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晚不能“放弃治疗”

2014-01-15叶宇婷

中国周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条子顽疾冯小刚

叶宇婷

一接过春晚总导演的接力棒,冯小刚就给2014年春晚定了调,提出八字方针:真诚、温暖、振奋、好玩。每一个词似乎都指向春晚的顽疾。

近年来,春晚的许多节目都是在“炒冷饭”,被观众指责“缺乏诚意”。空洞、煽情的主持词,高唱的赞歌颂歌被人指责“高傲而缺乏贴近感”。与现实脱节、不可乐的相声小品更是观众的头号“炮轰对象”,从网络上随手拈来的段子也很难再逗乐观众。

从各种通气会、碰头会中传出的消息,冯小刚也似乎决心要打掉这些被人诟病的顽疾。但虽挂着“总导演”的名号,有时却并不拥有外界所想象的权力,冯小刚也给了自己整治这些顽疾的空间留了点退路,所以他很含蓄地说:“我对春晚创作惯性的改造,能有百分之二十就很不错了。但是春晚创作惯性对我的改造是百分之百的。”

顽疾

01

主持不亲民

开始时间:1991年春节联欢晚会

回到现场: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鲜花向着太阳盛开,在这里,我们向着全国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拜个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19 9 1年)

“1997年的春天来了,这扑面而来的春风散发着五千年的馨香。97年的馨香给这古老的史书翻开了新的一页。97年的馨香吹绿了中华沃土,吹热了中华儿女的心。”(1997年)

“无论有过多少难忘的日子,最难忘的还是这年年的除夕呀。无论有过多少快乐的时光,最快乐的还是岁岁的相聚。”(2003年)

解说:倪萍是从19 9 1年开始主持春晚的,此前的春晚主持人除赵忠祥外多是相声演员。为了活跃气氛,主持人站在台上跟大伙唠唠嗑、套套近乎、抖抖包袱,说的也是大白话,看起来像是纯粹的大联欢。春晚导演袁德旺曾说1990年是春晚的一个转折点,“纯粹政治化的语言在串联词中越来越多”。倪萍恰好赶上了,此后的晚会基本上摒弃了联欢的方式,主持人们正襟站在舞台上,笑容标准,用朗诵的腔调,几近亢奋地念出煽情的主持词。2005年,董卿接过倪萍的棒子,继续上演煽情式主持。

冯导回应:“在春晚上主持人如果不够诙谐幽默,那是业务能力问题。如果说错了话,那是政治问题。”

2013年7月12日,在春晚发布会上,冯小刚表示:“观众最反感虚假、空洞,我们会着力解决这个问题。”10月26日下午,冯小刚在微博上接受微访谈。有网友建议:“主持人是晚会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一定要年轻活泼,形象讨喜,说错话不要紧,只要真诚、机灵,多一些即兴发挥。”冯小刚回应:“在春晚上主持人如果不够诙谐幽默,那是业务能力问题。如果说错了话,那是政治问题。”

顽疾

02

老面孔扎堆

开始时间: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

回到现场:

“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冯巩)

“你大妈已经不是你6年前的大妈了,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赵本山《说事儿》)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宋祖英《辣妹子》)

解说:这实在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老面孔扎堆”已是数年顽疾,1983年首届春晚的面孔如今依然能在除夕夜见到。曾经,春晚给予新人的不仅是露脸的机会,人和作品一炮而红并非稀罕事,宋祖英、赵本山、毛阿敏最初不也是春晚的新人吗?2009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导演马东曾称“春晚是很欺生的舞台”。春晚主持人也是一张张老面孔,怪不得冯小刚一接过春晚总导演的棒子,网友们首先猜测的是主持人会不会换成葛优、张国立,再搭个小S。当然,新人与老面孔也是两说。只要节目好,老面孔也可以受欢迎;节目不好,人再新也没用。可过于倚重老面孔,也无法保证他们能一直出好节目。赵本山小品受欢迎程度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冯导回应:“我努力尽可能多地在春晚的舞台上推出新人,这个是潮流也是趋势。”

在微访谈上,面对网友“老面孔的小品演员是不是还会在春晚上”的提问,冯小刚回应称:“(老面孔的小品演员)主要是看他们的作品,是不是笑料十足。我们导演组欢迎所有被观众喜欢的演员都能参加春晚。我努力尽可能多地在春晚的舞台上推出新人,这个是潮流也是趋势。”

顽疾

03

节目炒冷饭,创意诚意均不足

开始时间: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

回到现场:

《除夕围炉歌会》(2004年)

《闻鸡起舞—请茶煮酒大拜年》(2005年)

《影视明星大拜年》(2009年)

《红高粱模特队》(1997年)

解说:试着闭眼回想一下,近年来春晚上的歌曲,哪些你还记得?除了早些年的《辣妹子》《同一首歌》、《今儿个真高兴》、《相约98》,近年来传唱度广的歌曲几乎是空白。春晚也不爱推新歌,常常是换不同的人唱老歌,名曰“金曲回放”。春晚导演陈临春曾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称,“一首歌、一支舞、能创造一个经典,成就一个人,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春晚舞台才能见证的奇迹。”

冯导回应:“春晚太需要好节目了!”

2013年10月14日,冯小刚亮相《我要上春晚》节目录制现场,接受央视采访时,他表示:“不弄春晚不知道,接下这个活儿,才知道春晚太需要好节目了!”

顽疾

04

斩不断的“条子演员”

开始时间:1990年代中后期

回到现场:

《民族歌舞大串联》(2011年)

《我们和祖国一起长大》(2010年)

《除夕围炉歌会》(2009年)

《老歌联唱》(2008年)

解说:先讲一个“条子演员”的故事。2001年春晚前,总导演王宪平收到了43张“小条子”,都是各路领导推荐来的歌手。最硬的那张是位女歌手的,要求在12点独唱。王宪平不同意,女歌手的母亲便打来电话:“你有领导吗?你知道你们的领导是谁吗?知道你领导的领导是谁吗?”央视前台长杨伟光对于“条子演员”也很无奈,有人积极推荐,需要安排。那么多的“条子演员”要露脸,节目容量又只有那么多,只好安排到大联唱里,一人唱一句或一小段。据说,这个顽疾倒是在前年被春晚导演哈文给打掉了。今年换为冯小刚后,他还能斩断这些“条子演员”吗?还是有新形式的“条子演员”出现?

冯导回应:暂无回应。

有评论称冯小刚是否会被条子包围,很重要一点取决于他手中的话语权有多少。郭德纲曾在其相声《我要上春晚》中调侃:“春晚总导演的话语权排在第14位。”

顽疾

05

相声小品不好笑

开始时间:新世纪初期

回到现场:

赵本山的《捐助》(2010年)被网友票选为其近年来最烂小品

郭达、蔡明的《家有毕业生》(2010年)得票率仅次于《捐助》,被称为“第二烂”

郭冬临的《面试》(2012年)被指抄袭

解说:相声小品早年是春晚的王牌。其实,每年春晚如果能出一个好相声、一个好小品,观众们的满意度一下就会上去。近年来,相声、小品乏味又无聊,刻意回避社会问题。虽说幽默不一定讽刺,但当刻意回避讽刺时,幽默也开始不好笑了。人们开始怀念有马季、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甚至是早年赵本山的作品。不难发现,那时的语言类作品都是想“说点什么”的,比如马季的《五官争功》、陈佩斯和朱时茂的《警察和小偷》。曾多次做过春晚策划工作的石林称,那时的语言类节目还是现实主义作品,对现实有关照和讽刺,不像现在,就把它当成一个博人一笑的“玩意儿”。也难怪,春晚的基调后来变成了“欢乐祥和别添堵”。

冯导回应:“颂赞歌的作品一律不要出现。”

2013年7月12日,春晚发布会上,冯小刚致辞时称:“我们希望所有语言类创作者把最想表达、最好玩的东西写出来,不要自我阉割、自我审查。同时也希望审查者,高抬贵手!”这次发言的一个月后,在首次春晚语言类节目碰头会上,冯小刚明确表示,相声小品不能束手束脚,要解放思想,颂赞歌的作品一律不要出现,直言最喜欢有尖有刺的东西。endprint

猜你喜欢

条子顽疾冯小刚
门内
韩红三录《绒花》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热血李木瑾
VR“顽疾”未解,又添新“病”
条子
冯小刚,领导喊你导春晚
关于“钱可通神”的民间版本
八贴猛药治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