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4-01-13寇洪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运用信息技术

寇洪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文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实例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 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利用真实的任务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以下具体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合作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推选综合能力高的同学担任第一任轮值组长,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4~6人为一个小组。每周根据实施情况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实施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如文件操作、文字、表格的处理等。根据信息课的教学特点对一堂课的内容,在一般情况下分以下几步实行:复习引入—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几个步骤。下面以《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分别加以说明。

1. 复习引入。课前引入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第一步,是启动阶段,我们常说写文章时开头要“引人入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充分突出了新课引入的重要性。我们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问题情景,制造悬念,联系生活,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愿意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求知。

2.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在《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的多媒体作品》这一课,通过播放幻灯片作品,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比较自然而真实地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堂课的任务:(1)知道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一般步骤。(2)会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并能够调整字体、改变字的大小和颜色等基本操作。(3)能通过添加背景、插入剪贴画或图片等方法美化幻灯片。

3. 分析任务、发现问题。以往上课,都是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操作。这样学生在下面闲着,大多数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听的同学不多,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老师教学的一个大目标。应从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在目标任务驱动下,探索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老师应从以下方面指导:

教师应注重营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也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等提出异议,让学生能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完成任务,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敢于思考的空间。例如:如何创建空白幻灯片。要创建空白幻灯片,首先要打开程序,如何打开程序呢? 请知道操作的同学叙述操作方法,其他同学按其叙述方法操作,若有同学有不同的操作意见,鼓励他们提出来。

4. 针对问题、完成任务。在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作小组间的学习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任务,最终也会获得一定的成果,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总结,并对自己整个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介绍每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的方法、技能和技巧,并供全班同学借鉴和学习。同时,老师、同学也可提出一些建议,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为他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我的做法是,分别抽不同组的几名同学,用广播系统讲解演示,课文中的知识内容。添加文本与WORD中有何不同?如何移动文本框和改变文本框大小?等。请学生一边讲解,一边操作演示,同组同学可作补充,并请其他组的同学作评价与补充,如还有异义,其他组同学也可再作补充。

5. 总结下课。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可对本堂课的一些情况作一个总结。把一些同学制作的作品通过广播或大屏幕进行演示。先请作者就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和自我评价,再请一些其他的同学对这些作品发表意见。老师最后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运用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作文评改“五步曲”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