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商务口译教学中译前准备活动的设计

2013-11-26何葆青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活动

何葆青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东广州 510180)

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跨文化和多任务语言操作活动,口译工作对译员的语言、技能、知识面以及心理素质都要求很高[1]。译员可能面临的场景和任务包罗万象,涉及各种行业、各类话题,有人说口译员需要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并称之为“全才里面的专才,专才里面的全才”,但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为了能够胜任特定的口译任务,译员需要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就着手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商务口译教学设计中,译前准备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口译技能与策略让学习者熟知并加以训练,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养符合职业标准。

1 译前准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首先,口译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译前准备有其必要性。口译(interpreting,也称interpretation)是一种通过听取和解析来源语(Source language)所表达的信息,随即将其转译为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的语言符号,进而达到传递信息之目的的言语交际活动。口译工作具有即席性(extemporaneousness)、紧张性(stressfulness)、独立性(independence)、多面性(miscellaneousness)和综合性(comprehensiveness)等特点[2]。译员在口译现场没有时间查阅字典和资料,也不能对“一次性”的听辨内容进行字句上的反复思考和推敲,只能独立地面对和承担任务,严肃的现场气氛往往会给译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中的口译不会只围绕语言和口译技巧展开,会涉及各行各业的知识,如果没有行业背景知识并掌握相关的术语,对翻译内容一知半解,即使语言基本功再扎实,口译过程也将会困难重重,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失误。

其次,语言学的一些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也从侧面论证了译前准备的重要性。根据图式理论(Schemata)和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Kramsch 2000),我们知道知识是有结构的,对新知识的理解必须基于背景知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在接受新信息时才会建立起联系。一方面,译员通过准备活动对相关口译内容进行了预热,口译中遇到的语言或词汇如果非常熟悉,那么口译理解的过程会缩短,译员的注意力可以向其他环节分配,便于译员更从容地完成工作。另一方面,译前准备还能帮助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进行语言和情境方面的预测。特定的口译场合、主题、对发言人个性、生活经历的了解有助于译员准确预测语句结构、语段的衔接和过渡,乃至把握整个发言的内容,从而很好地掌控口译现场[3]。

此外,做好译前准备是译员工作态度认真、工作作风严谨、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口译任务圆满完成的前提和保障。口译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译员应当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次翻译任务,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

2 译前准备的内容

2.1 了解商务活动的概况

译员在接受商务活动口译任务后应首先着手了解商务活动概况,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参与活动各方的背景或公司概况及活动的各项安排。

2.2 了解活动主要参与人的情况

译员应主动了解活动主要参与人的名字、身份以及背景资料等。如果主要发言人为外籍人士,这项准备工作对译员尤为重要。如有可能,译员应在正式开展口译工作之前就先与发言人进行沟通,了解其口音特点、吐字清晰度、用词偏好以及在活动中将要阐述的观点与思想等。

2.3 口译主题准备

商务口译工作所涉及的话题是千变万化的,译员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商品名称、商品背后的技术以及不断更新的企业文化和贸易手段等。当口译任务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时,译员应在事前做好主题准备,包括学习特定词汇、术语行话和了解有关的技术原理等。

2.4 其他准备

译前的其他准备工作还包括熟悉场地和讲话设备、配备现场口译工具如纸笔、了解礼仪和着装方面的要求以及做好体能上和心理上的准备等。

3 译前准备的活动设计

与以商务英语为专业的本科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具有更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教师在对其进行译前准备策略训练时,可通过预先设计各种活动,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综合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以及讨论、竞争协作策略等多种教学手段[4],培养学生对译前准备的认识、理解,最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表1列出了笔者在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在该设计中,活动1和2都属于发现式学习,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获取知识,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归纳来获得一般法则,并用之来解决新问题以及发展探究能力。活动3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创设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

表1 译前准备教学活动设计

两组学生听力能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活动1的预期结果为A组(有译前准备)优于B组(无译前准备),学生可以深切体会译前准备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与作用,帮助他们找到降低口译难度从而缓解现场口译工作心理压力的最佳方案。活动2和3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译前准备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开展活动时,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详见表2),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以及显示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和方法等。

表2 活动任务设计

4 译前准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译前准备教学设计及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通过学习者特征分析,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高职高专学生在起点能力以及学习风格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有较大的区别,教师应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5]。例如,在活动3最后阶段,教师在课堂上模拟相关任务情境让学生完成相对应的听力与口译练习时,练习方式可根据学生口译课程的进展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难度上的调节,从多项选择、回答问题、复述、翻译到模拟现场口译等。

4.2 活动内容应突出实用性和时效性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选择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同时注意教学材料的时效性[6]。比如上述活动中的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不同的地点举行,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教师就要相应地更新其教学内容。

4.3 教师应注意进行角色转换

在任务式教学中,教师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只需适时引导,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

4.4 在译前准备教学活动设计时,不能忽略口译的长期准备

教师应提醒学生打好基本功,全面发展中英双语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告诉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就必须不断学习、总结,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译前准备是口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顺利完成现场口译的前提和保障。译前准备功夫到家,将大大提升口译员的工作信心及工作质量。教师在进行译前准备教学活动设计时,应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利用真实材料,通过任务活动的设计,要求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体验和领悟译前准备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译前准备的工作方法。

[1]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3-65.

[2]徐小贞.商务现场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3.

[3]王静.口译准备阶段的动态语境要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0):72-76.

[4]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3-115.

[5]韩戈玲,陈丽莉.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界,2011(1):72-80.

[6]徐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口译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学术月刊,2008(2):82-84.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