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照“三个必须”的思路加强后备力量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

2014-01-11吉林省军区司令部动员处马喜成汪思科

国防 2014年1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预备役军事行动

吉林省军区司令部动员处 马喜成 李 超 汪思科

按照“三个必须”的思路加强后备力量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

吉林省军区司令部动员处 马喜成 李 超 汪思科

近年来,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救援一线,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工地,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活动现场,在新疆、西藏、四川藏区等地维稳前沿,在漫长的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上,无不活跃着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先锋的后备力量队伍。实践证明,随着我军历史使命不断深化拓展,后备力量因先天具备的“寓军于民、亦兵亦民”的特性,已成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第一时间使用的首选力量。加强后备力量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强化后备力量“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功能作用,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须构建“军地一体、指挥顺畅、灵敏高效”的联合指挥体系。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时间仓促,参与力量多元,涉及领域广泛,对指挥控制和组织协调提出很高要求。后备力量担负非战争军事任务,必须在军地联合指挥下行动。因此,建立军地一体、指挥顺畅、灵敏高效的组织指挥机制,是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的关键。一要建立权威的指挥机构。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作为省、市、县三级军事机关,作为军地双方联系的桥梁纽带,必须积极推进建立以国防动员委员会为依托,以政府系统为主体,以职能部门和军事机关为骨干,政府与人武系统“双向”一体、“双轨”并行的联合应急指挥体制,并将各部门的反恐维稳、防汛抗旱、抗震救灾、防火扑火、卫生防疫等应急指挥分系统,一并纳入联合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调度使用各类应急资源,统一指挥各支应急力量。二要建立高效的指挥手段。非战争军事行动类型样式多,参与力量多,形势变化快,决定了指挥手段必须高效灵活,因敌、因势、因情适时而变。特别是要注意理顺指挥关系,简化指挥程序,以扁平化、委托式,甚至超越式指挥方式为主,情况紧急时,可赋予执行任务单位指挥员临机处置权。三要建立科学的预案体系。各级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可能担负的任务,充分考虑各方面要素,研究制定情况预想周全、符合自身实际的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预案。每种预案要预想不同情况,有多案备选,多手准备,并适时组织演练训练,不断修订完善,增强行动预案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必须储备一支“拉得动、上得去、起作用”的应急拳头力量。根据民兵预备役部队可能担负的非战争军事任务,以现有力量为基础,采取拓展职能、赋予任务、调整组建等方法,构建以民兵应急分队和预备役部队专业部(分)队为重点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体系。首要是构建全局性的应急力量布势。不同地区后备力量建设,必须着眼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进一步调整队伍结构布局,形成应急快反力量布势。边海防地区重点抓好民兵应急营、民兵执勤哨和民兵信息员等边境封控、维稳、处突队伍建设;沿大江大河湖泊地区重点加强抗洪抢险等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山区林地重点加强森林防火、灭火分队等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建设;大型化工企业、日遗化武集散地、核电站所在地等重点加强防化、核生化次伤害防护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要交通干线地区重点抓好铁路护路、公路运输、道桥抢修等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大中城市加强水电气抢修、重点目标防卫、反恐维稳队伍建设。通过深化布局调整和加大建设力度,使各类应急力量布势与应急需求相互对应,互为补充,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反应、有效应对。同时,要强化专业性应急训练演练。突出抓好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突出水灾、火灾、震灾、冰灾、疫情防护救援知识及边防政策、防暴条令、民族宗教等基本常识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学习,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和处置原则;抓好各类抢险、防护、救援、救助等专业技能训练,提高遂行具体应急任务的能力。积极借助驻军(警)部队和地方教育训练资源,建立健全军警民联训机制,加强与驻军、公安、武警、消防及水利、林业、医疗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联训联演,重点围绕组织指挥、力量使用、行动协同、综合保障等问题,多组织一些多要素参加、全过程实施的实案化联演,使军地指挥员熟悉掌握遂行各种应急任务的指挥程序和方法,确保遇有情况忙而不乱,随机应对。

必须建立健全“跟得上、靠得住、用得好”的综合保障机制。一要完善军地联抓共管组织运行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管武装的制度要求,把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任务;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统筹部署重大工作;纳入年度检查考核重要内容,实施军地联考联评;纳入地方性法规保障,完善相关政策规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拓宽军地融合保障渠道。各级军事机关要把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作为重要使命任务,合理确定力量布局、类别、规模和建设目标,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行业系统和编兵企事业单位要依法承担抓民兵预备役部(分)队组织建设、兵员管理、后装保障等责任和义务,为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提供可靠支持。二要推进军地应急管理体系融合对接。各级政府应急指挥管理部门要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列入应急力量体系,统一指挥、统筹建设、统抓保障。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指挥机构要吸收当地军分区、人武部和预备役部队领导参加,担任相应领导职务;要加强民兵信息网和政府应急预警网建设,建立军地一体的常态化边情、社情、灾情预警报知信息网络体系,提高信息采集、风险研判、预测预报、快速传报能力;要将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动员计划和各类应急行动预案纳入同级政府应急预案体系,在组织指挥、力量使用、协同保障等方面实现有效联动。三要拓宽军地通用资源融合使用渠道。非战争军事任务,目标指向、行动特点、具体需求都体现为地方属性,仅靠部队自我保障难以奏效,必须走军地融合保障的路子。省军区、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和预备役部队,要着眼任务依托现有武器装备仓库、训练基地等场所,建设好应急战备物资储备库,适当储存一些应急通用物资装备,既满足平时训练所用,又保障应急行动急需。同时,要充分发挥双重领导优势,积极协调拓宽军地联合保障渠道,加大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储备力度,整合民用技术装备资源,搞好装备、器材、设施的统一调配和使用,确保一旦需要,能迅速提取,保障到位;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密集型企业和政府各行业系统人才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把军地通用专业技术人才编入民兵预备役组织,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预备役军事行动
本期导读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历史沿革
浅析外军有限军事行动
概率论在军事上的应用浅析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及启示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