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的改写:《米德尔马契》与古希腊神话

2013-12-12程贤萍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克勒斯盖特多萝西

程贤萍

现实主义和神话是两种完全对立的艺术形式。现实主义的创作基点是现实生活,而神话依靠想象和象征。鉴于乔治·艾略特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而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又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①因此,当我们把古希腊神话和《米德尔马契》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难免被人说成有牵强附会之嫌。事实上,神话不仅是“任何艺术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原始材料”,②它更是“所有文学创作的起点,包括现实主义小说”。③正是因为时空上的不契合,乔治·艾略特在现实主义小说中运用神话因素才具有突出的意义和美学效果。

一、多萝西娅与阿里阿德涅

艾略特对古希腊神话的运用首先表现在多萝西娅这一角色的塑造上。在小说的第19章,叙述者把多萝西娅和阿里阿德涅的雕像放入到同一个画面中,创造了强烈的对照效果。阿里阿德涅是希腊神话中克里特王弥诺斯之女。相传,克里特王宫里有一个迷宫,里面住着一个牛首人。雅典每年必须给牛首人进贡七对童男童女。希腊英雄忒修斯作为贡品来到了克里特,并被囚禁于迷宫之内。阿里阿德涅对忒修斯心生爱慕之情,不忍心见他死于迷宫之中,并给他一把剑和一个线团。忒修斯抓住线头进入迷宫,杀死了牛首人之后循线逃出。他承诺娶阿里阿德涅为妻,却在前往雅典的途中,乘阿里阿德涅熟睡时将她弃于荒岛之上。

多萝西娅与雕像阿里阿德涅被叙述者压缩在一个画面中,冲击着读者的视觉神经。首先,从形体上看,这两个人都是美女。叙述者说道:“阿里阿德涅是古代的美人,虽然没有生命但栩栩如生。多萝西娅则是名副其实的有血有肉的美女。”④其次,从状态上看,两个人都在睡觉。雕像中阿里阿德涅的姿势是斜躺着,结合古希腊神话中阿里阿德涅的经历,我们可以猜测,这个姿势很有可能就是阿里阿德涅在荒岛上熟睡的姿势。而雕像旁边的多萝西娅呢?“她不在看雕像,或许也不在想它,她只是沉浸在梦中似的”。(183)虽然事实上多萝西娅并非在睡觉,却有处于睡眠状态的特征——做梦。这些视觉上的明显并列给人以无与伦比的审美感受。

然而,叙述者对两个不同时空人物的如此安排,决非仅仅是为了给读者以视觉冲击。他是在召唤读者开启他们的视觉联想,调动他们的文学底蕴,挖掘多萝西娅与阿里阿德涅之间的关系。熟悉阿里阿德涅神话的读者很快就能发现,在视觉对应之外,多萝西娅与阿里阿德涅之间的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对应。多萝西娅与阿里阿德涅一样,年轻、美丽、善良,但在爱情方面却都是近视者。阿里阿德涅看不到忒修斯的对她的利用之心,而多萝西娅看不到卡苏朋的自私自大自卑的性格缺陷。与此同时,叙述者还将多萝西娅的命运与阿里阿德涅的命运链接在一起。她们都被人遗弃,最后又都以改嫁为结局。阿里阿德涅被忒修斯遗弃在荒岛之上,后改嫁酒神狄奥尼索斯;多萝西娅被卡苏朋抛弃在塑像厅,后改嫁威尔·拉迪斯拉夫。通过多萝西娅和阿里阿德涅之间视觉和生命历程的对应,叙述者的意图昭然若揭:多萝西娅就是现代版的阿里阿德涅。

二、利德盖特与赫拉克勒斯

“赫拉克勒斯的选择”是经常出现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一个主题。最早出现在希腊文学中,文艺复兴时期为视觉艺术所采用。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十八岁时,赫拉克勒斯来到一个寂静的地方思考人生道路,碰到了“欢乐”和“美德”两个女子,她们要求他在两人之间做一个选择。“欢乐”承诺带给他没有战争,没有苦恼和烦闷的安逸生活;“美德”则许诺赫拉克勒斯一个英雄人生,但必须经过漫长而坎坷的道路。最后,赫拉克勒斯选择了“美德”。通过美德之路,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项伟大的业绩。虽然赫拉克勒斯英勇无比,但他身上也存在着一个令人惋惜的薄弱点,即暴躁的性格和不稳定的情绪。这个薄弱点致使他几次杀人,为此他受到病魔缠身的惩罚。为了消除众神的惩罚,他把自己卖给翁法勒为奴。翁法勒十分欣赏他,恢复了他的自由身。赫拉克勒斯过起了享乐的生活,甚至穿起了女装,纺起了羊毛,他逐渐偏离了早年选择的美德路线。

费厄布拉泽牧师在与利德盖特交谈中,把利德盖特的选择与赫拉克勒斯的选择相对比,暗示了利德盖特与赫拉克勒斯的互文关系。两者的命运同起同落,形成一道共振的弧线。最初,利德盖特和年轻的赫拉克勒斯一样,有着伟大的抱负。他致力于医学事业和医药改革。他不是为了金钱,金钱也从来不是他的目的,而是试图在行医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和寻找治疗疾病的解剖学依据以及生命机体的原始组织,从而在医学史上留下流芳百世的印记。因为看到了伦敦是个“钩心斗角、争风吃醋、吹捧奉承的场所”。 (142)利德盖特因此来到了外省米德尔马契镇,希望外省的环境能让他实现自己的抱负。刚来到米德尔马契不久,利德盖特立马投入到医学事业中。他在布尔斯特罗德开办的慈善医院里义务行医,并推行医药分离改革。不仅把弗莱德·文西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更是挽救了许多米德尔马契贫苦人的性命。利德盖特的医术很快得到了米德尔马契民众的认可。

然而,利德盖特自身有着与赫拉克勒斯同样的薄弱环节。他“情绪往往变化不定”,(145)极易被人激怒。在投票选择医院的带薪牧师一事上,利德盖特在不受他人偏见的左右下,本会投费厄布拉泽的票,但受到伦奇的话语的激怒之后,他立马写下了泰克的名字。在面对婚姻问题上,半个小时前,他还坚持不把结婚放在自己的行程表之中,半个小时之后,他却成了一个已经订婚的人。利德盖特帮罗莎蒙德盘发的情节,让读者不由地联想到赫拉克勒斯在翁法勒纺羊毛的情形。由于同样的薄弱点,他和赫拉克勒斯都在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开始变得虚弱,他的远大抱负失去了实现的可能。最后,利德盖特走入了伦敦,踏入了那个他最初想要逃离的地方。如同赫拉克勒斯选择一样,他最后的选择也背离了最初的道路。

三、卡苏朋与忒修斯

最初,多萝西娅把卡苏朋的“伟大著作”比作一座“迷宫”。(22)在第二十章,叙述者这样描述到:“可怜的卡苏朋先生在狭小的斗室和曲折的楼梯之间徘徊,找不到出路。”(191)在小说文本其他地方,叙述者多次把卡苏朋与迷宫意象联系在一起,借此暗示读者,卡苏朋像忒修斯一样,徘徊在迷宫之中。忒修斯是希腊神话的一个英雄人物。他勇闯迷宫、杀死怪兽、为民除害。这一系列事件,彰显了他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勇敢的性格特征。

小说中的卡苏朋又是个怎样的人物呢?他个子瘦小,脸色苍白,缺乏力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总把他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威尔称他为僵尸,卡德瓦拉德太太用“干瘪”、“骷髅”来形容他,连卡苏朋自己也说他“生活在古人中间”。(15)最显著的体现是,他的《世界神话索引大全》还未完成,他就因心脏病去世了。卡苏朋似乎从来没有获得过强健的体魄。

身体素质的低下并没有在性格上获得补偿。卡苏朋内心阴暗、自卑又缺乏热情,野心勃勃但又胆小如鼠。他日以继夜地研究神话,想写出一本《世界神话索引大全》,却对神话本身没有兴趣,也并未在神话研究的同时,通过与古老故事的对话对生命给予新的思考,从而进行自我反思。因害怕别人发现他外强中干的本质,他不让多萝西娅和威尔帮他整理资料,甚至无法容忍多萝西娅对他的写作进程进行催促。因此,他在自己的四周建立起厚厚的围墙,把自己困在自己建立的黑暗迷宫之中,找不到出路。当多萝西娅向他抛去“阿里阿德涅之线”⑤时,他并不觉得感激,反而认为多萝西娅的行为是对他的莫大讽刺。

忒修斯和卡苏朋都曾处于迷宫之中。忒修斯凭借其身体力量、热烈的心灵以及阿里阿德涅之线逃出了迷宫。而在与忒修斯的英雄事迹的对比下,卡苏朋显得僵死、自私与狭隘,他把自己孤立起来,独自在迷宫中寻找出路。然而,“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的自我,就如同用自己的手托起自己的身体一样不可能,人性的魔性势必在这种精神的迷误中显现”。⑥不管是体魄上还是精神上,卡苏朋的身上都没有了希腊神话英雄的英雄品质。由于身体的不强健与心灵的不热烈,加上拒绝他人抛给他的阿里阿德涅之线,卡苏朋注定是个走不出迷宫的“忒修斯”。

四、结语

《米德尔马契》通过互文叙事策略,建构了小说最基本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把欧洲文学传统和文明编织成了地毯上的图案”,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古老的文本从它所在的历史中释放出来,放到了当下社会的语境之中,从而使两个互文本成为意义不断增值的容器,增强了叙述的吸引力。小说文本中的互文性因素表明乔治·艾略特并非如亨利·詹姆斯所评价的那样,不重视小说的形式,相反,通过小说人物与古希腊神话人物的互文,我们可以看到,在福楼拜和亨利·詹姆斯开始指导英国小说形式之前,艾略特就已经开始了对小说形式的思考。

注释

① Peter.J.Capuano:An Objective Aural-Relative in Middlemarch[M].

② (俄)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M].魏庆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3.

③Jose Ortega y Gasset.The nature of the novel[M].Hudson Review.

④ 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M].项星耀,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83.下文中所有的 《米德尔马契》文本的引用均出自本书,笔者直接在文中给出页码,不再给出注释.

⑤ “阿里阿德涅之线”出自古希腊神话典故,常用来比喻走出迷宫的方法和路径,解决复杂问题的线索.

⑥傅守祥.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化沟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17.

猜你喜欢

克勒斯盖特多萝西
拉姆斯盖特的梵高
兰花养成记
赫拉克勒斯,大力神的苦差事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发现作家多萝西·华兹华斯
人面娇花相映红
亥盖特的梦
意志顽强 气概豪迈
奎妮·多萝西·利维斯文学批评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