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者的声音
——简析、选读王向峰诗作九首

2013-12-12紫穗穗

天津诗人 2013年2期
关键词:丹佛诗化诗作

紫穗穗

智者的声音,是什么呢?写下名句“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丁·海德格尔,曾在其《思想与诗化》,为讲座而作的思考一文中,明确指出——思想与诗化,也是:哲学与诗艺。那么作为诗人日常所写下的诗和诗句,也是通过语言、文字、结构、韵律的综合诗艺,而发出的“智者的声音”,是用语言、文字作为第一载体的个性化思考结果和审美情趣。

作为人,特别是作为某个时代的诗人,只有通过有意识的“沉思”,也就是被哲思的光芒,持续照亮的过程,才能写出真正优秀的诗歌文本,从而坚定地发出“智者的声音”。

《盲歌手》(节选)

Wo bist du, Nachdenkliches! Das immer muβ

Zur Seite gehen, zu Zeiten, wo bist du, Licht?

你在哪里,沉思者?那永远必须时而出发者,

光,你在哪里?光,明亮,就是沉思者;

哲人荷尔德林所写的“沉思者”,也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天地里的真诗人。因沉思,而有光;有光,人类的心灵才会明亮起来。所谓“澄明者”是在它的澄明中澄明自身。这种澄明,在诗化的过程中,既是隐藏的语言表达,同时又是追求“沉思”之后的不断照亮的过程,由此发出智者的声音——凝固于纸面的语言——诗句、诗!

之所以,在解读王向峰的诗作之前,引入了一段海德格尔的有关“思想与诗化”,或简称为“思与诗”之间的哲学话题,是因为诗歌和哲学从来是近邻。而一个合格的诗人,本身就是半个哲人,一个思想家,不然他的诗歌写作生涯,将永远停留于语言的基础技法和浅层的诗艺层面。

天津诗人王向峰,是我的诗歌前辈,现就职于天津图书馆民国文献研究室,长期从事民国文史研究达三十年。他不仅在70年代末期,就和文友一起创办过《新觉悟》文学刊物,并发表诗作;其后陆续出版了《死港与天界》、《王向峰诗钞》等多部诗集;而且,他还涉猎于绘画、雕塑等其他的艺术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让他的诗作题材和领域,和他的工作、阅历和喜好等等密不可分。

现在,我们回头细读他的九首诗作,其第一首《雨夜 梦入大泽乡》,到最后一首《智者的声音》,好像一出精彩的中国古代历史话剧开幕,最后转向一台叩问人生命运的外国舞台歌剧。我们可以从中觅见王向峰诗歌作品的某些特质——立体而严谨的构思,纵横开阖的思虑,散淡简拙的语言,信手掀开的哲思,水到渠成自然安置的结构等。

这九首诗作里,我相对喜欢《在北京南站乘地铁》这首诗,不仅视角新颖,文辞幽默,而且见解独到,观点犀利,可谓是用反讽调侃的语言和技法,透视般的呈现了二十一世纪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和对现代化文明的绝对依赖性。唯有智者,才会内心澄明,心思缜密,才会发出时代感喟和诗意慨叹。

诗人王向峰的许多诗句,质朴、简明,是被理性之光照耀过的抒情长短句。他的《致美国乡村歌手约翰·丹佛》就是这样的一首激情洋溢、欢快悠扬的行吟之歌和抒情之作。其节奏明快、诗句铿锵,回旋往复、清越自然。我听过约翰·丹佛的《高高的落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丹妮之歌》,也译为《安妮之歌》(Annie'S Song),其次还有他的成名曲《乡村路带我回家》、《阳光洒在我肩上》和《上海的微风》等。

约翰·丹佛是美国老牌的乡村歌手,“乡村音乐的代名词”,其唱片曾获24次金唱片奖及4次白金唱片奖。他熟悉农村生活,热爱自然风光。他创作的歌曲大多是赞美大自然和歌颂人间友爱及其美好的情感。其歌词优美,曲调简朴,内容更是清新朝气,蓬勃向上。富有诗意和哲理,所以他拥有“桂冠诗人”的业界美誉。好的音乐人和原创歌手,原本就富有诗性特质。我非常喜欢他纯美的音色,有一度时间很为他着迷。那曲调、那旋律、那声线、那歌词,都优美动人,听之陶醉,引人神往和共鸣。

诗人,惟有真的动情动性和感到疼痛、愤怒时,才会动笔写下那瞬间的眼泪、痛楚感和怒火中烧的诸多情绪。我想说约翰·丹佛的歌喉和声线,一定也曾征服过诗人的心灵,所以他才会在诗歌的结尾处,如此深情撰诉,写道——“而我更想借你那把老吉它/让我们一起飞”。

诗人本真、率性,诗人也重情重义,所以诗人和诗人之间的唱和馈赠,更是一种心灵的贴近和合鸣,在王向峰的诗作《给诗人深耕》里,他勾描了挚友——诗人深耕的一幅水墨丹青:佛相,田园隐者,喜欢乡野农家,自然的生活节奏,这是一个返璞归真的农民诗人形象。我非常喜欢诗中的这两句——“其实你骨子里就是棵老玉米/质朴 阳光 须发飘然”,可谓是传神之笔。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份诗人之间真挚、恬适的友情。现在乡村也在城市化,这让我们美丽的故土乡野都在轰鸣的机器声里,慢慢的消逝。其实人类真正的生活,该是回归自然、亲近内心的慢生活,而非喧哗匆忙的水泥丛林里,机械呆板、物欲横流的快生活。

王向峰的九首诗作里,《吴先生的最后一天》,是一曲冷叙述、镜头语言呈现的人世悲歌,他从人生百态里,截选了一个社会性质的典型案例,这也是现代人在生存压力之下,发生的一幕惨剧,是悲剧人生的一次真实虚构和投影。诗歌创作,若遗忘了当下性,忽略社会性意义的题材创作,仅仅呈现狭隘的个人史和私人悲喜,是不可取的。有时,诗人是预言者和揭示人,必须自觉地站在时代的高处,俯瞰苦难重重的人世间,由此,才能写下影射社会意义的、揭示社会弊端的优秀诗作来。

在《智者的声音》一诗,作者找到了自己,真正值得居住的故乡,那就是——心乡。心乡是什么?或可解释为心灵之故乡,这是历经人世沧桑之后的回归、反省和澄明,这是真正跟从内心的呼唤,回归自性,臻美过程的精神返乡。心乡就是诗人精神居住的终极之地。所以诗人发出了智者的感慨——“心乡,才是唯一值得居住的”地方。这和“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猜你喜欢

丹佛诗化诗作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新词入诗重在“诗化”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Active Resistance of Asia in Globalization Process
美国夏季户外运动用品展在丹佛举办,引发关于关税和运费的探讨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琼·芳登姐妹的爱情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