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学练环节 提升课堂效益

2013-12-06强昌义

体育师友 2013年1期
关键词:触球抛球垫球

□强昌义 滕 腾 张 丽

观了各种公开课,也评了多次优质课,笔者总感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课的准备活动及放松整理活动部分下了大功夫,采用的一些方法也颇为新颖有效,但基本部分的学习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枯燥,有的不够科学、合理,致使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的目标达成度不高,与高效课堂相距甚远。笔者通过对下述一案例进行透析,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达到“优化学练环节、提升课堂效益”。

一、情景回放

一次安徽省繁昌县举行体育优质课评比,一位参评教师授课的课题为《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第一次课),该教师示范讲解后,先采用让学生自垫球,(每两人一球),由于是第一次课,学生控制球能力很差,球总是飞向前后左右,学生大部分精力用在捡球上。接着让两个学生对垫,只见球场到处是球,学生捡球时活动范围很大,几个学生相撞在一起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用来捡球,真正用来垫球的次数很少,因而不能很好地掌握技术,学练效果较差,该教师最后的名次可想而知。

二、问题诊断

该教师出现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很多教师在球类教学时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核心是教师们没有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教法、学法等,直接让学生持球自垫、两人对垫,明显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个相对的适应过程,超出了这一限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形。本教材看似不难但对初次接触排球的同学来说,由于他们控制球、支配球的能力即所谓“球感”相对较差,在短时间内达不到上述要求。学生只有通过对技术动作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动作技术的要点(垫球的部位、方向、力量等)并加以适应,经历由易到难这一过程,学习起来才会轻松自如,便于掌握较复杂的技术动作。

三、问题消解

实践证明,象球类部分项目(如排球传球、篮球投篮及传接球等)、田径部分项目(如推铅球、跳高、跳远等)、体操部分项目等等在进行教学时,以辅助练习作为手段,优化学练环节,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益。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为例,按照下列环节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分几次课进行)效果较好。

环节一:体会手臂触球部位

教师依次将球放在学生手臂触球部位(双手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让学生体会手臂触球部位,有效避免部分学生用手腕击球。

环节二:体会全身协调用力

一排学生每人拿一球并双手持球固定于小腹前,另一排学生依次到球前做双手垫球动作,重点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击球位置,一轮后互换。

环节三:垫网兜内排球

两人一组,一人用网兜装排球并置于一适宜高度,另一人垫球,体会手臂触球部位、击球的部位、用力方向、用力大小等,多次后互换。

环节四:原地徒手练习

原地做垫球的徒手练习,体会正确的垫球动作,想象做到“插”、“夹”、“提”。

环节五:移动徒手练习

通过两、三步的移动做垫球的徒手练习,体会正确的垫球动作和正确处理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体会“插”、“夹”、“提”、“移”、“蹬”、“跟”。

环节六:自垫

要求不断提高控制球能力,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垫球高度由低到高。

环节七:一抛一垫

二人一组,相距4米,一人抛球,另一人垫球。要求抛球由到位向不到位变化,抛球距离由近向远变化,抛球弧度视垫球者掌握技术程度不断变化。体会“插”、“夹”、“提”、“移”、“蹬”、“跟”,多次后互换。

环节八:二人对垫

二人一组面对面站立,相距3—4米,连续对垫。要求随时做好垫球前的准备姿势,并快速起动和移动,保持合理的位置进行垫球。二人之间的距离可由近到远。先练习原地对垫,再练习移动对垫。

环节九:三角垫球

三人一组,分别站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相距3—4米,互相垫球。要求身体面对出球方向,把球放在身体前面。

四、结语

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体验动作要点,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帮助学生明确动作,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便于提高动作质量。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后一环节在前一环节基础上进行,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学练情境下掌握技术、获得技能,以提升课堂效益。

猜你喜欢

触球抛球垫球
足球变向控球,你会了吗
运用排球攻防技术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教学策略
抛球机的介绍及运用方法庞见维
“分段式”方法助学生掌握足球运球绕杆技术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法与学法
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开展触式橄榄球运动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提高排球自垫球技术“四策略”
爱上抛球运动
垫球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