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表现评价的实践探索

2014-01-13蒋佩先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

蒋佩先

【摘 要】课堂教学行为的表现评价和观课议课,是最基本的教研活动。如何理清观课活动中的“观”“听”“思”“记”?基于教学行为和活动目标指向分析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化学课堂教学观课记录的思维框架的设计,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教学行为 活动目标指向 观课记录

新时期、新课程、新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习研究新课程理念是教师迎接挑战的重要举措,但仅停留在理念上的东西没有价值,关键在于实施,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都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活动。

观课评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通过此项活动,可以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他人的经验、学会交流与合作,进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因而是最廉价而又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因此,研究观课评课,理所当然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修炼。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论述化学课堂教学观课记录的思维框架。

一、框架设计:观课记录表的制定

1.对观课的认识

观课包含“观”“听”“思”“记”等行为。“观”主要指用视觉器官聚焦师生的教学行为,包含组织管理行为(时间管理、情绪调控、引导帮扶等)、呈示行为(师生体态语、板书、多媒体运用等)、师生互动行为;“听”主要指用听觉器官收集师生的言语信息,包含问题刺激行为、评价行为等;“思”主要指观课者运用教育教学理念及自身的教学经验,综合分析教学设计行为和重要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设计意图);“记”主要指观课者运用观察表及时记录课堂中的重要教学行为和活动目标指向。“观”“听”“思”是“记”的基础,“观”强调细微性、“听”强调专注性、“思”强调深刻性。“记”不仅强调选择性、简洁性,更强调科学性,因为科学的记录能帮助观课者有序、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

2.观课记录表设计

表1 观课记录框架设计

学科: 班级: 任课教师: 时间:

课题:

教学环节 教学行为 活动目标指向

教学设计行为 组织管理行为 呈示

行为 交流互动行为

环节一

环节二

……

表1说明:①课堂教学由若干重要活动环节构成,每一环节均包容不同教学行为及活动目标指向,其中活动目标指向分为两个维度(学习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培养)四个层级[学习能力培养(知识技能要素的习得;知识技能结构的形成;活动经验结构的建构);情感态度培养]。②教学设计行为主要记录简洁的教学思路及对教学设计的评价;组织管理行为主要记录重要教学活动使用的时间并评价其合理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调控手段、引导帮扶手段等;呈示行为主要记录教师的体态语(语言的简洁性、语速及声调变化、面部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辅助教学手段)、对板书的评价、对多媒体运用的评价等;师生互动行为主要记录讨论交流的主题、目的、形式、内容、学生参与度、交流的氛围,并分析其必要性、合理性等。③活动目标指向需要观课者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方能定夺,因为有些教学活动是指向学生习得知识技能要素的,有些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形成知识技能结构,还有些教学活动则是为了让学生构建活动经验结构,对活动目标指向的分析是评价一位教师专业素养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实践研究:“氯气的性质”观课记录

教学环节一:导课

教学设计行为:教师简述教学目标→教师提供学习素材(江苏淮安氯气泄露事件的4幅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依据图片氯气的性质?)→引导学生分类叙述性质(学生集体回答2次、个别回答1次)→多媒体呈现结论。

评价: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有效拓展教学资源;问题设计基于文本材料,能确保学生在获得足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抽象,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管理行为:开场白简单明了,有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呈示行为:多媒体提供学习素材并呈现结论,使用合理。

交流互动行为:学习素材引发学生浓厚的注意,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活动目标指向:明确学习任务并引出氯气的物理性质(知识技能要素)。

教学环节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行为:教师提出问题(请用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化钠、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学生讨论交流→二学生到黑板演练→学生评价、完善→教师演示实验(铜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并提出学习要求(①用简洁语言叙述实验现象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学生观察记录→集体叙述实验现象→二学生到黑板书写反应→教师提出问题(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总结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师生共同分析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阶段小结。

评价:教学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

组织管理行为:讨论交流与学习小结时间得当,能用多种描述来刺激学生与问题的对话,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过度兴奋时教师能使学生归于平静,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能因势利导。

呈示行为:教师演示实验规范,板书有序、整洁,是核心内容的浓缩。

交流互动行为:互动模式多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等。

活动目标指向:知识技能要素(①氯原子结构示意图;②用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化钠、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活动经验(①结构推导性质;②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找寻反应规律)。

教学环节三:当堂训练

教学设计行为:多媒体展示练习(3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探查并指导→学生呈报结果→引导学生提炼解题经验

评价:练习设计具有目的性、层次性,选择题是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正确回答的。主观题的综合性稍大,学生自主解答时出现较多思维障碍,但在分析时,因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将他们的思维障碍暴露,并指引学生对症下药,最终学生收效较大。endprint

组织管理行为:练习时间合理,自主练习过程中,教师对解题茫然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呈示行为:运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习题解答程序清晰、明了。

交流互动行为:体现习题教学的主体性、激励性、探索性、合作性、竞争性。

活动目标指向:巩固知识技能、提炼解题经验。

教学环节四:知识整合

教学设计行为:多媒体呈现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氯气有了哪些认识?②本节课我们获得了哪些规律性的知识?③本节课我们运用了哪些已有经验推导新知识?)→逐一引导学生集体回答并完善。

评价: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既有知识技能的整合,又有学习方法的整合,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向性。

组织管理行为:构建问题组培养学生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以群体力量促进个体反思。

呈示行为:运用多媒体整合知识。

交流互动行为: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小结,学生学习与探究愿望强烈。

活动目标指向:进一步明确目标并反思评价教学效能:知识(氯气的性质及相关实验知识)、技能(绘画结构示意图、书写反应、实验设计及操作、语言表达等)、策略(结构推导性质、运用演绎归纳推导同类物质的性质)。

三、经验交流:对使用者的建议

1.有目的纪录:对于观课者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做好翔实的纪录,这里的详记不是对授课者的口述笔录,而是把观课者的思考及时融入并记录,对于授课者的某些设计或行为,观课者还应及时记录遗憾。

2.听课的问题准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件,这些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时的行为、态度、思想情感,提出问题的思路等,观课者应及时纪录这些问题,并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

3.整理听课笔记:这是观课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目标指向这一块,有时需要听课者在课后进行综合审视才能定夺,因为有些问题及目标指向具有综合性。

4.结合有效教学行为分辨表进行观课记录。

表2 有效教学行为(部分)分辨表

维度 层级 评价指标

教学

设计

行为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明确,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逻辑,重点突出,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教学技能 教学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课堂结构合理,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处理得当,符合教材内容要求,重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得当,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

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正确回答的;对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能突出重点;练习设计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典型性、综合性

学习进程中,既有阶段性小结,又有课时学习小结,既有知识技能整合,又有学习方法整合

组织

管理

行为 时间管理 准备上课或开始上新课的开场白简要明了;教学环节过渡简要明了;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思考问题时间;学习小结时间得当

情绪调控 当学生精神不佳时,教师能使学生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教师能使学生归于平静;当学生有不当行为时,教师能巧妙地制止这些行为

引导帮扶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以多种描述来刺激学生与问题的对话;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呈示

行为 体态语 教师能以简洁语言准确讲授知识使学生不误解;自然恰当地运用说话节奏、声调高低变化辅助教学;自然恰当地运用微笑、惊讶等面部表情辅助教学;自然恰当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

板书 教师的板书有序、整洁、准确;教师的板书是核心内容的浓缩

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素材;运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提供练习或分析习题);运用多媒体整合知识。

师生

互动

行为 交流互动 在进行讨论交流时,明确规定讨论的主题和目的;课堂教学主体性、激励性、探索性、民主性、合作性、竞争性彰显鲜明;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采取随机应变策略;师生交流互动必要且有效

观课评课是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一个多维度的观课记录框架,可以增强教师听课的有效性,更加全面地将课堂教学行为二次呈现,从而在评课时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加强听课者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反

不断改进,促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新平等. 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刘知新. 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

组织管理行为:练习时间合理,自主练习过程中,教师对解题茫然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呈示行为:运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习题解答程序清晰、明了。

交流互动行为:体现习题教学的主体性、激励性、探索性、合作性、竞争性。

活动目标指向:巩固知识技能、提炼解题经验。

教学环节四:知识整合

教学设计行为:多媒体呈现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氯气有了哪些认识?②本节课我们获得了哪些规律性的知识?③本节课我们运用了哪些已有经验推导新知识?)→逐一引导学生集体回答并完善。

评价: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既有知识技能的整合,又有学习方法的整合,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向性。

组织管理行为:构建问题组培养学生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以群体力量促进个体反思。

呈示行为:运用多媒体整合知识。

交流互动行为: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小结,学生学习与探究愿望强烈。

活动目标指向:进一步明确目标并反思评价教学效能:知识(氯气的性质及相关实验知识)、技能(绘画结构示意图、书写反应、实验设计及操作、语言表达等)、策略(结构推导性质、运用演绎归纳推导同类物质的性质)。

三、经验交流:对使用者的建议

1.有目的纪录:对于观课者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做好翔实的纪录,这里的详记不是对授课者的口述笔录,而是把观课者的思考及时融入并记录,对于授课者的某些设计或行为,观课者还应及时记录遗憾。

2.听课的问题准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件,这些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时的行为、态度、思想情感,提出问题的思路等,观课者应及时纪录这些问题,并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

3.整理听课笔记:这是观课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目标指向这一块,有时需要听课者在课后进行综合审视才能定夺,因为有些问题及目标指向具有综合性。

4.结合有效教学行为分辨表进行观课记录。

表2 有效教学行为(部分)分辨表

维度 层级 评价指标

教学

设计

行为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明确,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逻辑,重点突出,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教学技能 教学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课堂结构合理,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处理得当,符合教材内容要求,重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得当,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

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正确回答的;对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能突出重点;练习设计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典型性、综合性

学习进程中,既有阶段性小结,又有课时学习小结,既有知识技能整合,又有学习方法整合

组织

管理

行为 时间管理 准备上课或开始上新课的开场白简要明了;教学环节过渡简要明了;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思考问题时间;学习小结时间得当

情绪调控 当学生精神不佳时,教师能使学生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教师能使学生归于平静;当学生有不当行为时,教师能巧妙地制止这些行为

引导帮扶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以多种描述来刺激学生与问题的对话;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呈示

行为 体态语 教师能以简洁语言准确讲授知识使学生不误解;自然恰当地运用说话节奏、声调高低变化辅助教学;自然恰当地运用微笑、惊讶等面部表情辅助教学;自然恰当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

板书 教师的板书有序、整洁、准确;教师的板书是核心内容的浓缩

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素材;运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提供练习或分析习题);运用多媒体整合知识。

师生

互动

行为 交流互动 在进行讨论交流时,明确规定讨论的主题和目的;课堂教学主体性、激励性、探索性、民主性、合作性、竞争性彰显鲜明;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采取随机应变策略;师生交流互动必要且有效

观课评课是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一个多维度的观课记录框架,可以增强教师听课的有效性,更加全面地将课堂教学行为二次呈现,从而在评课时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加强听课者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反

不断改进,促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新平等. 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刘知新. 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

组织管理行为:练习时间合理,自主练习过程中,教师对解题茫然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呈示行为:运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习题解答程序清晰、明了。

交流互动行为:体现习题教学的主体性、激励性、探索性、合作性、竞争性。

活动目标指向:巩固知识技能、提炼解题经验。

教学环节四:知识整合

教学设计行为:多媒体呈现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氯气有了哪些认识?②本节课我们获得了哪些规律性的知识?③本节课我们运用了哪些已有经验推导新知识?)→逐一引导学生集体回答并完善。

评价: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既有知识技能的整合,又有学习方法的整合,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培养的指向性。

组织管理行为:构建问题组培养学生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以群体力量促进个体反思。

呈示行为:运用多媒体整合知识。

交流互动行为: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小结,学生学习与探究愿望强烈。

活动目标指向:进一步明确目标并反思评价教学效能:知识(氯气的性质及相关实验知识)、技能(绘画结构示意图、书写反应、实验设计及操作、语言表达等)、策略(结构推导性质、运用演绎归纳推导同类物质的性质)。

三、经验交流:对使用者的建议

1.有目的纪录:对于观课者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做好翔实的纪录,这里的详记不是对授课者的口述笔录,而是把观课者的思考及时融入并记录,对于授课者的某些设计或行为,观课者还应及时记录遗憾。

2.听课的问题准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件,这些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时的行为、态度、思想情感,提出问题的思路等,观课者应及时纪录这些问题,并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

3.整理听课笔记:这是观课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目标指向这一块,有时需要听课者在课后进行综合审视才能定夺,因为有些问题及目标指向具有综合性。

4.结合有效教学行为分辨表进行观课记录。

表2 有效教学行为(部分)分辨表

维度 层级 评价指标

教学

设计

行为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明确,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逻辑,重点突出,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教学技能 教学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课堂结构合理,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处理得当,符合教材内容要求,重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得当,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

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正确回答的;对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能突出重点;练习设计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典型性、综合性

学习进程中,既有阶段性小结,又有课时学习小结,既有知识技能整合,又有学习方法整合

组织

管理

行为 时间管理 准备上课或开始上新课的开场白简要明了;教学环节过渡简要明了;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思考问题时间;学习小结时间得当

情绪调控 当学生精神不佳时,教师能使学生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教师能使学生归于平静;当学生有不当行为时,教师能巧妙地制止这些行为

引导帮扶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以多种描述来刺激学生与问题的对话;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呈示

行为 体态语 教师能以简洁语言准确讲授知识使学生不误解;自然恰当地运用说话节奏、声调高低变化辅助教学;自然恰当地运用微笑、惊讶等面部表情辅助教学;自然恰当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

板书 教师的板书有序、整洁、准确;教师的板书是核心内容的浓缩

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素材;运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提供练习或分析习题);运用多媒体整合知识。

师生

互动

行为 交流互动 在进行讨论交流时,明确规定讨论的主题和目的;课堂教学主体性、激励性、探索性、民主性、合作性、竞争性彰显鲜明;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采取随机应变策略;师生交流互动必要且有效

观课评课是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一个多维度的观课记录框架,可以增强教师听课的有效性,更加全面地将课堂教学行为二次呈现,从而在评课时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加强听课者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反

不断改进,促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新平等. 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刘知新. 王祖浩.化学教学系统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
ISEC项目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研究
教师讲好政治课要注重身心投入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随堂练习,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