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护理人际沟通课程改革

2014-01-07冯永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考核职业

冯永军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中指出: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强化基础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由此可以看出,护理人员不仅应具备相应层次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相应层次的人文素质。在护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护理工作的需求,综合“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培养需求,实现护生人文素质、礼仪素养的提升,使护生的人际交往和处事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开展了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

1 课程设计理念

人际沟通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重要人文课程,目的是使护生了解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多元文化知识、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护生学会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使护生掌握人际沟通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对护理工作的五大典型任务进行了分析,见表1。

表1 护理工作的五大典型任务分析

课程设计以护理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危重症护理、基础护理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整合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的临床典型病例,构建课程体系,培养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应变能力等,为其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设计思路

2.1 根据五大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制订课程目标

根据护理评估、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五大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以及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护生不仅能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也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确定课程的三大目标。

其一,知识目标:使护生掌握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原则、类型、特点和技巧,掌握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方法,熟悉沟通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了解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模式。其二,能力目标:使护生较为准确地掌握临床的人际沟通用语,能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进行准确沟通及健康教育,能灵活恰当地与护士、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其三,素质目标:使护生运用整体护理理念、人文关怀精神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能通过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全面提高护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把人际沟通的基本准则和规范转化为岗位必需的内在素质,成为举止得体、谈吐优雅、有品位的护理职业新人。

2.2 根据临床沟通的需要设计序化教学内容

围绕课程目标,积极探索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强调实用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职业人”的岗位需求和“社会人”的举止形象,有针对性地以模块的形式选取了沟通公共知识技能、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护理临床实习中的人际沟通这3个最为常见和实用的部分作为教学内容,见表2。课程的每个模块均涉及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护生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合作意识与沟通技巧。

表2 教学模块及内容选取

2.3 以临床典型病例为载体,有效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通过对护理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从理实一体化教学到校内模拟医院的开放式实训、综合实训,再到校外教学实训基地的教学实习,最后到校外行业基地的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递进式教学,为护生提供了观察、模仿、重复训练、实践等机会,使护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护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临床常见典型病例为载体,通过情景模拟、讨论等形式,使护生的实际沟通能力得到不断强化与提高。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为了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即紧密围绕护生将从事的护理岗位工作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护理情景设计教学情景,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临床护理病例资源,按照“展示病例→病例分析→找出沟通的主要切入点→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正确有效地沟通→达到沟通目的”的护理工作沟通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模拟各种护理情景,让护生练习,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其沟通能力。采用新的教学思维方式,以培养护生在护理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例如,采用以创设模拟工作环境、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情景模拟教学法;采用以病例为中心,贴近临床,提高护生临床人际沟通能力的案例教学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调动护生学习兴趣,提高护生自学、分析、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学法等。

在教学手段上,为给护生更直观、深刻的印象,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案,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课程考核与评价

人际沟通课程建设以改革课程考试为突破口,重视实训,强化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充分体现高职特色[2]。考核过程实行多元综合考核评价方式,适当调整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比重,理论考核以对知识的理解够用为原则,实践考核注重岗位具体工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完成本职工作所应具有的行为规范。

考核方式包括课程中的角色扮演(20%,小组制打分)、个人临床沟通实践能力(40%,自我评价、组员评价、模拟患者评价、教师评价)、理论考试(30%,注重理论考试的实用性)和沟通能力问卷调查(10%,采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由杨芳宇等编制)[3]。

角色扮演将根据礼仪、人际沟通能力、对患者的尊重与同情、人际关系等方面设计考核评价量表,主要包括:主题内容(10分),角色人物特点(10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沟通效果(20分),礼仪修养(15分),表情动作(10分),普通话水平、音量和语言流畅程度(15分),非语言应用(15分),心理素质(5分)。

对于沟通能力来说,卷面成绩合格并不能说明沟通与交流能力合格,为此对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多元综合考核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高职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经过几年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效果显著[2]。为进一步明确该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我们还将继续观察更多年级教学改革后的效果及护生的反馈,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 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0]13 号.

[2]王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银行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0(36):47-50.

[3]杨芳宇,沈宁,李占江.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的初步研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考核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