的桑叶喂蚕。蚕食用中上部的良桑,既有利于增强蚕的抵抗力、提高下部叶的光照度,又可适当延迟中下部叶的用叶时间,减轻农药的危害。

3.5 弃用下部老叶

秋季桑树枝条下部的桑叶因日照不足营养不良,除了含有微量农药残留外养分也不足,蚕食下营养不良的桑叶,对有毒物的抵抗力弱而诱发蚕病。秋蚕订种量一般是春蚕订种的1.2 倍为宜,防止订种过量舍不得丢弃下部桑叶而引起蚕零星中毒,尽量减少食用下部不良桑叶。

3.6 注重叶面消毒

秋蚕期遇到的高温干燥天气较多,桑园在频繁用药的情况下,养蚕户在晴天中午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叶面消毒,既给蚕补充了一定的水分,又有利于解毒防病。

3.7 调整养蚕布局

大丰市秋季9—10月间2 季秋蚕套养,既不利于养蚕消毒防病,也不便于桑园治虫。建议市业务主管部门和蚕农在蚕室、蚕具等蚕需物资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只饲养1 季秋蚕。养蚕大户如果必须饲养2 季秋蚕的,提倡少养一秋、养足二秋。大丰地区最后1 次防治桑螟用药在9月23日左右,二秋蚕大量食桑期在10月上旬末,桑园休药期与二秋蚕5 龄蚕用桑间隔约半个月。大批量饲养二秋蚕,可延长蚕的大量用叶期,有利于蚕作安全。

[1]缪梅玲.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J]. 蚕桑茶叶通讯,2013,(1):17.

[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12 -618.

猜你喜欢

丰镇蚕农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五老”带“五小”,农场乐陶陶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产品主题型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内蒙古丰镇市居住小区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污染“重灾区”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