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液型可调双焦微透镜的设计与仿真*

2013-12-29王春水张斌珍杨潞霞

电子器件 2013年5期
关键词:充液变焦腔体

王春水,张斌珍* ,龚 珊,杨潞霞,毛 静

(1.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2.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51)

可调焦透镜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在光通信、光学成像及Lab-On-a-Chip中等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可变焦透镜主要包含3种类型:(1)基于电润湿效应的可变焦透镜[1-4](2)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可变焦透镜[5-8](3)充液型可变焦透镜[9-10]。前两种方法都需要电压控制,且电润湿效应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同时液晶的通光率较差,光损失较大。而充液型调焦具有调节方式多样、焦距变化大等优点。同时可以填充不同折射率的液体,来实现焦距的变化。

与传统的变焦微透镜不同的是,可变双焦微透镜可以在同一光轴上同时产生两个不同的焦点:它在DVD读写系统、光镊、微流体检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关于双焦点微透镜的报道较少。2005年,Choi H W等[11]报道了一种固定焦距的双焦点非球面微透镜的制作方法。唐雄贵等[12]人设计与仿真了一种填充蓝晶材料的可变双焦微透镜,虽然可以调控双焦距,但是液晶的通光率较差,且制作工艺繁琐。为了利于与其他光学器件集成,利用充液型可调微透镜的可调焦距大等优点和PDMS在近紫外到近红外光谱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设计了一种由底部的含有内外薄膜的PDMS主体结构和包含出入液口的PDMS盖片组成的主光轴平行于基底的充液型可调双焦微透镜。

1 充液型可调双焦透镜原理

充液型可调双焦透镜原理图如图1所示,通过填充液体,来使腔体对应的中心薄膜和周围薄膜发生变形,从而使得两个薄膜的曲率发生变化。周围薄膜曲率半径相同,近似为外球面透镜,中心薄膜曲率半径一致,形成内球面透镜,这样就形成了可调双焦微透镜。

图1 充液型可调双焦透镜原理图

2 制作流程

主光轴平行于基底的可调双焦微透镜的制作流程:(1)甩第一层 SU-8胶,高度100 μm(可根据microchem提供的说明书甩到相应的高度)利用第一块掩膜版,曝光出底层图形,得到进出口和与腔体相连的通道;(2)选择性溅射一层300 nm Cu,作为牺牲层,主要目的是遮挡第一层未曝光的SU-8胶,防止曝光第二层SU-8胶(形成腔体凸结构)时对其也进行了曝光;(3)甩第二层SU-8胶,高度400 μm,利用第二块掩膜版曝光得到腔体凸结构;(4)甩第三层胶,高度100 μm,曝光形成腔体侧壁及顶部侧壁;(5)显影,即可得到SU-8双焦透镜的负模;(6)将预聚物与固化剂配比为10∶1的PDMS倒入SU-8双焦透镜的负模中进行倒模,即可得到PDMS正模;(7)制作PDMS盖片,并打好孔作为液体出入口;(8)氧等离子体处理PDMS双焦透镜和PDMS盖片表面,键合,封装。

图2 加工流程

图3 可调双焦微透镜结构示意图

3 薄膜变形仿真及光学仿真

3.1 薄膜变形仿真

PDMS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且十分柔软,广泛的应用于制作微透镜阵列,是制作充液型微透镜的最佳材料之一。PDMS是一种弹性体,弹性模量为0.7 MPa,泊松比为0.49,利用ANSYS软件对双焦微透镜腔体薄膜受不同压强进行了仿真,图4为双焦透镜腔体内外薄膜分别受5 kPa、8 kPa、10 kPa、12 kPa后得到的位移变形云图。

图4 5 kPa、8 kPa、10 kPa、12 kPa 作用下薄膜位移变形云图

得到上述4种不同的变形云图后,查看其在Y-Z平面的的变形截面图,然后提取外围轮廓的Y轴坐标和Z方向变形位移,将得到的多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上述不同压强下的截面变形轮廓图。如图5所示。

图5 5 kPa、8 kPa、10 kPa、12 kPa 下透镜截面轮廓曲线图

图5中,径向分布X坐标-300到-200和200到300之间组成外透镜截面轮廓曲线,径向分布X坐标-200到200组成了内透镜截面轮廓曲线。a、b、c、d 曲线依次是 5 kPa、8 kPa、10 kPa、12 kPa 所得到内外双焦透镜截面轮廓线。

3.2 内外透镜半径的求解

图6为双焦透镜几何关系图。其中,R外为周围曲面组成的外部透镜的曲率半径,R内为中心曲面组成的内部透镜的曲率半径,D外为外透镜的通光孔径,D内为内透镜的通光孔径,S外为外部薄膜中心位移变形量,S内为内部薄膜中心位移变形量。由数学几何关系得,则由拟合得到的曲线及上述关系式得到5 kPa、8 kPa、10 kPa、12 kPa 下的内外透镜的半径。

图6 双焦透镜几何关系图

3.3ZEMAX 仿真焦距

将得到的上述4种不同的轮廓曲线输入ZEMAX中建立混合序列模型,进行光学仿真,得到内外曲面的焦距。由仿真结果得,当内外薄膜受到的压强从5 kPa变为12 kPa时,外围曲面得到的外焦距由7.82 mm变为2.38 mm,中心曲面得到的内焦距由1.28 mm变为0.71 mm,内外焦距差由6.54 mm变为1.67 mm。

图7 内外焦距及焦差变化曲线

图8 光线追迹示意图和3个像面上的成像点列图

3.4 ZEMAX光线追迹图及成像图

为了描述平行光线经过双焦透镜后的光线传播示意图,利用ZEMAX对其进行了光学仿真。分别取了3个像面,第一个像面为内透镜形成的焦面,设为像面1;第二个像面为外透镜形成的焦面,设为像面3;同时在上述两个焦面之间取一个像面,设为像面2。图8(a)、8(b)、8(c)分别为平行光线经过双焦透镜(压力在8 kPa下形成的微透镜)后在像面1、像面2、像面3所成的点列图。由光线追迹示意图可知,光线到达像面1时,经过内透镜的光线汇聚成一个斑点(艾丽斑),而经过外透镜的的光线继续向中心汇聚,在像面上形成了圆环,所以在像面1上观察到一个光环包围一个斑点的图像;当经过焦面1后,经过中心透镜的光线开始发散,而经过外透镜的光线继续汇聚,光线叠加,所以在像面2上观察到了形成增强型圆环而周围都为发散光;当光线到像面3时,经过外透镜的光线形成微小斑点,而经过内透镜的光线继续发散,所以观察到中心形成微小斑点,而四周发散的的图像。

4 结论

设计与仿真了一种主光轴平行于基底的充液型可调双焦微透镜。当内外薄膜受到的压强由5 kPa增大到12 kPa时,周围曲面形成的外透镜的焦距由7.82 mm变为2.38 mm,中心曲面形成的内透镜的焦距由1.28 mm变为0.71 mm,内外焦距差由6.54mm变为1.67 mm.同时利用ZEMAX仿真得到平行光通过双焦透镜后的传播规律,并得到了在两个焦面及两个焦面间的像面上形成的点列图图像,为成像规律提供了参考。

可变双焦透镜在DVD读写系统、光镊、微流体检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光轴平行于基底的可调双焦透镜不仅具有变焦功能,还可以提高观测景深,同时由于平行于基底,所以利于与其他微光学器件集成在一起,组成完整的微光学检测系统,完成光学检测功能。

[1]康明,欧阳帆,吴建刚,等.基于介质上电润湿的钳制式液体变焦透镜[J].传感技术学报,2008,21(4):652-655

[2]焦娇.液体变焦透镜的EWOD特性和电场仿真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

[3]康明,岳瑞峰,吴建刚,等.基于EWOD的锥形管状结构液体变焦透镜[J].传感技术学报,2006,19(5):1768-1774

[4]Lin Fanyi,Chu Liyu,Juan Yushan,et al.Smart Lens:Tunable Liquid Lens for Laser Tracking.SPIE,2007,6584:1-8

[5]吉建华,陈家璧,曹俊卿,等.可变焦菲涅耳波带透镜的理论分析与模拟计算[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22(1):1-5

[6]李娜.基于LCD的动态变焦透镜的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6

[7]祝晨.电控液晶微透镜的设计与制作[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8]林培秋,应朝福,徐展斌,等.基于纯位相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可变焦透镜的实现[J].应用光学,2010,3(3):376-380

[9]Hiromasa Oku.Variable-Focus Lens with 1-kHz Bandwidth[J].Optical Express,2004,12(10):1-4

[10]Hongwen Ren,David Fox,Andrew P,et al.Tunable-Focus Liquid Lens Controlled Using a Servo Motor[J].Optics Express,2006,14(19):1-4

[11]Choi H W,Gu E,Liu C,et al.Fabrication and Eavaluation of GaN Negative and Bifocal Microlenses[J].Appl Phys,2005,97(6):06310

[12]唐雄贵,童伟,廖进昆,等.可变双焦微透镜设计与模拟[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49(112302):1-5

猜你喜欢

充液变焦腔体
基于正交试验的SPCC半球形件充液拉深仿真研究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充液航天器大角度机动自适应无源控制
橡胶挤出装置
大变焦比镜头
合理变焦拍远景
宽谱段、动态局部高分辨离轴主动反射变焦系统
扫描型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开孔金属腔体场强增强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