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共享对大学英语词汇自主学习的效果探究

2014-01-05

关键词:二语实验班英语词汇

张 颖

(安徽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引 言

知识共享是指组织成员在组织内部通过各种渠道彼此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在英语课堂中,知识共享是学生知识积累与整合的主要途径。自主学习意为“管理自己的学习”[1],它既为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又为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2]。词汇自主学习是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应用之一,其超越个人词汇学习的范围,可以通过学生间的知识共享,促使个体层面的词汇知识升华为班级层面的词汇知识。本研究通过把知识共享模式与大学生英语词汇自主学习结合起来进行试验研究,旨在提示知识共享对大学英语词汇自主学习的具体效果。

一、文献综述

(一)知识共享对二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知识共享可以从很多学习理论中找到科学依据。在二语习得领域,知识共享的核心为“互惠原则”。原则要求二语习得者与他人共享相关信息、观点、建议和专长;通过相互交换他们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习得者理解、吸收和使用所获知识,则更有机会创造新知识[3][4]。“互惠原则”利于二语习得者产生责任感和信任感,并以知识的收益为学习目的,通过共享期望将来的互惠和获得他人的认可。

同时,在二语课堂中运用知识共享模式也得到了教育学理论的支持。知识共享与二语教学中的词汇习得理论及其强调为学习者提供互动学习机会的思想是一致的[5]。研究表明:通过积极参与知识共享活动,学生可以发挥个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每星期有计划的知识交流分享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词汇学习节奏更加科学化,有利于学习者的自我监控[6][7]。其他一些课堂研究表明了知识共享与交流对外语或二语习得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8]。一些相关实证研究对小组学习与个体学习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小组学习的效果更好[9][10]。

(二)知识共享与合作学习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包括知识的传递和吸收两个方面。学生间存在的信息差使所有学生成为知识共享活动中真正的参与者,这种认知不平衡通过同化传递和顺应吸收等手段,推动建构更高层面上新的认知平衡[11]。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学生们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亦可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知识共享与合作学习在促进认知发展、提供学生互动平台等方面有着不谋而合之处。但知识共享对象范围更为广泛,不仅覆盖了显性知识,而且包含隐形知识的流通。在知识共享中,参与者可以通过组织的学习来获取高度个人化的隐形知识,再通过隐形知识在组织内的交流与转移,形成隐形知识共享,使组织内部的隐形知识得到全面充分的开发与利用[12]。相比而言,当前的合作学习活动更关注显性知识的传递与吸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知识共享在目前英语教学中对大学生词汇自主学习的影响,同时分析学生对知识共享的态度和影响其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知识共享是否能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自主学习产生影响?若是,所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受访大学生对知识共享的态度如何?

(二)研究对象

本次实验的受试学生为安徽某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选取研究者执教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有44名学生,控制班有43名学生。他们在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后,已经形成了固化的词汇习得模式。两个班都采用外研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每周两次英语课,每次80分钟。所以理论上受试前的词汇量和词汇水平应为相当。

(三)实验工具

本实验的测量工具为:

1.《新标准大学英语词汇手册 第一册》。此为受测学生词汇自主学习所使用的教材。自学范围是Unit1—Unit 10中Text B的新单词与词组。

2.词汇测试卷两份,用于实验的前测与后测。试卷由执教老师设计,测试范围为《新标准大学英语词汇手册 第一册》中的Text B。在正式实验前,研究者在他班小范围内进行了信度、效度及相关度先导性测试,信度和效度测试表明两试卷在信度和效度上无显著性差异,试卷相关度为显著关联,关联度数值为0.949(见表1)。

表1 两次考试的关联度

3.用于实验班学生访问的调查问卷一份。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共享的态度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参考先前的相关研究以及本实验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模拟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以无记名形式进行。研究者为每个调查设计了五个备选题支,即“很少”“较少”“有时”“经常”“总是”,分别用代码A、B、C、D、E 标注(见图1)。由A到E五个等级分别记为1分到5分,要求受试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出最符合本人实际情况的选择项。问卷包括12个结构化问题和4个非结构化问题。这12个结构化问题包含了8道正向题和4道反向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①先前是否有过知识共享的学习经历?②学生以往词汇自主学习的成效如何?③知识共享对学生词汇自主学习的影响如何?④学生对知识共享的评价如何?其余4个非结构化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对知识共享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原因的理解,合作学习的优点和促使其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在先导性测试中,问卷内部信度为.91,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图1 问卷中五个备选题支

4.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

5.用于小组活动监控的录音设备。

(四)实验过程

本实验于2013—2014年第一学期进行,实验为期18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要求受试学生严格遵照自主学习原则进行学习,每周能坚持2-3小时的词汇自主学习。控制班主要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传授大部分知识和信息的整班教学模式,并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复习与记忆。实验班采用以学生之间知识交流与分享为核心的知识共享学习模式。教师开通了QQ群,一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立即通过QQ群获得必要的帮助。这种学习与词汇自主学习同步,可以提高记忆单词的效果。同时,所有学生都可以看见问答过程,实现信息的广泛流通。此外,学习小组每周会举行一次交流会,小组成员需要准备5-7个新学单词,并在交流会上提供这些单词的释义、固定搭配及用法、造句、文化背景等共享内容。教师也会挑选一些内容详细、适用性强的内容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实验班的所有学生,以便扩大知识共享的受益面。

具体实施方法为:

第一周: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进行词汇前测。在实验班根据异质分组原则,兼顾学生词汇前测成绩高中低的离散分布,将受测学生分为4人一组,共11组。

第二周至第四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知识共享和词汇学习的策略培训。

第五周至第十七周:指导监督学生进行英语词汇自主学习。每周提供实验班学生至少一小时用于知识交流与共享。

第十八周: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进行词汇后测。

(五)数据收集与整理

1.学生词汇知识共享的输出

研究者在试后统计词汇测试分数,计算出受试学生的总分及两班的平均分,并通过SPSS 19.0软件对词汇前测与后测成绩进行整理。其中,有关词汇自主学习整体情况根据两次词汇测试各班所得平均分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若检测出有显著差异,则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班间差异。

2.学生对知识共享的看法

问卷调查结束后收回有效问卷42份。在统计问卷得分时,研究者将反向题得分转化为正值计算,如反向题得分为2分,转为正值则为3分。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研究者整理受访学生的非结构化问题内容,找出共同点,总结知识共享对英语词汇自主学习的具体影响,了解学生对知识共享的看法。

三、结果与讨论

(一)定量数据

在实验的结束阶段,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通过检验两班学生的前测成绩,得到两班学生的成绩成为正态分布,使用配对T检验,两班学生的前测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班学生后测结果则见表2。

表2 后测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2说明了两个班词汇水平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73.09)与控制班(69.91)之间的平均数差异较大,并且两班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Sig.=.027)。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实验班学生的词汇水平优于控制班。②控制班学生成绩波动性相比较大。由此初步推断知识共享的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效。

(二)定性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知识共享看法的问卷得分升高了,并给与更积极的评价。

表3 学生对知识共享看法的调查结果描述性统计

通过整理问卷记录,研究者发现多名受访大学生提到知识共享时他们“注意力比较集中”。在知识交流与共享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兴趣的高涨和积极的参与使自己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交流中,以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且与组内其他成员合作,可以使他们的词汇策略得以更完整地发挥。此外,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学习行为如能同他人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通过调查,研究者发现,同他人沟通、互动的过程使学生的词汇自主学习更有学习动机。

此外,问卷中提到了小组成员水平、性格、词汇准备情况等因素会影响到知识共享的开展。比如,有学生提到“我的同伴什么都不准备,只是我在主动跟他/她说单词,而他/她光是听,有时竟然对我准备的材料不感兴趣。这让我没法继续和他/她共享。”

结 语

从本次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①知识共享模式可以提高大学生词汇考试成绩;②知识共享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英语词汇自主学习。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就如何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完善知识共享机制提出几点建议:

1.教师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应该发挥催化作用。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控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更多地负责自己的学习。老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教育要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标,学生一旦具备自学能力,就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接受新挑战和承担新任务”[13]。

2.知识共享课堂较之传统课堂活跃,老师在容许学生适度喧嚣和有限走动的前提下,需要维持正常的课堂纪律。老师既要恪守中介作用,不过多干涉,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要调节和把握课堂整体氛围,确保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又不失严肃。

3.过于复杂和过于简单的词汇任务都不利于知识共享活动的开展,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能力和技巧,掌握好任务分量。在布置的词汇共享任务时,老师应确定其分量和难度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能够完成的,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本研究只是一个初步探索,未来研究可以从多视角探讨更多类型的分享模式;进一步探索学生看待知识共享的态度是否会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衷心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外语教师能参与到基于英语教学的知识共享研究中来。

[1]Henri Holec.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6.

[2]L.Dickinson.Self 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3-20.

[3]Bartol.K.M,Srivastava A.Encouraging Knowledge Sharing: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Reward Systems[J].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2002,9(1):64-76.

[4]Hooff B.V.D,Ridder J.A.D.Knowledge Sharing in Context: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Communication Climate and CMC Use on Knowledge Sharing[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4,8(6):117-130.

[5]Coady J.,Hucken T.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Sheng-Hsiao,Chiu.Students’Knowledge Sources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Design Studio-an Exploratory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2010(20):27-42.

[7]汤倩,葛明贵.大学生学习投入与知识共享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84-87.

[8]章永兰.英语词汇的合作学习法实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43-48.

[9]尹朝.大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424-430.

[11]苏建红.二语习得中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关系的实证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26-30.

[12]Peter,Marks,Peter Polark,Scott Mccoy,Dennis Galletta.Knowledge Shar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8,51(2):60-65.

[13]文秋芳.为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by Cohen A.2002)写的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二语实验班英语词汇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