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体周围炎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研究分析

2013-11-22王好红郭英娜王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0期
关键词:植入体基台牙槽骨

王好红 郭英娜 王刚

种植系统主要由植入体、基台以及上部结构组成,该系 统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对于局部牙齿或全口牙齿缺失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种植体植入后常常出现周围炎症,该炎症的发生除与患者自身的因素(比如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系,还于患者口腔内牙周环境关系密切。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反应种植体周围炎症的临床指标差异性,探讨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之间的临床关系,现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以来将在本院进行种植体修复的30例后牙缺失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共植入ITI种植体38枚;选择在本院治疗的后牙缺失的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共植入ITI种植体34枚。

1.2 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入选条件 首先患者种植体植入的时间应在4个月左右,并且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应用抗菌药物;其次患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上,牙周组织的炎症与其破坏的程度应该保持一致;再则患者已经进入系统治疗期,病情控制较好,全身健康,无慢性疾病。

1.3 临床对比指标 种植体植入4个月后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①CT多平面重建,通过重建可以直观的观察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改变。②积液量的采集:主要是通过试纸条,将试纸条插入种植体周围,检测前后重量。③种植体周指标检测,主要在每个种植体近、远中两个位点进行检测,检测的指标及其记录的标准:a.改良菌斑指数:0表示无菌斑、1表示探针可见菌斑、2表示肉眼可见菌斑、3表示可见大量软垢;b.改良牙龈沟出血指数标准:0表示探针未见出血,1表示点状出血,2表示线状出血,3表示自发出血。④种植体周围袋探诊的深度,以5 mm作为与健康组的阈值比较。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对比(±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aP<0.05

?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已CT曲面重建作为诊断标准,观察种植体钉与基台连接处牙槽骨密度改变,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骨质密度变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者。

治疗组患者种植数为38枚,种植体周围密度明显减低的19例,占50%,对照组34枚,出现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密度明显减低的患者5例,占14.7%。

3 讨论

3.1 种植修复技术 种植义齿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临床认可,该技术不但能够完美达成患者美观、舒适的临床效果,而且对于临近牙齿的损伤较小,固定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2]。该技术主要是由植入体、基台以及上部结构组成。植入体:主要用来植入患者牙槽骨内的结构,其材料主要是由钛金属组成。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钛金属做成的植入体能够产生良好的骨吻合面,增加其稳固性能。基台是种植体穿过软组织的部分,通常用螺丝将它固定在种植体上。它可以采用预制部件,或者使用个性化制作的部件。上部结构:指修复体通常所具有的冠、桥、支架、附着体等结构。3.2 种植体周围炎常见原因分析 ①牙周炎: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造成种植体周围炎的周围微生物的种类与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的病原菌相似,这表明种植体周围艳的致病菌是由牙周炎的患牙转变而来的。②糖尿病 研究表明,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快速血糖≥126 mg/d),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可高达64.6%。③吸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其种植体周围黏膜的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均较不吸烟者增加。

[1]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32.

[2]宿玉成.现代口腔种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4.

猜你喜欢

植入体基台牙槽骨
前牙种植基台的临床决策
——Lights决策树
基台与螺钉对基台—种植体界面连接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修复基台经循环加载后的扭矩丧失和基台沉降
人工耳蜗术后严重皮瓣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处治效果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45例种植体基台螺丝失能情况回顾分析*
3D 打印下颚骨植入体设计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