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安县柑桔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1-23蒲大光郑恒军杨德军

中国果业信息 2014年1期
关键词:柑桔产量

文/沈 凯 蒲大光 郑恒军 杨德军

蓬安县柑桔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文/沈 凯 蒲大光 郑恒军 杨德军

【导读】 蓬安县是柑桔生产适宜区,种植历史悠久,以“锦橙100号”为龙头的柑桔产业是当地农村经济骨干产业,被四川省列为柑桔产业发展核心培育县之一,做大做强蓬安柑桔产业、实施产业强县战略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自2002年《全国柑桔优势区域规划》发布实施以来,农业部提出了调整结构、提升素质、促进我国柑桔产业健康发展的新战略部署。为了呼应国家优势区域规划布局,四川省规划了重点发展的十大优势特色种植业,柑桔产业名列其中。蓬安县被列为柑桔产业发展的核心培育县之一。

蓬安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较显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7.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5℃,极端低温-3.5℃,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8.3℃,≥ 10℃年积温为6 457.2℃,年均日照1 197.7小时,年均降水量994.9 mm,空气相对湿度79%,无霜期303天。境内无完整山脉,中、浅丘“馒头山”连绵起伏,呈南北走向,条状地形。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拔273~819 m,大多数地区海拔在300~500 m之间,山谷间相对高差30~50 m,坡度10°~25°。成土母质以遂宁组紫色沙页岩为主,其次是蓬莱镇组和沙溪庙组,再次是老冲击黄壤。土壤pH值5.5~8.8,有机质含量丰富,各种矿物营养成分有效性高。蓬安地处嘉陵江流域,全县水系纵横交错,嘉陵江从西至东南曲贯全境,有利溪河、清溪河和渔溪河等22条溪河流入嘉陵江;东南地区有3条溪河流入渠江。良好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得蓬安十分适宜柑桔生产。

一、产业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蓬安县柑桔总面积达0.87万hm2,产量8.2万t。现栽培各类柑桔品种(系)50余个,其中,锦橙(主要包括“锦橙100号”、梨橙2号、锦橙26号等)0.39万hm2,产量3.1万t;脐橙(主要有朋娜、纽荷尔等)0.25 万hm2,产量2.9万t;大红袍红桔666.67 hm2,产量7 000 t;地方甜橙466.67 hm2,产量5 500 t;血橙 (主要为塔罗科血橙新系)400 hm2,产量50 t(因大部分为幼树未投产);柚(主要有琯溪蜜柚、龙都早香柚和强德勒红心柚等)33.33 hm2,产量500 t;其他品种(包括天草和不知火等杂柑、温州蜜柑、新生系3号和太田等椪柑)666.67 hm2,产量8 950 t。以“锦橙100号”为龙头的柑桔产业已成为蓬安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之一。

蓬安县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据《中国名特优柑桔及其栽培》一书记载:“蓬安县旧属顺庆府,素有果城之称,柑桔栽培已有1 700年历史”。最初的小规模种植分布于交通相对发达的沿江一带,而闭塞落后的山区以满足自己消费为目的,仅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20世纪30年代以前,蓬安柑桔种植规模很小,到1938年,全县柑桔栽植总株数仅4.76万株,产量270 t。新中国成立以来,蓬安县柑桔生产大约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一是缓慢发展阶段(1950—1978年)。这一阶段栽植品种单一,以集体果园为主,发展缓慢,至1978年全县柑桔总株数仅156万株,产量3 960 t,且分布零散,全县产果500 kg以上的农户仅630余户。二是产量快速增长阶段(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以发展家庭小果园为主,产量快速增长(1978—

1995年,柑桔产量增长了10倍,到1995年达41 550 t),品种逐渐多样化,管理技术和果品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集体果园都承包给果农家庭经营。三是质量效益并重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全县柑桔生产在扩张面积的同时,通过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的高接换种,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品质逐渐提高,效益逐步增加。

长期的柑桔栽培为蓬安柑桔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蓬安生态条件下,柑桔从生产到贮藏加工配套技术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使蓬安柑桔产业技术水平得到一定提高。特别是1972选育出“锦橙100”后,为了解决其着果率和产量低等问题,“‘锦橙100号’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列入市县级科学研究课题(1986—1990年),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和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等系统试验研究,在土肥水管理、夏秋梢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筛选以及利用砧穗组合的筛选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锦橙100号”的大面积推广和单产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锦橙100号”是蓬安县1972年选育的锦橙优变株系,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锦橙100号”。其外观优美,品质上乘,鲜食加工皆宜,具有果大、形美、色艳、无核或少核、汁多、味浓、清香、化渣爽口、营养丰富、丰产和早熟等特性。1985年 “锦橙100号”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1993年在泰国曼谷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1999和2001年连续3次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 “名牌产品”,2003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 “中华名果”,2004年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5年获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2000年“蓬锦”商标登记注册,2011年“蓬安锦橙”成功申报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便捷的水陆交通网为蓬安县柑桔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运输条件。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横穿全境,国道318线和省道仪(陇)北(碚)路、南(部)渠(县)路等公路纵横交织;达(州)成(都)铁路东西贯通;依托嘉陵江,水路运输通畅,上可至广元,下可达重庆、上海,柑桔通过公路、铁路和水运到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方便快捷。县内39个乡镇乡乡通油路,597个村中有368个通水泥路,有215个村通一级碎石路,4 842个社中有1 518个社通水泥路,有863个社通碎石路,通村社水泥路共2 797 km,通村社碎石路共1 456 km。

二、产业劣势

一是果园基础设施落后。蓬安县属丘陵山区,山地面积大,当时发展果树提倡 “上山下滩”,因此现有成年柑桔园大多建在山坡上。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建园投入甚少,果农又无力投入,基础设施薄弱,不少地区灌溉用水都很困难。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多以涉农项目为依托,县政府配套极少,当地老百姓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投入,个别项目虽经整合安排到产业园区内,但建设标准大都按大田作物生产设计,造成设施利用率低。基础设施项目建成验收后,又常因没有维护和管理资金,当地政府也不组织农户自己维护,造成很多提灌、喷灌、水池、水渠等设施无法继续使用。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原来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或交通相对便捷的地区,公路沿线“形象工程”较多,在相对偏远地方投入则较少。

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现栽培柑桔品种共有50多个,品种过于繁多而且杂乱,主栽品种优势不突出。另一方面,柑桔品种熟期结构非常不合理,中熟品种(锦橙、脐橙、红桔和地方甜橙等)集中在11—12月成熟,占柑桔总产量的97%,造成高峰期集中上市,季节性相对过剩;而特早熟、早熟品种(温州蜜柑等)仅占2.5%左右,晚熟品种(血橙、杂柑和夏橙等)仅占0.5%。

三是栽培管理较为粗放。长期沿袭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模式,农业部门虽然制定和发布了柑桔生产技术规程,但由于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很多适用栽培管理技术不能有效传授给

果农,导致总体管理粗放,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每667 m2平均产量仅800 kg。上世纪50—70年代末建立的老果园,目前仅30%左右管理水平较高且仍在正常投产;50%左右管理粗放,每667 m2产量不到500 kg,大部分果实个头小、品质差、商品价值低;另外20%左右果园树体衰弱,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品质下降,有的每667 m2产量仅150~200 kg,甚至几十公斤,基本没有经济效益。生产管理粗放造成果实商品果率低。大部分果农只注重柑桔产量,而忽视其质量,目前全县柑桔优果率仅40%左右,高档果比例更是低于10%。由于果农习惯性早采,柑桔果面色淡而且着色不均匀,鲜果市场接受度大大低于江西、湖南等地同类柑桔。销售者商品化处理意识淡薄,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和包装投放市场的不到1%,外销柑桔几乎全部用竹筐甚至散装外运,不仅果品腐损率高,而且市场竞争能力弱。

四是果实鲜销为主,加工原料供需矛盾突出。蓬安柑桔95%以上用于鲜果销售,仅部分残次果用于橙汁加工,柑桔业综合产值约1.3亿元。鲜果主要销往南充、重庆、成都等周边大中城市,少量销往“三北”市场,外销鲜果占柑桔总产量的60%~70%。蓬安“锦橙100号”历史悠久、品质上佳,在重庆、成都等周边市场颇受欢迎,为最主要外销品种。台湾佳美集团2007年落户蓬安,成为南充市最大的果蔬深加工企业,产品为浓缩果汁和香精油等。新厂占地157亩(10.47 hm2),兼并了原有的可口爽公司,又从德国引进一条浓缩橙汁加工生产线,加上原有设备,目前每天可加工处理原料果300 t,每年可处理原料果10万t。由于缺少加工品种,加上成熟期集中,10月底到翌年3月原料果供大于求,4—6月逐渐供不应求,6月以后完全停工,造成设备长期闲置,生产成本提高。为降低成本,企业常不得不降低原料价格,近年大批量收购价大都维持在400~1 200元/t间;而果农分散经营,原料收购难度加大,进一步增加了收购成本,果贩只得进一步降低入园收购价格,仅0.16~0.60元/kg。而这种价格只能收到以残次果为主的原料,因此,本县柑桔主产区每年供货不过几百吨,其余原料果主要来源于周边县、市、区和成都、金堂、眉山、丹棱和重庆的万州、长寿等地。品种和熟期不配套,导致生产者与加工方链条断裂,果农在愁“卖果难”的同时,企业也在愁“收果难”。

五是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除种植业主经营的柑桔园外,绝大部分柑桔基地仍是以小而全的庭院经营模式存在,柑桔只是农民增收的一项“副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技术推广难,标准化生产难,产量和质量提高难。另外,当地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沿海地区、工业发达地区和经济大开发地区,留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柑桔种植者素质普遍不高。

三、发展对策

蓬安县被四川省列为柑桔产业发展的核心培育县之一,柑桔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做大做强蓬安柑桔产业、实现产业强县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大基地、扶持大龙头、培育大品牌、开拓大市场、提升科技水平和创新发展机制”的总体要求,蓬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标准化柑桔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引进扶持柑桔产业龙头企业,强化“蓬安100”品牌,开拓国内国际大市场,提升蓬安柑桔科技水平,推动柑桔产业化经营,实现蓬安柑桔产业三大跨越,即从传统柑桔产业向现代柑桔产业跨越,从柑桔规模大县向柑桔效益大县跨越,从柑桔鲜果生产大县向产业链协调发展的产业强县跨越。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标准建园。借鉴《全国柑桔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和 《重庆市标准化柑桔果园建设规范》,充分考虑柑桔丰产稳产需要的光、热、水、气、肥等生长条件,设计本着“因地制宜、以树为本、满足需要”的原则,以优化树体生长环境和方便果农管理操作为前提,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创造有利于柑桔丰产、稳产、优质

的环境条件和良好的交通、蓄排和生态保护条件,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果园生产效益。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新村建在现在的自然村,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同时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

二是大力发展业主经营和专业合作社。为了改变个体农民面对柑桔大市场的困难,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大业主经营,通过较大规模的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生产经营收益最大化。合作社要走“专、精、优、独”的特色化道路,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社员收益。

三是完善柑桔现代栽培技术推广体系。为了解决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柑桔种植劳动力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加强轻简化和标准化技术体系的推广,简化施肥技术、修剪技术、保花保果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鲜销和加工要同时并进。柑桔产业是四川省确定实施“现代农业推进工程”重点发展的五大优势特色种植业之一,要利用优势区域加快建好特色产业带,要高度重视柑桔安全生产问题,走绿色生产、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道路,大力开拓市场,主动研究市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市场营销。另外,推动精深加工,做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

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县农业局果树站(637800)

特约编辑:艾 华

沈凯(1965—),男,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品种选育、栽培和推广技术研究。

2014-01-01

猜你喜欢

柑桔产量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不再靠农药 一只小螨化身柑桔守护神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