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住官员贪吃的嘴

2013-12-19张义学

西部大开发 2013年5期
关键词:爱华整治官员

□文/张义学

管住官员贪吃的嘴

□文/张义学

每年3000亿元公款吃喝的真正危害是它埋下了腐败的种子——腐败需要关系网络庇护,官员通过酒席编织网络,群体合谋,最终玩弄政策与法律。公款吃喝的本质是制度的腐蚀剂。

某些官场酒风之盛,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并不在官员口馋。在于官员对于官场上的非正式交往的强烈的需求,即官员之间超越公职关系的个人情谊与利益的交流,这是官员的“刚需”——“称兄道弟,可以破例”,“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也常能听到官员对于酒席宴席应酬的抱怨,似乎官员在吃喝上也做出了巨大牺牲,轻者体型扭曲,“三高”不下,重者则好吃难消化,命殒酒场。这分明是在战斗,而不是享乐。

据估计,全国每年公款吃喝金额约3000亿元,但它的社会危害性并不是3000亿元的经济损失。也有人说,公款消费3000亿元也在为拉动GDP作“贡献”。

如何整治?如何有效地整治?如何可持续性地整治?从胡耀邦总书记提倡“四菜一汤”,直到现在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依然难以根治吃喝之风和奢靡之气。四月最具有震撼力的一幕是:江苏泰州市滨江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张爱华跪在酒桌上,向群众求饶。此一跪,把贪嘴官员的丑态暴露无遗;此一跪,使舆论沸腾,把张爱华贪赃枉法、渎职违法的案情扯出来了;此一跪,也给了公众监督贪嘴官员信心!这是目前微博反腐的典型个案,是成功的个案。可是3000亿元总量的公款吃喝背后,是多少双贪嘴官员的筷箸?是多少张贪婪的血红嘴巴?微博如何撼动?

管住贪婪的官员嘴巴,遏制“三公消费”的正路不是微博上的群众围观,而是严格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及其追究责任的法律制度的建立。

在中央的要求下,中央部委、事业单位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公布三公经费。但是,信息披露中的技巧和秘诀花样频出,已经成为一门新的“会计学问”。一些政府部门将餐饮费纳入会议费,科目的转换,就脱去了“三公消费”的恶名。数以千计的县市级政府和数以万计县市级以下党政部门,对于“三公经费”,几乎还没有一家公开,在公众眼里,更是一笔吃喝糊涂账。三公消费不是单个官员的违纪问题,它还涉及政府的财政预算与财政透明的法律制度的建构。

加强法制建设,设立相关法律条款,常态化追究关于三公消费超标者的法律责任,才能真正管住贪嘴官员嘴巴。如:2012年10月1日实施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第32条规定:“超预算、超标准开支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并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有一些制度虽然建立了,如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但在实施中,充满迷宫般的程序、敷衍了事的回应,让公众难以有效监督。自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个政府的文明与诚信程度,体现在她向她的民众披露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程度。我国社会正逐步从旧的治理体制中脱胎换骨,官员们有太多不可公开言说的痛楚和秘密,所以,制度的建立和推进仍显缓慢。

建章立制之外,还需看政治领袖的决心。 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其重要意义不亚于任何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这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整顿作风、赢取民心、树立威信的一步棋。效果是明显的,现在全国各地,高档酒店冷冷清清,官员偶赴宴席消费战战兢兢。唯愿,中央领导抓住“三公消费”问题不放手,建立和完善整治官吏队伍的基本制度,为进一步的政治改革,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爱华整治官员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丘琼山巧对官员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搞”艺术的官员们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