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推进边防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4-01-11梁文源黄保民王新智

国防 2014年1期
关键词:边防军民信息系统

梁文源 黄保民 王新智

边防作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前沿,其信息化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推动边防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切实以军队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发展路线图为指导,围绕边防情况“发现、报知、决策、处置”四个关键环节,坚持体系设计、突出重点、深化运用、提升效益的思路,努力打造信息化边防,铸就立体多维、防护严密的边防带。

一、坚持体系设计,在突出建设重点中推进边防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一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现有网络承载能力薄弱、传输容量不足、覆盖范围有限、集成化程度低等问题,按照“智能调整、广域覆盖,统一承载、网系互联,服务共用、资源共享,系统自主、安全可控”的思路,加快军地光缆干线网络智能化改造和边防支线光缆引接,抓好边境一线要点、山口、通道的军用CDMA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和卫星地面台站的优化完善,为边防执勤和边境防卫作战指挥控制、侦察情报、综合保障等提供实时、精确、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

二是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针对现有军地联防信息系统功能单一,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按照“综合一体、系统集成、军地联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思路,充分发挥地方信息资源优势,依托军事信息网,构建纵向辐射军区(省)、军分区(地、州)、边防团(县、市)三级指挥所,末端延伸至一线连队、哨所、公安边防检查站、边防派出所,横向贯通地方政府、武警、公安、安全、海关等边境职能部门的联防指挥控制平台,实现边境异常情况同步决策、同步处置,形成精确、实时、高效的指挥控制能力。

三是强化侦察情报系统建设。针对目前边防信息化侦察和情报处理手段缺乏等问题,按照“手段多样、配套改造、兼容互通、打通链路”的思路,打破侦察情报体系分割、各自建设的现状,加紧为边防部队配备情报处理系统,为一线连队、哨所配备卫星图像接收、夜视仪等视频监控设备,在边境口岸、重要通外山口、争议地区建立监控点,安装监控报警装置,增加防越界报警系统数量,在重要方向、敏感地段布设传感器、红外探测和报警器等设备,实现边情信息快速获取、快速报知和军地互通,提高边防执勤的效能。

四是突出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针对目前基础网络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弱、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防护措施建设不配套、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模式单一等问题,按照“多手段并举、全方位防护”的思路,把基础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防护作为重点,发挥地方网络安全防护资源及技术优势,加快边防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配套建设,抓好信息存储安全保密、信息服务安全管控、信息内容安全监管,为边境防卫作战指挥、业务处理和日常办公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处理环境,为各类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融合共享提供安全可控的信息应用环境。

五是着力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针对目前“有硬件无软件、有软件缺数据、有数据难共享、能共享不安全”的问题,按照“技术主导、数据为重、突出应用、安全共享”的思路,结合边境管控、战备执勤和业务工作等实际需求,加快边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标准化改造,提高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水平和共享程度,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按级配置、按需提供、按需获取、按级流转和优化使用。依托栅格化信息网络,加快信息服务保障中心、数据中心和容灾备份中心等建设,纵向覆盖边防团以上单位、横向连接边防部队各业务领域,为信息资源网络化部署、精细化组织、可视化管理、集约化服务提供基础设施。

二、完善配套机制,在提升建设效益中推进边防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一是完善军民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军地党委统揽、主官主抓、分管专司、业务部门合力的责任体系,把边防信息化建设作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维稳工程、战斗力工程,加强统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确保总体建设规划和各项建设任务按时保质有效落实。

二是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具有军民通用性、信息基础设施具有军民共用性、信息资源具有军民互补性的特点,找准融合抓手,加强融合设计,走开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要采取“民建军用”、“合建共用”等多种方式,共建基础设施、共用技术成果、共享信息资源,着力破解大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难题,真正使边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三是完善成果应用推广机制。牢固确立边建边用、以用促建、以建保用、建用结合的理念,把边防信息化建设成果充分应用起来,特别是要强化信息系统、信息化装备训练,提高操作运用技能,推动信息系统、信息化装备在边境管控、执勤巡逻、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综合保障和日常业务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在应用中检验建设成果、在应用中发现解决问题、在管理中规范应用程序,真正形成建用训管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大力培养人才,在夯实建设根基中推进边防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学习。坚持把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特别是信息化知识作为经常性工作,纳入边防部队教育训练和干部骨干专业培训计划,充分运用军地教育资源和网络化教育手段,组织开展信息化知识讲座,学信息化理论知识、研信息化训练方法、练信息化武器装备和信息系统操作、演信息系统管理维护,着力提升官兵信息化素养。

二是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边防人员岗位能力素质的不同要求,充分运用路线图方法和工程化设计理念,制订边防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和相关配套规定,搞好个性化设计,实行“定单式”培养,把具备扎实岗位素养,有特殊信息技术能力的拔尖人才作为高级信息技术专家来培养,把具备较高岗位素养的专业骨干作为信息专业工程师来培养,把士官、士兵中具有信息化专业大学学历的人才作为信息化武器装备使用维护人才来培养,全力打造高素质边防信息化人才群体。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把创新培养方式作为边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按照边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数量规模、素质结构和质量要求,打破单纯立足岗位学、依托本级训、依靠传帮带的传统人才培训体系局限,创新军民融合培养模式,建立以军队院校培养为基础、军兵种协作为核心、军地协作为补充的联合培养模式,信息化指挥人才着力提高信息素质和指挥素养,信息化装备操作人员着力提高信息专业技术水平,信息技术人才着力提高分析排除装备故障的能力和技术决策能力。

四是营造人才培养环境。坚持把培养信息化人才作为推动边防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的重要环节,不拘一格地使用边防信息化人才,依靠人才带人才,大力树立和宣传边防信息化建设典型人才,重视保留边防信息化人才,把最明白的人放到最关键的岗位上,对信息化素质高、组织指挥能力强的人才要大胆使用、优先使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事业造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猜你喜欢

边防军民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论唐代河西地区“同城”的边防地位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