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价值

2014-01-21张国强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补阳汤加减气虚

张国强

(辽源市中医院,136200)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价值

张国强

(辽源市中医院,136200)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12—2013-12期间收治的60例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丹芪偏瘫胶囊治疗,给予B组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肝肾等器官进行检查,均未出现功能异常情况。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

脑梗死为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显著特点,特别是神经、语言、肢体等存在障碍,对患者日后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1]。我院对30例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大大改善了患者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现象,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12—2013-12期间收治的60例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所有患者经CT、MRI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制定的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0.14±5.53)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69±0.94)个月;伴有冠心病者15例,糖尿病者7例,高血压者14例。B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0.10±5.57)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2.68±0.98)个月;伴有冠心病者16例,糖尿病者6例,高血压者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中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同时给予A组患者丹芪偏瘫胶囊治疗,3次/d,4粒/次,温水送服。给予B组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取黄芪60 g,地龙、赤芍15 g,当归尾、桃仁10 g,红花6 g。四肢不温者加桂枝、附片10 g;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6 g,全蝎、僵蚕5 g;吐字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智仁10 g;头痛头晕者加白芍、柴胡、石决明、生地10 g;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30 g,熟大黄10 g。1剂/d,用1 000 mL水煮至300 mL,煮两次共取600 mL汁液,混合分两次于早晚饭后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后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3]。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神志、肢体功能、言语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28分为正常;基本治愈:分值在24分及以上;显效:分值增加在10分及以上,但总分值小于24分;有效:分值增加4~9分;无效:分值增加小于4分;进展:病情出现恶化、加重现象,甚至死亡[4]。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A组患者基本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5例,进展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基本治愈7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进展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A、B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肝肾等器官进行检查,均未出现功能异常情况。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最早记录于《黄帝内经》。中医认为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气虚血瘀,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可知,有73%以上的患者属于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易疲劳,神疲乏力等,因此临床上多以活血化瘀为治疗主要原则[5]。补阳还五汤为益气活血之良药,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仁之手。该药方主要由黄芪、地龙、赤芍、当归尾、桃仁等构成。其中黄芪具有荣筋骨,生肌肉之功效,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异常等病症;地龙具有清热、通络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肢体麻木、关节麻痹、半身不遂等症状。当归尾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道等功效,可有效治疗淤血积滞肿痛等症状。几种药物相辅相成,可共奏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通过根据气虚质脑梗死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加减治疗,给予口眼歪斜者白附子、全蝎、僵蚕治疗,给予吐字不清者石菖蒲、远志、智仁治疗等,以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施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达到了90.0%,且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同时也未对患者肝、肾等功能造成损害现象,安全实效,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1]姚丽娟,张秋实,张振东.补阳还五汤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31-132.

[2]黄明,喻水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80例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2(3):154-155.

[3]吴文良.恢复期脑梗死应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方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5):206-207.

[4]张良善.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20):106.

[5]易晓净,李园,沈艳菊.补阳还五汤联合叶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8):3128-3129.

1005-619X(2014)12-1089-02

10.13517/j.cnki.ccm.2014.12.014

2014-05-20)

猜你喜欢

补阳汤加减气虚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