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发展两栖作战指挥舰的分析*

2014-01-10

舰船电子工程 2014年7期
关键词:专职舰艇海军

杨 光

(91404部队 秦皇岛 066000)

1 引言

两栖作战指挥舰是指在进行两栖作战时两栖作战指挥员所在的或由编队指挥员指定负责指挥的舰艇。通常由指挥设备完善、指挥功能齐全的舰艇担任。随着海军作战纵深扩大,海战场向外延伸已成为客观形势,因此对海上作战指挥、整体控制程度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两栖作战指挥舰对于适应这种要求,提高两栖作战战斗力和指挥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两栖作战指挥的需求

两栖作战包含了多种作战样式,涉及多个兵种,有时还需陆、空军的作战力量参与,且作战空间广阔,多种作战行动交织并行,要求参战的力量高度合成。两栖作战时指挥协同复杂、转换频繁且对抗激烈,对作战指挥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指挥手段落后,指挥容量不足,就会造成作战反应迟缓,指挥效率低,可能直接导致作战任务的失败。例如在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时,登陆舰艇的展开、换乘,数个波次的向岸冲击,整个登陆地域、水区警戒的形成,远程战役、战术掩护队的就位,海、陆、空火力的协同,所构成的数十艘乃至上百艘舰艇、数百架飞机的运动,加上大量陆战兵力、众多坦克、火炮的上陆,以及它们各自遂行的作战任务,使整个战场都呈现在动态中,若没有良好的指挥控制,必定是一片混乱,很难想象能取得作战的成功。

两栖作战的指挥应满足以下需求:集中统一指挥的需求,两栖作战中参战军兵种多、作战样式复杂、战场空间广阔,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对参战的各军兵种及各种作战行动实施有效指挥、达到合力制敌;高效智能指挥的需求,要实现诸军兵种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就要建立有较强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的联合指挥自动化网络,快速完成作战指挥、控制、通信、情报收集与分发等作战任务;连续稳定指挥的需求,两栖作战对抗激烈,过程复杂,在作战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各兵力单位协同行动,指挥上的不连续和不稳定会给作战行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灵活配置的指挥需求,两栖作战阶段转换频繁,不同兵力群的指挥协同关系也相应的出现变化,这就要求指挥系统能够随着作战指挥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3 两栖作战指挥舰建设需求

目前我军在执行多军兵种参加的海上任务中,仍需依靠岸上指挥所实施指挥。在近海或近岸实施各种训练或执行各项任务,可获得岸基的信息支援,可依托岸上指挥所进行指挥。但随着当前我海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在远海或海外执行任务就很难获得岸基的信息支援,也不可能依托岸基指挥所来指挥作战行动,这就需要编队本身有其可靠的指挥手段。例如某海区,以某礁为中心,北距某港约500海里、距某港约700海里,且水域总面积达80万平方千米,在这么远的距离,如此大的区域指挥两栖作战依靠岸基指挥所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建设两栖作战指挥舰是十分必要的。

4 发展专职两栖作战指挥舰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各国的指挥舰可归为三大类:一是现役战斗舰艇改装的兼职指挥舰,这种指挥舰一般都是战争或平时执行任务中需要进行编队指挥时,在巡洋舰、驱逐舰上加装指挥通信设备,开设无线电舱室,形成兼有一定指挥能力的战斗舰艇,例如前苏联的“日丹诺夫”号和“辛亚文将军”号巡洋舰。二是专门建造的兼职指挥舰,就是集作战与指挥于一体的指挥舰,该类舰艇既是指挥舰,又具有作战任务,如日本的“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三是专职指挥舰,就是专门用于指挥的舰艇,该类舰艇不承担作战指挥任务,舰上只装备少量的防御性武器,主要用于专职的海上指挥,如美国的“蓝岭”级两栖指挥舰。

4.1 改装兼职指挥舰

出于专门建造指挥舰成本高昂和需求不足的考虑,各国多有利用现役大型主战舰艇改装指挥舰的传统。这类舰艇作为指挥舰存在三大问题:首先,这类大型舰艇原本就安装有大量的武器和雷达电子设备,舰面甲板极为拥挤,在此基础上再去安装更丰富的指挥控制和通信装备给舰面的布置制造了很大难题;其次,各种无线电通信和电子设备同时使用时相互干扰严重,电磁兼容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有时甚至造成指挥中断;第三,作为指挥舰必然要搭载大量的指挥和技术人员,作战舰艇很难为这些人员提供足够的舱室及各种生活保障。因此作战舰艇在担任了旗舰的指挥任务后,不但作战指挥的能力有限,实际上也难以完成本来应该承担的作战任务。

4.2 兼职指挥舰

目前,世界上除美国外,各国海军均将兼职指挥舰作战两栖作战指挥的主要力量。这种指挥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指挥能力有限,只能指挥部分方面作战和一两个兵种。现代大规模两栖作战几乎包括了海军的所有战术行动,旗舰需要指挥和控制空中、海面、水下、陆上多军种参加的复杂的作战行动,一般舰船根本无法胜任。特别是随着两栖编队规模的大型化,作战任务的多样化,作战行动的复杂化,编队指挥人员需要处理的各种情报数量空前增多,单靠指挥人员的头脑意志决策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命令,需要指挥舰上的两栖作战指控系统具有全面、高效、自动化、智能化的作战指挥能力,而兼职指挥舰除担负指挥任务外还要承担一定的作战任务,对这些作战任务也需要指控系统进行指挥,这就造成了舰上要同时具备多个指控系统,不但对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进行作战系统网络结构设计时也十分困难。我海军所建造的新型驱护舰都是集作战与指挥于一体的兼职指挥舰,但是这种指挥舰的指挥能力仍然有限,仅能对舰艇编队本身的舰艇和部分其他兵力群进行指挥,不能胜任两栖作战指挥任务。

目前许多国家将甲板宽大、空间充足的两栖攻击舰作为兼职指挥舰的首选平台。如排水量21500t的法国海军“西北风”级两栖攻击指挥舰上就设计有面积800m2的指控专区,可布置指挥中心用综合通信系统、数字计算机中心系统及其子系统,这就为该舰担任作战指挥舰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笔者认为将两栖攻击舰作为指挥舰并不合适,原因有两点:一是两栖攻击舰搭载了一定数量的舰载作战飞机,在进行两栖作战时,舰载机要频繁的起降,舰载机起降时舰艇要根据风向保持某一航向航行,并随风向的变化随时调整航向,这将影响指挥舰的机动;二是在舰载机起降时甲板上的通信天线往往要放到或收起,这将会造成部分通信的中断,影响作战指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3 专职指挥舰

两栖作战指挥舰是一种专为作战指挥控制而设计,并不承担任何海上作战和保障任务的舰种,重点就是为了解决两栖作战的指挥问题。较大的排水量和宽敞的甲板设计保证了大型天线设备的合理布置和自身良好的适航性和续航力,满足了指挥控制任务所需大型通信电子设备安装的需要。针对不同的任务用途,舰上不同的天线分开布置到甲板上方,较好地避免了信号串扰。而由于舰艇空间较大,且不承担直接作战任务,能够提供较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因此可以搭载大量的两栖作战指挥人员和作战技术人员。例如美国的“蓝岭”级两栖指挥舰,其装备有一个大型综合通信及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与70多台发信机和100多台收信机连接在一起,同三组卫星通信装置相通,可每秒以3000词的速度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同时该舰上还设有7个指挥中心,可对两栖作战中的对空、对海、反潜以及登陆作战进行指挥,同时对作战情报进行收集、处理和分发,对整个战场的通信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从不久前美国和北约联军对利比亚发动的军事打击行动中可以看出,尽管双方实力悬殊,却是一项对作战指挥和控制体系要求非常高的军事行动。通过各种手段保持在战区不间断的态势感知能力和长期有效灵活的空中便利指挥协调能力是美军和联军军事打击行动的核心,能做到这一切“蓝岭”级两栖指挥舰“惠特尼山”号功不可没。

可以看出两栖作战指挥舰由于其专业性和作战任务的单一性,在两栖作战指挥方面较兼职指挥舰有较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指挥多军兵种、多平台协同作战,应对复杂战场态势方面更加得心应手。目前,我国在东海和南海方向都存在领土争端,未来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针对岛礁开展两栖作战,因此发展专职两栖指挥舰是十分必要的。

5 建设专职两栖作战指挥舰的思路

尽管两栖作战指挥舰在战争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然而美国的“蓝领”号和“惠特尼山”号却一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2艘专职两栖指挥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效仿发展过这类舰艇。发展专业指挥舰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和极高的科技水平,我们发展指挥舰要结合我海军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国家的工业能力,建设有中国海军特色的两栖作战指挥舰。

5.1 以作战需求为牵引

发展两栖作战指挥舰要紧扣维护当前后国家海上利益的具体需要,能够满足可能发生的海上局部战争和海洋领土争端对海军两栖作战指挥的要求。在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上不要贪大求全,在作战指挥规模、指挥容量上以满足我海军作战为主,与海军其它作战力量的发展相匹配。

5.2 适应我国工业能力和装备建设经费条件

美国的“蓝岭”级两栖指挥舰虽十分先进,但已服役超过40年,美军迟迟没有新型两栖指挥舰入役,原因就是因为这类舰艇造价惊人,在上世纪60年代建造“蓝岭”级舰时,其平均每吨满载排水量的造价就要比同期建造的常规动力航母高20%,目前美军计划中的联合舰队指挥舰(JJJ(X)),在美国经济低糜的状态下迟迟未能执行。

我国发展两栖作战指挥舰应从经济和军事需求出发,可以考虑先建一艘中型的专职指挥舰,使其能够基本满足指挥远洋两栖作战任务的需求。当然,这艘中型的专职指挥舰主要是为了探索以后建造大型专职指挥舰的路子,积累经验,为未来建设更好、跟完备的专职指挥舰打下坚实基础。

5.3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关键难题

目前,发展两栖作战指挥舰在技术上有两大难题。一是电磁兼容问题,二是作战指挥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应从顶层设计入手。

5.3.1 电磁兼容

作为指挥舰,收集、处理情报,指挥协同和通信调度是其最基本的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就必然要在舰上安装大量的传感器、电台和卫星等电子设备,如何解决这些电子设备间的信号干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直困扰各国海军的难点,近年我海军建造的新型水面舰艇在这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但解决得并不是很好。

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在现有条件下优化布局,仅加装少量自卫性武器,尽量少地加装雷达,将警戒探测任务交给护航舰艇和预警机来完成。同时可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不设机库,不携带舰载直升机,仅提供直升机起降平台,舰桥位于舰艇中部与烟囱何为一体,增加甲板面积用来布设大型通信器材;将卫星通信天线和远程短波通信天线均安装在上甲板表面,且收发信天线分开布置;将其它系统设备与补给装置安装于01甲板以下,避免相互干扰。

5.3.2 作战指挥控制能力

两栖指挥舰的存在正是瞄准海上联合作战指挥的需要而来,而联合多军种之间的纽带就是体系完备、运转协调、指挥灵便、效率极高的联合指挥控制系统与体制。在这一指控系统体制的背后便是强大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能力。多年来我海军舰载电子信息系统和装备已由成立初期的指挥仪发展到舰艇情报指挥控制系统、编队作战指挥系统和岸基作战指挥系统,而今正向“网络中心战”条件下的高效一体化的C4ISR系统整合演进。但我海军当下的信息化程度,离真正的C4ISR系统整合尚有很大差距。虽然近年一大批新型水面作战舰艇质量都有很大提升,但是海军C4ISR系统整合的进度却较为滞后,虽经过专项综合集成,但不同型号指控系统间仍不能做到信息的完全兼容,相关技术、装备和人才仍然匮乏,特别是登陆舰部队中大部分的舰艇较为老旧,整合不易。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在顶层设计阶段要考虑到系统的统一性、全面性和兼容性,统一规定各种通信协议和网络报文协议,并对海军现有的装备平台进行适应性改造,使空中、水面、水下、陆上各级指控系统能够进行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同时在设计上要有前瞻性,能够将海军未来发展的新型武器装备纳入到指挥体系中。考虑到两栖作战的特殊性,两栖作战指挥舰的指控系统在论证、研发阶段还应充分考虑陆军、空军等其它军种的需求,最好应由海军牵头,三军联合开发。

5.4 具备升级扩展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海外利益不断扩大,对海洋经济的倚重也在持续增加。海军作为国际性军种,其使战略方向也应向维护国家全球利益调整。因此我们在发展两栖作战指挥舰这种能够指挥海上联合编队进行远洋作战的舰艇时,应考虑到未来作战使命任务的增加,在设计上留有功能扩展和升级改造的接口。

[1]王兵.海上指挥官-美国“蓝岭”级两栖指挥舰[J].现代舰船,2003.

[2]谢立.海陆霸王战后美国两栖舰艇发展[J].现代兵器,2007.

[3]郑金华.美国两栖舰的发展[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3.

[4]薛焕松.法国“西北风级”两栖登陆舰[J].现代舰船,2005.

[5]李富元.信息时代作战指挥控制的发展趋势趋势[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

[6]张巍.国外网络中心战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9.

[7]童志鹏,刘兴.综合电子信息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专职舰艇海军
舰艇入列
晓褐蜻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我的海军之梦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相信爱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