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管理领域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图示法探索

2013-12-02夏保成

关键词:脆弱性危险研究

夏保成

(河南理工大学 应急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安全管理领域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图示法探索

夏保成

(河南理工大学 应急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图示法是安全管理学科研究社会脆弱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廓清社会脆弱性及相关概念的定义阈和内涵,而且对安全管理的系统构造、运行机理、脆弱性与其它因素的相互关系等各种复杂繁冗问题,能直观、准确表示,便于认识和掌握。结构图法、流程图法、关系图法、地图法和坐标法的使用,推进了社会脆弱性研究在深度、广度和清晰度层面的展开。

安全管理;社会脆弱性;图示法

图是人类语言之外表现思想的另一重要工具。图示法在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中应用比较广泛,对解析系统构造、运行机理、逻辑关系等各种复杂繁冗问题,能够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转语言为形象,清晰明了、科学准确,成为便捷有效的研究方法。在安全管理学科分析社会脆弱性,引进和使用图示法去解析概念内涵和相关学科关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便于认识社会脆弱性的构成成分及存在条件,而且可以轻易廓清社会脆弱性与相关概念的义阈和关联性,最终有助于对社会脆弱性本质和它在安全管理学科中地位的把握。

一、结构图法:认识事物的构成成分和整体性

结构图是展示一个事物内多种元素的构造关系。在研究社会脆弱性的时候,首先涉及的是社会脆弱性的概念。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该学科诸多学者长期潜心研究、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的结果,是对该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和内涵的高度概括。社会脆弱性概念起源于脆弱性的概念。脆弱性研究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虽然其概念有林林总总数十种表述,但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承灾体对危险的暴露度和敏感性。承灾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指一个系统(如生态系统、供电系统),也可以指一个单元(如一栋建筑物、一个大坝)。但不包含社会单元,不用来考察与危险作用的社会后果。

图1说明了脆弱性的构成要素和存在的条件。脆弱性是指承灾体的脆弱性,由对危险的暴露度和敏感性两个部分构成;它是相对于危险而存在的——是其存在的条件。

从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承灾体的身份和所存在的条件、环境有了重大改变。社会的因素和生态的因素交织融合,承灾体处在社会生态系统(the socio-ecological system,SES)内,影响承灾体脆弱性的因素大大增加,而且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人生活的三重环境——然环境、治理环境(governance context)和文化环境(含血亲环境),都是产生脆弱性的因素,影响到其内涵的变化。

首先,承灾体身份发生了变化。它指的是社会单元,可以是家庭、社区,也可以是组织、行政区划。其次,社会脆弱性存在的条件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单独指所谓的危险,也包括通常不被认作危险的因素,比如粮食或石油价格上涨、气候变化,同样引起社会单元的变化,科学界把这些因素统称作“扰动”(Perturbations)。并且,在没有明确扰动的平时,外界条件也会对社会单元的运行和生存产生压力,即所谓的“应力”(Stresses)[1]。最后,脆弱性的内涵发生了改变。作为一个社会单元,具有自我保护和维护生命能力的一整套机制,体现为对外来扰动和应力的响应能力,包括预警、对抗和承受的能力[2]。另外,社会单元自身组织的坚固程度(鲁棒性)也是社会脆弱性应该考虑的因素,因为组织自身在出现构造缺陷和器质性病变时,其代偿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如何也是其脆弱性的反映。这样,对一个社会单元来说,其社会脆弱性的客体既包括了外部的扰动,又包括了内部的响应能力(对外部扰动而言)和组织的坚固程度(对自身而言)。由此,可以用图2表示社会脆弱性。

图2显示,作为社会脆弱性的主体(社会单元),其脆弱性的构成有内外双重因素,分别是相对于外部扰动和应力的暴露度、敏感性和响应能力,以及相对自身的内部组织的鲁棒性。此外,作为社会脆弱性的客体,则由随机的扰动和常态的应力构成;而扰动具有的多方向性,也在图中展示了。作者将自然科学界对脆弱性的认识与社会科学界对社会脆弱性的认识结合起来,加上作者对社会单元自身系统鲁棒性的认识构建图2,能够反映或包含学术界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成果,可以实现对社会脆弱性概念的内涵和存在条件的完整表达。

关于社会脆弱性的多面性本质和内涵,学术界有各种认识。综合起来,是从社会、系统、物理、文化、组织、制度、领土和经济8个方面来解析社会脆弱性[3]。Parker等人把这8个方面的社会脆弱性认识用一幅钻石图形的8个面概括表示出来,使读者对社会脆弱性研究展开的领域一目了然。

图3的8个面所代表的内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关系。下边的3个相对大点的面代表了社会脆弱性的基础原因,上面的5个面代表的是相对表象的原因。

将社会脆弱性的多面性以钻石形结构表现,其寓意是这8个方面是社会单元的社会脆弱性的不同构成脉络,具有共生性和不可或缺的系统性,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将社会脆弱性完整地体现出来。可见该图形对社会脆弱性是形和意的双重表达。

在结构图中,最宏观的是表示一个学科的整体框架。它建立在对某个学科的深入认识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由学术大师总结、归纳、构建出来,是一项高屋建瓴的工作,这样的结构图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欧盟支持开展的第7框架项目(Seventh Framework Programme ,FP7)组,在“脆弱性测量的一般概念框架”的报告中,建构了非常系统、科学的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整体方法理论框架。从左部分看,清晰而准确地表示了环境、危险、社会、脆弱性、风险的关系;同时,通过风险管理与适应性的等价关系连接,引导出右部分适应性内容,并且将适应性建设的内容(危险干预和脆弱性干预)和对风险作用方的式也做了充分展示(图4)[4]。

由上可见,结构图是建立在对展示的概念或体系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之上的。构建时需要梳理涉及的各种元素,把它们按照认识模块组织起来,用图的各种元素(基本形状、箭头、符号、线条等等)来表示它们的构造关系。重点是实现该构造结构的合理性、关系的准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小结:结构图是对事物的整体性和构造的认识,在解析和展示事物概念、构成方式、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具有简单、清晰的效果。特别是在分析社会脆弱性形成和治理问题的时候,可以把整个项目内容规整为一幅框架结构图,以展现整个研究的内容和思路。当然,那是一项更复杂、更宏观的工作。

二、流程图法:展示事物的发展脉络和工作环节

一般情况下,事物的进程都是依时间顺序展开的,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呈现阶段性变化。以时间顺序作为逻辑脉络,把阶段性和各阶段的基本特征(或工作内容)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就是流程图法。

流程图构建的方法是:第一,确定和掌握一项工作的全过程;第二,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全部工作内容;第三,找出任务节点和时间节点;第四,把任务节点(有时也需要时间节点)表示为流程。

在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出版的关于脆弱性与能力评估(VCA)的系列手册中,把脆弱性与能力评估的内容和过程归纳为3个层级、12个步骤,包括了从对一个社区的现场调查到采取脆弱性治理行动的全部工作内容,根据时间顺序决定的工作步骤,可以将其转化为流程图来表示。

图5 的VCA流程提供了对社区做脆弱性与能力评估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步骤,既是一个路线图,又是工作内容的阶段性和环节(步骤)的展现,是为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常常在风险评估的工具包中使用。

在社会脆弱性研究中,类似的或相近的展示流程的图示法也可时常见到。如伯克曼的脆弱性概念阈的拓展过程图[2],虽然展现方式与一般的流程图不一样,但本质上也是流程图范畴。

在图6中,伯克曼把半个世纪的学术界关于脆弱性概念的发展过程做了5级展示。不仅揭示了概念阈的变化,还揭示出从一般的脆弱性概念到社会脆弱性概念的进化历程。特别重要的是,这5个层级,不仅是发展阶段的变化,同时还是不同流派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侧重所在,为脆弱性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宏观概貌图。

小结:流程图是对一项工作(事物)的进展(发展)过程的展示,要求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工作(事物)的逻辑进程为脉络,以内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环节,同时展现工作(事物)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的内容。

三、关系图法:认识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社会脆弱性,要考虑多种因素在形成和影响社会脆弱性方面的作用,比如危险、应力、响应能力、暴露度、康复力、适应性等等。分析这些因素,用文字的方法阐述,逐个解析其与其他因素的复杂关系,即使作者表述得很清楚,也难以让读者很快全面、准确理解作者的全部思想。关系图的使用则在文字表述外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路径。

集合论中使用的维恩图,在表现社会脆弱性的含义方面把各种因素的关系展现得直观而明确。图7是一个社会单元脆弱性的暴露度的维恩关系图。

根据图7可见,社会单元对外部危险的暴露度关系基本上有三种:A关系,某种危险对特定社会单元没有影响,也就是说,该社会单元对此种危险的暴露度是0。这种情景如台风对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相关度。B关系是一个社会单元对某特定危险的暴露度不是0,也不是1,而是在0和1之间。二者有部分的直接相关度(阴影部分),如北京市与城市洪水的相关度。C关系是一个社会单元对某特定危险的暴露度是1(100%),危险的全部影响都会作用于社会单元(阴影部分),如“9·11”事件对纽约市的相关度。

当然,图7是最简单的维恩关系图,只代表了2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常常用到的是3个或更多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仅3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图就会以以下多种形式出现:

使用图8的3元素关系图去分析社会脆弱性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既能够导引分析思路,也可以确保各种关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达到全面、科学的结果。

除了维恩图外,表示相互关系的图示还很多,比如图1和图2在看作结构图的同时,也可以看作关系图,因为它们展现了承灾体与危险、社会单元与扰动之间的关系。

关系图的构建是建立在对各种元素之间关系的准确认识基础上的。着眼的是若干有关联性或可能关联性的元素在不同情况下准确关系的确定。与结构图相比,关系图构建的过程相对简单,但实践中往往需要一组关系图才能廓清一个研究目标内各种因素之间的全部关系,如图8所示,若不注意容易遗漏。

小结:关系图是若干元素之间关系的确定性表现,一般用于对各元素的相互关系做定性表示,也能够加入形状大小、覆盖面积、彼此距离等参数对其做定量性指示。制作关系图的过程就是分析元素之间关系的过程即研究的过程。以关系图为先导去分析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复杂问题的便捷方法。

四、地图法:展示一个地域的某种脆弱性元素的分布情况

地图法是通过把特定种类的数据以色彩、线条、符号、数字等形式对应性地标注在研究对象的地图上,显示该对象(地域)的某种性质空间分布的方法。在研究社会脆弱性的空间分布中使用得非常普遍。

社会脆弱性的地图法的应用过程是:第一,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的社会脆弱性内容。第二,选择和研究社会脆弱性的指标参数,得出相对精确的值。如果是多个指标,要按照合适的方法计算出其综合参数值。第三,梳理社会脆弱性指标参数的空间分布。第四,将不同的值以色彩、符号、线条、数字等形式在地图上对应标出。

美国学者Susan L. Cutter 和 Christina Finch在对美国长期的社会脆弱性做比较研究中,选取了社会经济地位、发展、年龄、乡村、种族与性别作为参数,根据时代的发展,设置了动态的不同权重,如1980年的各项参数的权重分别为:社会经济地位13.9、发展13.4、年龄10.3、种族8.8、性别6.4。1990年以后,不仅权重不一样,连参数也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乡村一项。把各个区域的参数综合打分以后,根据分值分为5个层级,把大于-1、小于1设定为中数,最低小于-2,次低位于-1和-2之间,最高大于2,次高在1和2之间,每个层级以一种颜色为代表,从最小脆弱性到最大脆弱性,分别以深蓝、浅蓝、白色、橘红和红色来代表,标注在美国50个州的地图上,形成美国社会脆弱性指示图。[5]

用地图法既可以如图9表示综合的社会脆弱性指标,也可以只表示1项或2项指标;可以用颜色来表示相对的脆弱性层级,也可以用数字表示精确的脆弱性指标;还可以用线条圈起来表示某个范围的脆弱性关系。

小结:地图法是社会脆弱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分析社会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时最直观、有效,对需要做出决策的政府官员和一般读者来说,其包含的信息非常易于理解和掌握。

五、坐标法:对脆弱性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在参考系中的形象表示

在研究变量之间关系时,最科学、最精确的方法是模型法。但是,要把一个模型代表的变量关系形象展示出来,就要利用坐标法。同时,坐标法也可与统计法结合使用来倒推模型。如图2所示的社会单元的社会脆弱性结构,把其中的三个变量暴露度、敏感性、响应能力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的方法分析,确定相关关系。发现暴露度、敏感性与风险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响应能力则与风险呈负相关关系。为了便于在一个坐标系中表现,将响应能力替换为它的对立面“准备缺乏度”,从而与风险也成为正相关变量。将这些正相关变量关系可在坐标系中如图10表示[2]。

在一个社会单元中,脆弱性(OA)、危险(OB)和准备缺乏度(OC)的值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获得,然后再在坐标上标注,那么,△ABC的面积(阴影部分)就是三种变量决定的风险大小。同样,△AOB、△BOC、△AOC也分别代表了脆弱性和危险、危险和准备缺乏度、脆弱性和准备缺乏度与风险的因果关系。

小结:坐标法以x=ky的基本坐标系为依据,可根据研究对象的需要设定自己的参考系,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根据模型或统计数据得出,以线、图或数字展示,便于理解和认识。

在安全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中,图示法使用非常广泛,种类也很多。除了上面列举的分析社会脆弱性常用的5种之外,还有推理图、进程图等方法,都是推进社会脆弱性研究在深度、广度和清晰度层面展开的重要方法。

[1] GILBERTO C. Gallopin, Linkages between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adaptive capacity[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6(16): 294-295.

[2] JORN BIRKMANN(ed). Measuring Vulnerability to Natural Hazards:Towards Disaster Resilient Societies[M]. Tokyo: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2006:19.

[3] SUE TAPSELL, SIMON MCCARTHY, HAZEL FAUL-KNER, MEGHAN ALEXANDER, Social vulnerability o natural hazards[R]. CapHaz-Net WP4 Report, Flood Hazard Research Centre-FHRC, Middlesex University, London, 2010:5-6.

[4] EUROPEAN COMMISSION DG ENVIRONMENT. Met-hod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Europe, Seventh Framework Programme Cooperation Theme 6 - Environment, D 5. Generic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vulnerability measurement[R].2011:6.

[5] CUTTER S L, C FINCH.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Social Vulnerability to Natural Hazard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8,105(7):2301-2306.

[责任编辑 谢定均]

TheDiagramApproachestoSocialVulnerabilityResearchinEmergencyManagement

XIABao-cheng

(EmergencyMannagementSchool,HenanPolyteche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The diagram approach is the useful methods to research on social vulnerability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It is not only helpful to define the territory and contents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but also convenient to explicate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the mutuality between social vulnerability and other factors. To utilize structure diagram, flow chart, relation schema, mapping and coordinate may push on the the deeper, broader and clearer study on social vulnerability.

emergency management; wocial vulnerability; diagram

2013-01-06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YJAZH091)。

夏保成(1957—),男,河南温县人,教授,博士,从事公共安全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E-mail:xbc@hpu.edu.cn

X92

A

1673-9779(2013)02-0143-06

猜你喜欢

脆弱性危险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喝水也会有危险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
拥挤的危险(三)
基于电流介数的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