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走出“雾尖上的中国”

2013-12-18石敬涛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2期
关键词:汽车尾气公车大城市

□ 石敬涛

新年伊始,全国出现了大范围、极其严重的污染过程,多个城市污染指数已经大面积“爆表”。北京城区多处PM2.5指数突破900,最高接近1000。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渐行渐远的雾,越来越重的霾。雾,曾经是美好的东西。它是朦胧、婉约和诗意的代名词。而现在漂浮在城市上空的雾,有了太多脏的东西,比如颗粒,比如尾气。它弥漫在角角落落,让空气更污浊,让交通更拥堵,让呼吸更压抑,它在悄然改变着公共生活。

我们身陷其中,却又难以自拔;人人都是雾霭天气的受害者,却人人都在扮演着制造这种污染的一份子。城市车辆的迅速增加,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才造就了这雾霭笼罩的天气。中国气象局在主要大城市完成的科研课题发现,以汽车尾气为主的交通污染源在有些城市占到污染源的40%以上。

当然,更多的检视和反思,应该指向我们的发展方式和公共政策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这种雾霭天气是我们工业发展的一个副产品。转方式、调结构喊了多少年了,但现实的境况却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依然步履维艰。这种大工业污染,不仅让天变得更灰,让水变得更脏,让资源越来越枯竭,而且让国人变得越来越不健康。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国民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的趋势。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PM2.5以在各大城市屡屡“爆机”的方式,来警示我们,是该以强有力的措施扭转这种局面的时候了。对于每个公民个体来说,我们有义务少开一天车,少一点尾气的排放。对于公共管理部门来说,从微观上,要痛下决心治理公车,减少公车数量;从宏观上,需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需要走出唯GDP至上的窠臼来实现发展理念的嬗变。

渐行渐远的雾,越来越重的霾。灰蒙蒙的天气,让我们的心情格外沉重。当蓝天不再,当每个人的呼吸都变得如此的艰难,当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变得如此的奢侈,那么所有的发展和财富都将如粪土。如何拨“雾”见日,走出“雾尖上的中国”,已经时不待我,不能再继续“云里雾里”了。

猜你喜欢

汽车尾气公车大城市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大城市里的小象
我国城市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纳米级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方面的研究
尾气免检车辆排放分析及汽车尾气监管未来发展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