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作业的布置技巧

2014-01-13汤新彩

教育界·上旬 2014年1期

汤新彩

【摘 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布置作业的方法和布置作业的时机,要从学生心理上做文章,要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物理作业不多,自己完全有能力、有可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从而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和征服欲望,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物理作业 布置方法 布置时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不做作业、作业马虎、作业抄袭、作业拖沓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两个。其一,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的学习科目较多,课后自主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把自习课用来上课是普遍现象,自习课名存实亡),而各科作业又确实太多,造成学习负担过重;其二,单科作业可能确实不多,但每天各科几乎都要布置作业,在轮番轰炸下,让学生在主观感觉上觉得作业铺天盖地而来,潜意识中产生了完成不了的自我暗示,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导致学生缺乏作业激情和兴趣而消极抵触。不管哪种原因,其共同点就是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负担,作业变成了学生的包袱,为了甩包袱、撂担子,学生作业时就会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辍学念头。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做作业时收获微乎其微,作业不但起不到它的积极作用,反而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中不布置作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因而怎样布置作业,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减负增效的关键,颇值得教者深思了。

怎样布置作业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注意布置作业的方法,其次要把握好布置作业的时机。“心理压力是与负担者能力相关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合理转换一下心理视角,主观所感受到的压力就会小一些。当前我们可以解决的,就是帮助学生缓解高强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这是减负的大课题。”

教者在布置作业时也要从学生心理上做文章,要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物理作业不多,自己完全有能力、有可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从而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和征服欲望。这时笔者介绍两种方法给大家试试,可能会有效果。

方法一,可借鉴商家的打折促销的战术。比如,教者本来要布置3道题,可是在布置时却可以多加7道,变为10道,而且后加入的7道题能让学生感到难度明显较大。学生见作业太多,整顿抱怨不满起来,这时教者要显得一些犹豫,并以理解同情的态度减去1-2道题。学生还有点嫌多,教者这时可以显示出心疼和咬牙放血的神情,再减去5-6道,而且减去的正是学生觉得难度较大的题目,剩下的正是教者打算布置的。这样一来,既实现了布置作业的目的,又让学生在心理上觉得老师因理解他们而让步了,自己必须完成作业,也有信心完成作业,以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作业,效果肯定不同一般。

方法二,布置作业后,要帮助学生分析作业的可做性和完成作业的可能性,并替学生安排做作业的时间。比如教者布置了三道题作业,要把每一道题目所要花的时间先估计一下,以每题花5分钟计,完成三道题的总时间在15分钟左右,这么短的时间完全在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内。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帮学生安排这15分钟的作题时间,按理化科的课程安排在下午情况来说,在当天下午晚饭前后,第二天上午早饭前后和中午的午饭前后各花5分钟时间解题,学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样一来,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和主观上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或多或少的感觉到物理作业其实也不算多,完全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的。

方法三,心理暗示法。要想办法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惧怕作业的心态,使他们产生“这有何难”的积极心态和自信,经常表扬学生的解题能力和作业完成情况。比如学生完成了某次作业,教师就可以说:“真没想到同学们在繁重的负担下还能完成这次作业,看来我低估了你们的能力。”不要小看这些话,有时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大家可以试试。在布置作业时尽量用精辟的语言道出复杂外表下作业题的简单本质以给学生解题提示,即使是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也要想办法把它分解成若干个有层次的简单问题以简化题目,从而达到“原来作业题真的很简单”的心理暗示。这三种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大家只要用心揣摩,就一定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效的方式方法。

布置作业还要把握好时机,通常在下列一些时候,学生做作业的效率高、效果好。在学生心情很好时比如假期前2天;在学生需要时比如临考前几天,考试后2天内;在学生出现听觉疲劳时,比如课堂最后5-10分钟;在学生思想觉悟提高时,比如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和学习动员后2天内;在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时,比如开过家长会后2-3天内;在学生接受了教者的心理疏导和完成作业可能性的分析后;在学生认为得到了教师理解并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时……还有好多笔者没发现的有利时机,不过就上述的一些时机里面来讲,有些时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很多时机是可以由教者创造的,比如经常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交流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去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从而因势利导创造机会。此外课堂最后5-10分钟也是最常见、最适用的时机,教师应充分把握利用。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就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想方设法地让作业对学生口味,适应学生需要,让学生乐于做作业,用心做作业,最终实现作业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我们所面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育环境和教学经历都是活的,多变的,但方法是死的,教者的任务是灵活应用已有方法、规律或挖掘出自己特色的方法去提高作业的完成率和高效性,从而实现减负增效,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开创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范美琴,卢孙中.减负——先给孩子“心理瘦身”.江苏教育,2009(1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