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者”的意义
——浅析《简·奥斯丁与帝国》中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

2013-12-12石薇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奥斯丁爵士

石薇琳

赛义德在《简·奥斯丁与帝国》中认为:“我们真正应该努力辨明的是关于不列颠的不列颠作品的公开模式与关于不列颠作品群岛之外世界的再现之间的对位关系。对位的本来模式并非时间性的,而是空间性的。”“从卢卡契和普鲁斯特以来,我们总是习惯地以为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主要是由时间构成的,忽视了空间、地理和方位的根本作用。”[1]107-110显然,赛义德在阐释在分析《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刻意绕开了传统小说分析所依赖的时间维度,而是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着手分析,在地理空间的大框架下,又引入了“态度与参照结构”这个概念,他认为正是这一概念把个别作品与官方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联系了起来,同时也把个别作品结成一个整体。一部看似关于乡绅淑女的婚恋故事,在“对位式阅读”的关照下,却显示出了其政治意识形态的一面,这种潜藏在奥斯丁笔下的文化与帝国合谋的关系,在“对位式阅读”的关照下失去了其表层的文字外衣。

一、空间式“对位阅读”关照下文化与帝国的关系

赛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提出“对位式阅读”。对位批评理论借用音乐这一术语,喻指西方文化中帝国文化与前殖民地国家文化相互影响。在赛义德看来,《曼斯菲尔德庄园》中隐含着“西印度殖民地(安提瓜)——曼斯菲尔德庄园”两个地理空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这样一个地理视角的关照下,原本在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一个完全无关紧要的殖民地——安提瓜,便成为了文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并完成了连接赛义德“文化与帝国合谋”观点在小说中具体表现的重要桥梁。

从情节发展上来讲,可以将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从时间发展的纵轴上剖析为两部分,如下所述:

第一部分:

范妮被收养到庄园,受爱德蒙关照,逐渐爱上爱德蒙→克劳福德兄妹来到庄园→亨利引诱玛利亚、茱莉亚;爱德蒙爱上玛丽→汤姆回到庄园,并激起大家表演戏剧的兴趣 (戏剧有伤风化);爱德蒙一开始反对,后又妥协并加入戏剧排演;范妮始终反对→戏剧被打断;克劳福德兄妹离开庄园;玛利亚和拉什沃思结婚;茱莉亚随着姐姐一起去了伦敦。

第二部分:

亨利回到庄园,爱上范妮;求婚被拒绝→托马斯爵士让范妮回到朴茨茅斯反省→玛利亚和亨利私奔;茱莉亚跟耶茨私奔;汤姆受伤→范妮回到庄园,并和爱德蒙结婚。

从情节发展的实质上讲,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秩序的打乱与整饬”:克劳福德兄妹的到来,引起了庄园三个小主人各自内心的不平静,汤姆的到来,并煽动大家排练有伤风俗的戏剧,更是打乱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已有的秩序,作为已经订婚的玛利亚和亨利在戏剧里面竟然公开调情、假戏真做,让庄园里的人际关系更加紧张。直到掌管家庭大权的托马斯爵士回到庄园,以快刀斩乱麻般的速度停止了所有的“闹剧”,至此至少在表面上而言,庄园又一次回到了以前的宁静,庄园的秩序在托马斯爵士的绝对权威下又一次得到了恢复。因此第一部分情节主要围绕着庄园秩序的打乱与整饬。

然而庄园秩序的打乱整饬的直接原因是托马斯爵士的离去归来,而维系托马斯爵士的离去归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西印度群岛上的一个殖民地安提瓜的稳定与否,不论小说作者奥斯丁是否愿意承认,情节发展的最终原因最后却不得不落到了原本最不起眼的殖民地——安提瓜岛上。由此我们可以推出:

庄园秩序的打乱整饬→托马斯爵士离去归来→安提瓜岛动荡稳定

由此可以看出,安提瓜岛,一个在原小说中最不起眼的殖民地,却是推动第一部分情节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范妮的经历强调个人道德品性、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而从情节发展的时间和逻辑上来看,显然第二部分的情节发展是以第一部分情节的顺利开展为重要基础的,因此这就决定了被隐藏的安提瓜岛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从整个情节发展的逻辑看,第一部分中的“安提瓜岛”才是推动整部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原因。安提瓜的动荡稳定决定这整部小说情节的走向,而安提瓜——作为19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它的动荡与稳定无不联系着当时的政治背景——19世纪中叶印度刮起了反殖民起义的高潮。因此安提瓜——西印度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以其遭受的帝国主义霸权命运,出现在小说中,作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成为了赛义德笔下连接帝国主义与文化的中间桥梁,透过它在文中的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帝国主义与文化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共谋的痕迹已非常清晰明显。

二、文本细读下“他者”表意力量的呈现

爱德华认为奥斯丁在写作 《曼斯菲尔德庄园》时“把轻描和重涂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1]115也就是说奥斯丁在小说中没有任何对于西印度殖民地或者是“安提瓜”的大量或者精心的描写,每一处都是一笔带过,因而它们的价值意义也因此而被看似轻描淡写的写作策略而被遮盖。

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在小说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作者有两处在重要地方提及西印度群岛,与小说情节发展有关,而在提及“安提瓜”的8处地方,7次都影响着小说情节走向。

提及“西印度群岛”的两处摘文:[2]

(1)托马斯爵士在西印度群岛上的产业将来有没有可能用得上他呢?

(2)再说托马斯爵士的西印度种植场近来遭受了一些损失,加上儿子挥霍无度,境况已不如从前。因此他也并非不想解脱掉抚养范妮的负担,以及将来供养她的义务。

提及“安提瓜”的相关摘文:[2]

(1)嗨,你要知道,要是安提瓜岛种植园还这么收入不好的话,托马斯爵士的手头就会很紧了。

(2)托马斯爵士觉得,他应该亲自跑到安提瓜,以便更好地安排那里的事务。

(3)他是4月份写的信,满心指望能在夏季结束之前将一切事务办妥,离开安提瓜回国。

(4)在索瑟顿度过的这一天,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但对两位伯伦特小姐来说,比起而后不久从安提瓜寄回曼斯菲尔德的那些信件来,却使她们心里觉得愉快得多。

(5)她们毫不怜悯这可怜的人,恨不得他在路上多花一倍时间,或者还没离开安提瓜。

(6)他在安提瓜的事情后来办得顺利快当,他没等着坐班轮,而是趁机搭乘了一条私人轮船去了利物浦,然后直接从利物浦回到家。

(7)托马斯爵士没有因此而感到丝毫不悦,反倒继续谈论跳舞,兴致勃勃地描绘安提瓜的舞会,听外甥讲述他所见过的各种舞蹈。

(8)诺里斯太太搬出曼斯菲尔德,托马斯爵士的生活就轻快多了,他从安提瓜回来的那天起,对她的印象就越来越差了。

如文中两次提及的“西印度群岛”,第一次是出现在安妮的亲生父母决议将自己的一个孩子送去曼斯菲尔德庄园领养,因为庄园有足够的领养条件,安妮才得以在庄园生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庄园年轻的女主人。第二次提及“西印度群岛”时,更是严重关系到情节的发展走向。西印度群岛殖民地的动荡直接引发了庄园的经济危机,而因此安妮很可能被送回以前的家。如果这样的话,情节将会发生质的转折。这里的西印度群岛直接关涉到安妮的命运的发展,它无不影响着小说剧情的走向。再比如文中第2—7次提及“安提瓜”时,其实质都指涉托马斯爵士的离去和归来,关于此,前一部分有具体推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奥斯汀很多次看似不经意地提起一个远离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地方——“西印度群岛”“安提瓜”,其背后都暗含了奥斯汀的帝国意识。因为“既然奥斯丁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提到并且使用了安提瓜岛,读者就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具体地理解所指的历史原子价”。[1]120换种方式说,我们应该努力弄清楚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赋予那样的角色。虽然奥斯丁并没有花大力气去描写安提瓜岛,但是如果安提瓜岛无足轻重的话,她大可以选择只字不提,赛义德认为安提瓜岛本身就隐藏了一定的表意内涵。这种表意的所指,使隐藏在文中的殖民“他者”得以“现身”。

整部小说,看似在写发生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绅士小姐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一故事得以展开并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便是另一个离庄园很远的殖民地——安提瓜岛,不论作者是否认识到类似“安提瓜岛”这样的表意所产生的力量,但是“安提瓜岛”的出现就如同“第三世界”的出现,它的政治意味和历史地位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小说时间发展的纵轴上,以“空间”的视角关照其横截面,不难发现其主体之外隐藏的帝国与文化共谋的痕迹。赛义德通过“对位阅读”的方法,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发现了文本中的“地理、空间视角”以及与文本构成语境相结合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在“细读”的关照方式下,“安提瓜岛”透视出了文本属性与文化生产的关系,历史文化的观照下,其中所产生的“表意力量”更加明显地指涉了隐藏在文中的“他者”——殖民世界,最终在这部看似远离政治意识形态的文本中发掘出了文化与帝国之间无法撇清的关系。

[1](英)弗朗西斯·马尔赫恩.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M].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英)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M].席雨晴,译.北京:华艺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曼斯菲尔德奥斯丁爵士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听音乐也能如此简单 Rogers乐爵士|LA502网络音箱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谈爵士萨克斯基础练习中的若干问题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短篇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