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珠的光焰

2013-12-18倪德馨

今日海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割胶夜色珍珠

□倪德馨

一簇簇翠叶在晨风中摇曳,一行行树干在晓岚中隐现,一盏盏灯光在不远处闪亮……这是在西联农场的胶林。许多胶工都向我说起过,1960年2月9日,在这葱茏叠翠的胶林里,曾留下了周恩来总理视察的身影,以及他“西联宝岛,南国珍珠”的题词。

暑往寒来,在西联这片土地上,有那么多胶工奔忙在连绵胶林里,他们的辛劳在人们的口中不断传颂。他们在胶树上精心铭刻青春年华的誓言,在胶杯里郑重装满无私奉献的情感,在叠山流水的热土上,以忙碌的身影书写每天的日志……如果说,西联是一颗光彩夺目的“南国珍珠”,那么,那夜夜伴着胶工辛勤奉献的胶灯亮光,不就是珍珠闪烁着的熠熠光焰么?

胶工,是海南橡胶生产的主力军。说起农垦职工,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出了名的,特别是胶工,尤其突出。当你听闻他们的辛勤业绩,面对他们的劳动场景时,心弦不能不为之震动。

每天,在凌晨三、四点钟,正是人们睡得最酣甜的时候,胶工们就得起床,来到野外漆黑一片的胶林里,伴着一盏胶灯,埋头弯腰,一株一株细心地割完几百株树。然后,磨刀、收胶、挑胶。下午,还得砍草、挖穴、施肥……这就是胶工忙碌的每一天。你看看他们吧!他们肤色黝黑,手茧厚实,然而笑容坦荡,眼神坚毅。在他们身上,承载着太多的炎日、夜岚,经受了太多的风吹、雨打……

在西联红卫队,我采访过女胶工黄业华。我深一脚浅一脚跟随她去林段割胶。在浓浓夜色的包裹下,本来就清瘦的黄业华愈发显得单薄。但是,她的专注和敏捷却显得格外动人。她下刀、行刀、收刀,是那样的稳、准、轻、快,手脚和身段,配合十分协调,动作分外灵巧。切片大小一样,割面平滑规整。看她割胶,真像看一场精湛的艺术表演。

为了提高割胶技术,黄业华付出了非常人所付出的辛劳。刚开始,胶刀在手里不听使唤。但她下决心苦练。她把练刀的树桩竖在家门前,一有空闲就不停地练。有时,练在兴头上,家人叫她吃饭都不停下刀。有时,天黑了,带起胶灯又练……额角冒出了汗,手上打起了泡,不知割光了多少树桩皮,她的割胶技术终于提高了。此外,她总是抓住机会向老胶工请教。正是凭着这一股钻劲和韧劲,这些年来,她的割胶技术都保持在一级,多次被评为优秀胶工。

当黄业华在胶林里一步步踩褪夜色,乳白色的胶水顺着割面一滴一滴流到胶杯里的时候,我看到黄业华的雨鞋和裤腿,已经湿漉漉的了,上面还粘着枯草败叶。她说,现在胶园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也常看到蚂蟥和虫蛇。有一次割胶时,明亮的胶灯引来了一条竹叶青蛇,她当时吓得脚都软了,撒腿就跑,感觉那蛇还在后面紧追不舍。也不知跑了多远,回头看看,那条蛇已不见踪影,黄业华重重地舒了口气,拍拍胸口,又回到树位上继续割胶。在二十多年的割胶生涯中,像这样的事不胜枚举,但黄业华说,这都太常见,已经习惯了。

看看黄业华的双手,她说,姑娘们天生爱美,但女胶工的手却不好意思伸给外人看。每割一株胶树前,必须先用手指甲把凝固在胶树刀口上的胶线抠下来。成千上万次的抠,不少女胶工的手指甲都因此翻了,指尖也变了形。而常年握着胶刀,手上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胶工们全身心地扑在割胶工作上,披星戴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心中坚守的信念——为国家多产天然橡胶。从他们身上,你会读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真正含义。正是这些全身心扑在割胶工作上的平凡劳动者,创造出了不凡的业绩,才使西联这颗珍珠,闪烁出愈来愈璀璨的光焰。

如今,每到割季,分散在西联胶林各处的胶工,依旧肩披夜色,脚踩孤寂,在挥汗割胶时,听着胶乳叮咚,看着胶树摇曳。胶刀一割,割来汩汩乳白胶水,割开南疆的浓黑夜色;胶灯一亮,照亮了南疆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祖国橡胶事业的光明前景……H

猜你喜欢

割胶夜色珍珠
仿形进阶式天然橡胶自动割胶机设计与试验
夜色
4GXJ 型电动割胶刀在天然橡胶收获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智能化割胶试验台设计与实现
“夜色可餐”的天府之国
夜色真美
“种”珍珠真神奇
夜色
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
雨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