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M单片机的智能锂电池组平衡充电器设计

2014-01-01关健生

通信电源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充电电流恒流恒压

关健生

(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 厦门361024)

由于组成锂电池组的单体电池内部特性无法做到一致,人们在多次使用电池组后,单体电池的差异性就体现出来,如容量会减小。通常情况下锂电池组充电时采用串联充电的方式,这样就会存在电池组中容量最小的单体电池会最先达到最大电压4.2 V,而其余的单体电池则没有。此时电池组电荷容量也还未最大化,电池组总电压未饱和,继续充电则会导致容量较小的单体电池出现过度充电现象,锂电池化学成分会遭到破坏,减少使用寿命,有可能会出现爆炸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STC单片机的锂电池组智能平衡充电器,该充电器能够对锂聚合物电池组的充电、断电和报警进行控制,具有智能化、操作方便等特点。

1 设计思路

本系统主要包括电源模块、STM单片机主控板、差分运算电路、平衡充电电路和电流采样模块等。图1是智能平衡充电器的总体结构框图。

在充电过程中,该充电器通过并联在每个单体电池上的差分电路,检测单体电池的电压,再根据单体电池电压来决定每个平衡电路的工作状态。先进行恒流充电,当某个单体电压达到最大值时,该平衡电路开启,该单体电池立即进入恒压充电状态,起到保护作用和不影响其余单体电池继续充电。所有单体电池达到最大电压时,整体电池组进行恒压充电,实现电池组储能最大化。

图1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当单体电池电压均达到4.2 V,所有的平衡电路断开,整个电池组进入恒压充电,保持充电电压为4.2 V,此时,充电电流逐渐下降,当电流下降至0.1 A时,并持续再恒压充电10 min后,切断供电电源,并发出声音报警,表示充电结束。由此可将充电过程划分为快充、满充、断电和报警四个阶段。

2 硬件设计

本系统由LM324运放和电阻组成差分运算电路,共有8路,对电池组的各个单体电池电压进行前期调理,然后送入单片机AD进行电压值测量,该电压值既是电池安全电压和控制平衡的保证,又是恒压充电阶段的闭环反馈量。平衡控制电路由三极管和功率电阻串联组成,由单片机控制三极管开断,进而控制平衡控制电路工作。接入充电的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都有与之并联的平衡控制电路。充电电路由MOS管、电感和BUCK、BOOST电路组成,由单片机发出PWM脉宽信号来控制其输出功率。

2.1 差分运算电路

假设该单体电池为电池组中的第N芯电池,那么在它之前还串联了N-1个单体电池,设每个单体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压都为UB,那么可以得出其实际电压。

2.2 控制平衡电路设计

锂电池组接入系统充电时,各个单体电池都有与之并联的控制平衡电路。电路由一个达林顿管与2 W的功率电阻串联组成,达林顿管再与一个数字晶体管连接,由数字晶体管间接控制达林顿管的开断。控制过程为:当单片机的AD扫描测量该单体电池的电压达到4.2 V时,说明不能再对其继续进行恒流充电,否则会造成过度充电,此时单片机控制数字晶体管导通达林顿管,使该路的电阻进行分流工作,同时不影响其他单体电池继续充电,也不会造成充电过程中断。

本设计的系统共有8路控制平衡电路,它们按顺序串联在一起。在电池组的实际充电过程中,若发现其中一个单体电池的电压明显比其它单体电池的电压低,为了缩短充电时间,开启其余单体电池的平衡电路,该单体电池不开启平衡电路,设置较小的电流进行充电。其余的单体电池由于分流电阻的分流作用,其真实充电电流很小,几乎不充电。充电进行到该单体电池的电压与其余电池电压接近时,断开所有平衡电路,电池组进行恒流充电。如果充电开始时单体电池的电压几乎在同一水平上,那么所有电池都进行恒流充电,当某单体电压达到最大电压时,该单体电池就先进入平衡充电状态,当所有单体电池均达到最大电压时,断开所有平衡电路开关,电池组进行恒压充电,当充电电流小于50 mA时,认为充电完成。

2.3 BUCK和BOOST电路

单片机的PWM口输出为TTL5 V电平信号,驱动BUCK和BOOST电路的PWM需要12 V的电平,所以设计上通过电平转换电路及使能控制端,与非门用于PWM信号和使能的配合,达到控制目的,同时隔离12 V电源的噪声对单片机IO口的影响。

要使用BOOST升压电路,EN2输入高电平,使能PWM_BOOST信号。EN1输入低电平,使BUCK降压电路的MOS管全导通,相当于BUCK降压电路不进行降压工作。PWM信号经过两个与非门,输出信号与原信号同相位,串联2 kΩ电阻后,作为比较器LM393的同相端输入信号。比较器的反相端通过两个电阻分压,设置为2.5 V,即为门限电压。LM393的输出为开路,所以接上拉电阻6.8 kΩ到12 V电源,至此就实现了BOOST电路的PWM波电平转换和使能控制。

BUCK和BOOST电路中由三级管8050和8550组成互补推挽,作为MOS管驱动电路,驱动信号为上级LM393输出的PWM脉宽波,三极管射极输出功率稳定的波形。

研究开关电路,有两条基本定理:

(1)稳态条件下,电路中电感两端的电压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值为0。

(2)稳态条件下,电路中电容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值也为0。

3 软件设计

程序的总体设计思想是:首先根据电池的参数进行充电电压、电流和单体电池数目的设置,再通过差分电路检测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个数是否与设置相符。若不相符不进行充电,相符则开始恒流充电。同时电压检测模块进行电压测量,当某个单体电压达到截止电压4.2 V时,该路平衡电路开启,单体电池立即进入恒压充电状态,起到保护作用而不影响其余单体电池继续充电。所有单体电池达到最大电压时,断开平衡电路,整体电池组进行恒压充电,当充电电流小于0.1 A并持续10 min,充电结束,如图2所示。

图2 总电流变化趋势图和总电压变化趋势图

4 实验测试结果

使用该智能平衡充电器对6芯串联锂聚合物电池组进行充电测试,为了使电池组安全充电,一般设置最大充电电流小于2.0A。此次实验,设置充电电流为1.0A。待充电池组的起始电压为21.41 V,各个单体电池电压:u1=3.46 V,u2=3.67 V,u3=3.54 V,u4=3.57 V,u5=3.64 V,u6=3.53 V,图2为总充电电流变化趋势图和总电压变化趋势图。

从t=0到t=245 min时段,电池组进行的是恒流充电,在这个阶段充电电流恒为1.0A,随着充电的进行,整个电池组的电压不断上升。当电池组电压达到充电截止电压25.2 V时,说明接下来要进行恒压充电,充电系统把电压值作为反馈来控制PWM输出。恒压充电时,随着充电的进行,充电电流不断减小,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1 A,则认为充电结束。

[1] 高艳丽.一种DC-DC升压转换器的设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 亮.光伏系统中锂电池智能管理系统设计[M].扬州:扬州大学出版社,2012.

[3] 宋加仁,茅力群.基于HT46R23的锂离子电池智能充电器[J].电子设计应用,2003,(8):67-69.

猜你喜欢

充电电流恒流恒压
考虑线圈偏移的无线充电系统恒流/恒压输出研究
核电常规岛蓄电池充电电流实验研究
基于PLC变频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种新型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研究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
电容降压桥式整流LED恒流电源仿真与实验
如何更好设计锂电池充电器恒压控制电路
如何更好设计锂电池充电器恒压控制电路
铅酸蓄电池充电器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