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2014-01-13张文学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新课标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张文学

【摘 要】加强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创设阅读环境、陶冶阅读情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时期。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主渠道,特别是那些好的文学作品不但蕴涵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进行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乐读名著,爱读名著,读有所获,我觉得教师的指导是至关紧要的。

一、循循善诱,瀚海拾贝

1.随文推荐,以点带面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新课标》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如阅读《空城计》时,在感受了诸葛亮的机智谋略之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从而激起学生认识三国人物的欲望,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探索三国历史的信心。

2.渲染氛围,营造环境

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前,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片片段,设计一次有关三国的语文活动,出一期有关三国的板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三国,体验三国,在三国的氛围里,不由得唤醒学生对三国世界的向往,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

3.个别指导,以一激众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时候,采取个别指导,逐个突破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化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1.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这里简介几种:①作记号: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②摘录: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③写体会: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④撰写提纲:有些文章篇幅较长,语言文字相对平淡,但结构独具匠心,大家在理解其内容后整理出提纲来,从中可学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办法,供日后参考。⑤精读与浏览: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2.在阅读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促进阅读

指导者的首要任务便是把学生领进语文课外阅读的大门,让学生产生一种“试试看”的激情。“大门”内的文化世界是否对学生继续产生吸引力,这就要靠我们具体的指导方法了。指导者的牵引必须着眼于能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活动的开展才能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由于课外阅读不受时间、空间、阅读内容的限制,因此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各自的阅读情况不尽相一致,教师极有必要组织学生在班上召开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相互介绍读物,谈阅读体会,学生兴趣倍增,使得整个群体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共同进步。全班学生在教师及时指导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读书兴趣。

3.指导学生有目标有内容有序列展开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对于初中阶段(尤其在起始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初入课外阅读之门,指导者应让他们有物有序有目标地展开阅读。语文课文阅读的目标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对于课外阅读序列的设置亦然,事实上,待学生完全在语文课外阅读大门内入情入趣后,指导者无须再用序列去套他们,用目标去制约他们。运用读法、体会内容、积累经验,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三、采取多种手段,深化阅读效果

1.积极开展语文活动

很多长篇名著内容复杂,意义深刻,学生较难把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展现作品的动人魅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组织“三国英雄评选”(演讲赛)、“三国成语猜猜猜”(分组赛)、“三国人物展”(绘画展)、“悲壮三国”(故事会)、“三国有感”(作文赛)等活动。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交流学生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读完三国,更能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

2.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

读是吞,写是吐。在阅读过程中,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并以书面形式呈现。教师不规定具体的限制,使学生没有压力,可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促使学生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形成个体的思想。教师对于学生的作品应及时批阅,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保护其创作热情,使长篇名著的阅读成为“作家”的摇篮。

总之,创设阅读环境、陶冶阅读情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阅读心理健康,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让长篇文学名著成为学生心头的清泉,激荡起中学语文教学的小小浪花。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