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差异性研究

2013-11-18吕传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苏中毕业生

徐 斌,吕传振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 211169)

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应立足本区域,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本地区的发展。本文将根据对毕业生协议单位的研究,分析毕业生在就业地域、专业、性别上的差异和特点,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就业给出指导与建议,为就业指导部门的就业指导与培训提供可借鉴的数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市某高等院校民办二级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该学院的毕业生全部来自于江苏地区,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的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所以该研究的代表性仅限于江苏地区的高校。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为基础,结合问卷调查法进行补充。内容分析法以客观存在的文字记录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分析结果用统计数字描述[1]。在实践中,以招生与就业指导部门收到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为内容分析基础,分别建立第一级别的项目和第二级别的分析单元;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2 差异性统计与分析

2.1 协议单位地域类型差异性分析

该学院本科毕业生因属民办本科,所有毕业生都来自于江苏地区,其地域类型受到了限制,但这更有利于分析毕业生就业区域的差异性。江苏省政府在“十五”规划时依据江苏地区区域发展的现状把江苏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其中苏南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苏北包括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五市[2]。毕业生协议单位地域在苏南的占61%,协议单位地域在苏中的占21.3%,协议单位地域在苏北的占5.5%,这说明毕业生毕业后大多集中在苏南地区的南京、苏州、常州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才需求旺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智力支撑和合理分布,该校的毕业生大多在苏南地区就业,尤其以南京为主,这符合该高校的南京战略,为南京本地培养了优秀人才;但对其他地区来说,其人才竞争力将有所降低。

2.2 专业就业区域差异性分析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于人才聚集的程度和人才聚集效应发挥的效果,但区域人才聚集力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要受到该地区经济实力、生活水平、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经济实力是人才聚集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区域人才聚集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区域人才聚集力中占据重要地位。专业情况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区域选择,但这种状况并不是很明显。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各个学科专业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反映了专业的科研水平,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表1中,可发现在协议单位地域类型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和服装设计与工程3个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在苏南地区就业的比例都达到50%以上,而在苏中、苏北就业的毕业生相对较少,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没在苏北就业的毕业生,但这和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区域选择一致。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就业岗位多、选择余地大等因素吸引了毕业生在此就业,但某个地区人才的过分聚集也会导致毕业生竞争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等问题。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未就业的毕业生达到12%,财务管理专业未就业的毕业有11%,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没有未就业的毕业生;这说明艺术类的毕业生就业好,但在苏中地区就业的比较多,通过调查发现其就业的企业大都是一些服装企业,这和其人力密集型的企业特征有着紧密联系;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仍然有一些未就业,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已经有意向单位,但还处于观望状态,他们希望能够进入一些层次更高、薪水更丰厚的企业工作。

表1 地域就业调查表

2.3 性别因素差异性分析

除了关注毕业生在协议单位就业区域、专业方面的差异性外,研究者也关注毕业生性别因素导致的差异,这其中包括女性的就业率、就业层次方面的信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女性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女性也成为市场的重要人力资源。通过观察表2,发现男性未就业的比率为14.8%,女性未就业的比率为6.8%,女性的就业率要比男性高,但差异不是很大。女性一般在找到新的岗位后都会去试一试,即使岗位不合适也不会主动去调换,稳定性相比男性高;在就业区域方面,男性和女性在苏南就业的比例都达到了50%以上;而女性在苏中的就业比例高达28.2%,说明女性没有男性挑剔,在就业意愿上她们更加强烈。

表2 性别就业调查表

3 结论与建议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并且这些地区具有人才聚集的特点;地区经济越发达,该地区高层次的人才就会越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的贡献相应也会越多。因此,政府要提高本区域的人才聚集力,完善促进区域人才合理分布的政策、法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4];地方性院校要根据本校实际资源,立足本地需求为自身培养人才,促进当地经济、科技方面的发展。专业的不同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影响,有些专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其他专业就比较好就业,一些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院校要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详细、适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与众不同、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性人才;最后,就业与指导部门要对毕业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毕业生良好的择业心理,不要过分挑剔,做到先就业再择业。

[1]陶保平.研究设计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6-158.

[2]沈山.江苏省经济地域划分与空间组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3):6-8.

[3]牛冲槐,唐朝永.中国区域人才聚集力比较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7(4).

[4]崔海涛.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5):102-103.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苏中毕业生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