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imMan综合模拟系统在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4-01-07柳家贤谈益芬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模拟系统操作技能护理学

柳家贤,谈益芬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 珠海 519090)

急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强、所护理的危重患者病情变化不可预见等特点,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同时具有综合分析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按照教科书讲解,关注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对患者具体情况的分析判断,使得护生在面对患者时束手无策。使用综合模拟系统教学,能够使护生尽早进入护士角色,克服面对危重患者时的慌乱、恐惧心理[1]。2010年起我们在护理本科生的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了SimMan综合模拟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级护理专业4个班的171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4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人,其中男16人,女62人,年龄22~24岁;实验组93人,其中男15人,女78人,年龄22~24岁。两组护生前期均已系统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第5学期开始学习急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及急救技术操作。教材均采用周秀华主编的《急危重症护理学》,其中急救技术和重症监护的实验内容为8学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时数相同,24位护生一轮,两组由同一教师任教。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急救技术和重症监护的实验内容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输液泵、除颤仪、监护仪的使用和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等,按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和纠错的步骤进行。实验组采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模拟急救教学模式,具体方法是:24位护生分为4组,每6人一组,第一次实验课先由教师讲解相关操作,如气管插管,呼吸机、输液泵、监护仪等的使用要点和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然后护生实践练习。课后教师布置一个病例让护生准备(模拟抢救),如ICU病房有一位70岁体重为60kg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面罩吸氧1天后,神志逐渐模糊,SpO2(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在21点SpO2突然降至60%,患者呼吸急促,大汗淋漓,ECG(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要求各组护生分析讨论病例。第二次实验课时,利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模拟患者的临床表现,设定抢救时间,选择一组护生要求其分工配合模拟抢救,若在规定的时间未完成抢救,患者就会死亡。护生可采用各种急救措施,包括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输液泵、进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除颤仪等,将整个急救过程演示出来。在一组护生完成抢救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其他护生讨论,如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病情变化?抢救中要用到哪些药物?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哪些不良反应?对此类患者的观察重点是什么?各组护生发言并阐述抢救中的经验和不足,教师最后给予总结。

1.2.2 评价方法(1)护生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护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实验组发放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对照组发放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理论和操作考核。从学校试题库中随机抽题组成一套试卷,随机安排考场顺序,考试结束后按照考场顺序统一装订试卷,教研室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统一流水阅卷。操作考试采用相同的项目进行考核。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人数93 78 tP--理论成绩86.3±3.4 81.4±3.8 4.20<0.05操作成绩84.2±7.6 78.6±8.7 3.82<0.01

2.2 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3 讨论

3.1 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贴近临床

SimMan综合模拟系统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出疾病的特征,通过SimMan综合模拟系统模拟患者的表现,使护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模拟抢救要求护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判断和决定,从而实施抢救,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护生的决策能力,强化了急救意识,让护生充分体会到了“时间就是生命”在急救中的意义,体会到救治患者成功的喜悦心情,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2],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激起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之情。

3.2 提高了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是以护生练习急救操作为目的,强调对急救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忽略了真实临床情境。而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进行急救教学时,是针对不同病例设置不同临床情境,要求护生具备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抢救患者时需设置呼吸机参数、应用抢救药物、评估病情并进行相应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imMan综合模拟系统教学要求护生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因此,这种模式能够促使护生早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3]。

3.3 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

传统的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是以护生拥有熟练的急救操作技能为目标,而临床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往往需要几位医护人员分工配合、共同实施。在SimMan综合模拟系统的教学中,要求几位护生组成一个小组,一起讨论、分析、实施抢救,增强了护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护生的团队精神。

3.4 探索急救护理学实验课的新模式

模拟急救调动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多种病情的模拟处置练习,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4],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急救演练过程中,有部分护生出现慌乱、护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还需不断改进。另外,Sim-Man综合模拟系统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电脑编写病例技巧并反复练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进步,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韩锋锋,潘曙明,钱嵘.多媒体教学软件结合模拟人操作系统在急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5):465-467.

[2]陈良苗,赵朴,何国鑫,等.“学生模拟问诊”联合SimMan 模拟人在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82,132.

[3]卢玉仙,高薇,徐益荣. SimMan 模拟人在强化护生临床思维能力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4B):1038-1039.

[4]黄红玉,李小英,李春艳.护理大专生临床实习前强化训练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6,21(2):19-20.

猜你喜欢

模拟系统操作技能护理学
基于VR技术的变电站三维场景设计模拟系统研究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微电网模拟系统设计
基于ARM和Zigbee 的变压器试验培训模拟系统
房颤导管消融模拟系统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