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浅探

2013-12-10王旗

学习与研究 2013年8期

王旗

【摘要】音乐可以说是贯穿了人一生的载体它无时无刻不干扰着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初始的音乐教育就是以小学教育为基础的。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态结构。所以,在当今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就必须体现出一定的艺术群体意识。

【关键词】音乐美感;完善空间;环境创造

前言:音乐是一种优美的艺术,音乐教学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育,音乐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然而在众多的导向中怎样展示出音乐的独特性,实用性,真正意义上做到美的渗透育人的成功是较难把握的。太多的指示很容易把教学方针导向一个误区,往往认为只要用了新科技或与众的不同教学就已经出新了,已经突破了,已经达到教育教学准则的要求了,很显然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也是盲目的。一味的强调某方面的优势就必然导致其他方面的偏左和激化。现今随着信息产业化的普及与推广教育教学所面临的不单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有学生接受范围程度的因素。在以点覆面的教育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已经不足以服务当今学生所理解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所强调的就不能是单一的方法,内容,形成拓展的路子要更广些,更大些才可以。

音乐可以说是贯穿了人一生的载体它无时无刻不干扰着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初始的音乐教育就是以小学教育为基础的。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态结构。所以,在当今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就必须体现出一定的艺术群体意识。

苏联教育学家班巴斯基说:“要使教学最优化,就必须以辨证的系统的观点来对待教学过程,必须把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成份,师生活动的内外条件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的东西,必须仔细考虑各种可能解决办法,并自觉地从中选择出在当前条件下,教学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最好方案。”因此在音乐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讲求科学的设计:

1设置课堂的情境感染力。给予孩子美的视觉

情境的创设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触觉及探求新知识的内驱力,帮助学生准确思考的方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教学活动获得理想效果。情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互动性及情绪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最忌讳的便是教师的单纯论教。现今的教学虽说是大有改观但还不乏有枯燥性,往往是一节音乐课上半时搞的非常生动,到了后半节时便失去了效应,高潮不能延时这不能不说是失败之处,那么怎样才能使音乐课具感染力呢?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和设置的环节要优化,要设计一个日积月累能达到的目标。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人只对他们的希望感兴趣,当你请求别人做某事时候,请你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他应该这么做”所以教师在和谐课堂细节时就应该改变思维角度即讲求情绪艺术化也要求把握孩子心理艺术化。

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各种电子媒体教学辅助设施,使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以动态的方式呈现每个知识点,信息量丰富,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运用情景教学或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模糊度的问题,给学生以利用原有知识进行分析,推测的机会,允许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规律,规则和方法,而不是简单的从教师或书本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和答案,从中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学习中运用所有美的语言、行为做事。

2以好奇心为主轴横向连接课堂,给予孩子自我完善空间

因为孩子生来就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客观世界充满了探究欲望,凡事都喜欢问为什么。所以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必须在他们好奇的时候给予正面的强化,当堂鼓励、奖赏,往往教师不经意问的表扬就能燃放孩子的自信心更能激发孩子的发言和思维系数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使学生自由自在到张开想象的翅膀。由于学生是文化传递的对象,即文化的被传递者。然而,这种被传递决不是单向、被动的接受“灌输”。学生并非可以进行全盘信息拷贝的光磁盘,而是有着一定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一定的知识水平、智能秉赋,心理性格兴趣爱好的活生生的“人”在文化的选择与传递活动中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自身的主体性和选择性。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知识选择与传递活动中,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智力水平、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及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才能增进课堂的多向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式的纵横交错,往复来回的思维交流。惟有如此,课堂才能真正成为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充满奇妙想象力和创造欲望的殿堂。不光这样学生还能在观察、创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近而用所学的知识弥补完善自我。

3给提问题的学生以安全感。给予学生爱的美感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生理的自由”。因此建立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良好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的创新活动营造一个安全和自由的港湾,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是无须压抑,敢于独树一帜的。所以教师应当表扬鼓励那些敢于用不同与传统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表扬他们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是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师生监视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关系。教师应及时主动与学生沟通,并尽快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利用切磋探讨、畅所欲言的气氛。如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问题,讨论问题不强求站立,让其轻松自如地大胆发表意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不要以教师的自我意识为转移认定学生的好坏,要让学生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

4重视创新与行为。展现艺术的魅力

美育与创新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有关。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般来说,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也强。校园文化展示的是一种感情世界,要使感性的审美活动上升到理性的审美文化,需要教师的启蒙和引导,更需要不断进行作为审美教育核心的音乐艺术教育。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使人们学会欣赏,学会创造。而音乐的欣赏和创造只有运用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才有对艺术欣赏的再创造,从而进入深层的艺术享受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教育也是培养人们想象力的教育。学生通过审美教育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在科技创新、艺术创作、学术交流、环境美的创造、文化艺术活动的设计等方面,不断进发新的火花,从而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校园里的各种高雅的审美文化活动会使学生获得自我表现的良好机会,使他们在学习生活、道德生活中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困惑、失衡得以放松、淡化、超越乃至解脱,从而促使潜能、创造性、个性得到充分的开掘与协调的发展。

5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以音乐教育为核心的审美教育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以音乐教育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有利于防止课外活动中的世俗化倾向,有效地防止某些低级庸俗的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与冲击进入到课外活动中。审美教育渗透,能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向高雅、文明、健康的轨道。审美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在参加各种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释放和宣泄。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学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能量得到释放,某些情感获得宣泄,而且正是在这种释放中情感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万事的伊始都是美的映照,教育更不该是强制与单一,人性的美与爱是火种,传递是责任。在每一堂、每一天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还学会真、善、美,学会待人以诚,给人以美才是教者的重中之重,音乐有爱才动听,生命有爱才完美。育人之道贵以专,美育之道贵以心,持之以恒方可经久亦。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1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