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与管理

2013-12-18林贵尊

今日海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群众活动生活

□林贵尊

所谓群众文化活动,顾名思义,凡是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文化活动,就是群众文化活动。也就是说,凡是人民群众在从事劳动、工作之余所直接或间接参加的文化活动都是群众文化活动,其中也包括专业文化工作人员的业余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业余的文化交融和传播。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在社会活动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既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广义文化活动包括物质、精神两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活动主要泛指精神方面。就群众文化活动而言,多年来我们只注意所谓“小文化”,也就是只注意群众文艺活动部分,这当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变化,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向“大文化”方面转变,也就是除了文艺活动之外,还有科普知识讲座、体育活动举办,棋牌技艺娱乐,花鸟虫鱼怡情,等等。群众文化活动过去以“小”概“大”是认识上的片面性,现在从“小”转向“大”是观念上的飞跃和深化。过去,我们的政府群众文化部门和事业单位较为重视城市、工矿的群众文化活动,近年来,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活动、青少年包括老年群众文化活动,都被提上了党政部门的议事日程并引起足够重视,这也是一种观念转变的反映。

很显然,随着群众文化活动范围、层次、对象的扩大和变化,自然会催生出各种相适应的内容和载体,这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进步,也是一种必然规律。因为一般来说,物质生活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对于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面对客观上的这种变化,如果还像以往那样,只在思想意识上把群众文化活动仅仅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就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解。人类生活有物质和精神两部分,人们不只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需要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曾这样写道:“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了劳苦,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是小说的起源。”从鲁迅的这一段文字表达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艺术的产生和起源,而且也了解到了作为人类文化活动之母的群众文化活动的早期形态。

早期人类社会的群众文化活动,由于受到非常低下的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大部分活动是和人们的劳动生产结合在一起的,像原始先民们的诗歌、音乐、舞蹈活动就是通过节奏和歌唱协调劳动动作,提高劳动效率的。例如上面鲁迅先生所说的“彼此谈论故事”以及游戏活动等,按今天的话说,就叫“业余”文化活动。当然,人们之所以要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乃是因为群众文化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和能够使人“忘却劳苦”“消遣闲暇”的功能。按今天的话说,也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愉悦性和娱乐性。

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在整个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这里,管理既是一种照管,也是一种约束。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来说,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照管”。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实施约束。中共中央在《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一再强调并要求各级党委部门和文化工作部门要认真关心和了解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多种需要,创造条件去满足这些不同的需要。中共中央还指出:“对于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方面的多种多样的需要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甚至限制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是违背群众利益的,会使我们脱离人民群众。这样的态度应当加以改正。”这里所说的“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多种需要”,也包含着专业文化工作者所创造和提供的精神文化食粮。然而无论是人民群众自己直接或间接参加的各种文化活动,还是专业文化工作者所提供的精神食粮,对于人民群众来说都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都需要引导和加强。因此,我们要根据群众文化活动所具有的特点,通过科学的领导、组织和引导,让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地发展起来。

在群众文化活动管理中,既有一个引导其健康发展的问题,也有一个抵制、制止,甚至取缔某些庸俗的低级趣味、在思想上腐蚀群众的文化糟粕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宣传荒诞的、诲淫诲盗和进行迷信活动的文化垃圾,必须通过管理而严行禁止。

猜你喜欢

群众活动生活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