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卓越会计师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2013-12-20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卓越工科会计师

李 谊

(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

1 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第一,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大体上套用财经类和综合类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没有体现自身的办学优势,缺乏自己的办学特色;第二,在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技术课程所占比重大,基础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所占比重小,不能体现多元化教育理念;第三,课程设置中,知识范围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管理中的实务问题,工作适应期延长;第四,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时分配不合理,选修课程的比重偏低;第五,绝大多数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实务知识,忽略实际应用和操作;第六,各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界限划分不清晰,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复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七,实践课程仍然是以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会计软件实习、电算化会计实习等传统实践课程为主,没有及时增加新的内容,没有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为了实现卓越会计师的培养目标,本文就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进行研究.

2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

2.1 理论课程的调整和优化

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遵照“通才”教育要求,根据工科院校自身的需要和特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适当开设综合性课程.以会计人才需求多元化要求为前提,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当合理安排二者的比例.在增开选修课程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压缩必修课程的比例,做到兼容并蓄,真实反映专业的基本要求.

2.2 合理设置素质教育课程和学术讲座课程

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对知识和信息的理解和分析应用能力,以便在工作中能够有所发现和创造,并能不断更新所掌握的知识,真正成为创新型会计人才,可以根据会计人才培养要求,开设一些专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素质教育课程和学术讲座课程.

同时,还可以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适当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以及应对就业的抗压能力.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创业所需知识、能力及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业潜能.

可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学科最新的动态和前沿知识,这样在压缩理论课时的同时,还能增加教学内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3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卓越会计师培养计划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有较好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更新,要求专业教师时刻紧跟会计改革的步伐,实时掌握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在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教学内容优化的针对性.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会计改革和经济发展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认知和探索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会计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注意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最新成果,还要密切关注其他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更要时刻关注周围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

第三,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好的教学内容,既要有学科自身所特有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还要能兼顾各学科之间的协调统一.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体现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第四,教学内容的启发作用.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问题.教师不能只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摆到学生面前,要把结论产生的整个过程讲解清楚,要有理有据、有深度,关键问题分析要透彻,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和分析.

3 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践两个环节.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应开设校内实习,校外实践包括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企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假期社会实践等.建立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主干专业课实验和专业选修课实验四大实验模块,以及基本专业能力训练、核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决策与创新能力训练三个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2-4].

3.1 建立单项的实践课程体系

单项实践课程是将理论教学中的每一独立章节作为实验对象,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安排实践进度.比如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可以在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学习结束之后单独安排3周的单项实习,实习内容围绕理论教学中的内容进行练习.这样,可以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使学生能够更牢固地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

3.2 构建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课程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知识融合,进行实践训练.这种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在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安排3周的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比如,给学生提供某企业在某一月份的会计业务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进行账簿登记,最后进行年终结账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完成一整套的会计处理工作,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3.3 校内、校外实习相结合

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3.4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个企业某项业务的调查报告,可以是对某个企业或行业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还可以是对某个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制定.毕业设计采用论文的形式完成,旨在锻炼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4 “3+1+X+Y”的卓越会计师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卓越会计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建策略[5-6],本文提出了“3+1+X+Y”的卓越会计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3+1+X+Y”课程体系可以理解为:“3”是指3年的基于宽口径的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1”是指1年的企业实践;“X”是指一般性质的专业选修课程;“Y”是指拓展知识领域,包括管理、经济、法学等多学科的选修课程.由此构建了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图1 卓越会计师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在按照图1课程体系基本框架进行课程安排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要与多方面因素相适应.在制定卓越会计师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尽量使之与课程设置相适应.

第一,课程体系设置要与卓越会计师培养目标相适应.卓越会计师培养目标至今仍是人们争论的热门话题,但是人们对于人才通用性的重视程度却是一致的.因此,在卓越会计师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这一点.

第二,课程体系设置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趋势,因此,卓越会计师培养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教育的创新性.同时,随着信息化和高新科技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应在课程设置中有所体现.

第三,课程体系设置要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随着科学的发展,更多会计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呈现在人们面前,要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这一部分内容.

第四,课程体系设置要与卓越会计师培养目标相适应.卓越会计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要时刻与卓越会计师培养目标保持同步,甚至要超前,但绝不能比卓越会计师培养目标滞后.

第五,课程体系设置要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是为了满足和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而精心设计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起制约作用.

(2)课程体系设置要结构合理.各类课程的开课门数、总学分和上课课时都应在课程体系中进行合理设置.

第一,合理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比例.目前,为充分响应“厚基础、宽口径”的素质教育要求,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应当注意基础课程的教学总时数所占比例不应超过全部教学时数的1/3.若基础课程所占比例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若基础课程所占比例过小,则会导致学生的知识专而不博.

第二,卓越会计师培养计划必修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必须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选修课搭配合理,否则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其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也将受到限制.

第三,卓越会计师培养课程设置的首要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的合理兼顾.针对卓越会计师培养重实践的特点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所占比重.

(3)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本校的特色,同中求异.工科院校的卓越会计师培养课程体系,应当在保证与其他高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体相同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显示一定的差异.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为了体现工科院校的特色,培养具有个性的卓越会计师人才,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工科院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应该有一定的差异.

第二,在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与其他高校的特色差异,对学生进行比较式教学培养,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相对稳定性是指课程及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灵活性是指课程及教学内容要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卓越会计师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只有做到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才能使课程体系更合理.

5 结 语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设置的构思,为了有效地保证工科院校卓越会计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工科院校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实行双纲双线体系.“双纲双线”是指培养计划主要围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展开,两条主线平行并进.其中,理论教学主线是指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拓宽专业任选课程四大块;实践教学主线是指军事训练、金工实习、办公信息管理、会计实务实习、企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

[1]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248-249.

[2]王汉成,姜乐军.论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实施“卓越计划”的启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8):14-16.

[3]夏建中,吴建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387-391.

[4]胡忠恒.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16):129-130.

[5]程乃胜.法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40-44.

[6]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43.

猜你喜欢

卓越工科会计师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