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退化天然林种群结构研究

2013-11-17伍洪营陈东立

绿色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径级样方天然林

伍洪营,陈东立

(1.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四川 西昌615000;2.四川农业大学 城乡建设学院,四川 都江堰611830)

1 引言

四川盆地西缘地区由于建国以来大规模的采伐利用、过度放牧、陡坡开垦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国内外在森林退化和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1,2]。开展对该地区退化天然林的种群结构研究,为该地区天然林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彭州境内,东经103°40′~104°10′、北纬30°54′~31°26′之间,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6℃,气温年际变幅为13℃,年积温5764.4℃,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76d,日照1188.4h,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32.5mm,相对湿度83%。全年平均降水最多的是7月份,为237.3mm,最少的是12月份,为5.5mm。该区域不仅植被发育完善,种类繁多,而且形成明显的垂直带谱。根据《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名》记载,该区域植物种类达1770种,其中种子植物139科1619种,属世界分布的有47科227种,中国特有22属30种。

3 材料与方法

3.1 样地选设和调查方法

研究样地设在四川省彭州市林场内天台山工区。采用空间退化梯度代替时间退化演替序列的方法,采用典型取样法,在具有代表性的、受人类干扰较少的天然林设定样地,天然林群落样地由21个30m×30cm乔木样方构成,在乔木样方内设5个2m×2m的灌木样方和5个1m×1m的草本样方,样地分布海拔范围为2200~3200m。

样方调查:记录该样方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GPS经纬度、受人为干扰状况等环境因子。乔木层进行每木调查(包括记录树种,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等);灌木层记录灌木种类,株数、高度、盖度;草本层记录草本植物种类、数量、高度、盖度、多度、聚集度等。

3.2 计算方法

物种的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指标,它较全面的反映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3],本研究中物种重要值采用:

4 结果与分析

4.1 天然林物种组成特征

在对天然林植物物种组成调查中,共收集到天然林植物物种90种,隶属于48科,76属。其中,草本20科27属29种,灌木18科27属35种,乔木15科21属23种。调查区域内发现蕨类植物3种,藓类植物1种,蘑菇1种,菌类1种。

从天然林草本层植物种类组成来看,含5种的科只有百合科,含2种的科有凤仙花科 、茜草科,其于为单科种植物。单种的科、属居多。出现的频率看,凤仙花、鳞毛蕨、冷水花、锯锯藤、禾草在各样地内都有分布,分布范围最广,说明这几种草本植物比较适应于天然林下生存的环境。

灌木层植物种类组成中,含8种的科有蔷薇科,含4种的科有卫矛科,含3种的科有忍冬科、五加科、虎耳草科,含2种的科有木通科,只含1个种的有13个科。天然林下灌木层主要常见植物有藤山柳、箭竹、毛溲疏、石枣子、白叶莓、掌叶梁王茶、大乌泡,在样地内出现频率都在40%以上。

乔木层植物种类组成中,含5种的科有蔷薇科、含2种的科有桦木科,其余为单科种植物。常见种有尾叶樱、多脉榆、柳叶栒子、房县槭、尖叶稠李、大叶椴、红桦、楤木、川陕梾木、白蜡树、中华槭、灯台树、垂枝泡花树、云南山楂、枫杨。这些树种为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表1)。

4.2 天然林优势种群组成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是指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4,5]。天然林群落优势种通过计算天然林树种的重要值,并依大小排序来确定。

表1 天然林林下乔木层植物主要成分

通过计算得出,天然林乔木树种重要值最大是红桦,其值为11.67,其次是房县槭,重要值为10.31。重要值在5以上乔木树种还有5种树种,分别为褐毛溲疏、大叶椴、大叶腊莲绣球、多脉榆、尾叶樱,它们的重要值分别为7.79、7.76、7.51、6.95、6.62。这7种乔木树种占乔木层总种数的21.21%,它们的重要值之和为58.61,构成天然林群落的优势种。从7个主要种群代表的样方中3296株个体,占样方中植株总数的61.35%,已基本能表现天然林森林群落的主要特征。

4.3 优势种群大小结构

群落的年龄结构,采用以径级代替年龄来分析群落的结构与演化趋势。将调查样地内优势树种按胸径大小加以整理,以树种胸径5cm大小为1个径级龄,将天然林主要优势树种现存个体标准化后用径级龄表示,结果见图1。从天然林优势种群大小级结构分析,优势树种结构可以分为了3种类型: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

图1 主要优势种群大小结构

从天然林优势种群大小级结构分析,红桦树种的立木株数主要分布在Ⅳ径级,Ⅰ、Ⅱ径级立木株数分布较少,表明红桦种群大树所占种群个体总数比例较大,幼树在红桦种群内分布较少,林下未见更新幼苗,种群天然更新困难,为衰退型种群。从房县槭、褐毛溲疏、大叶腊莲绣球、多脉榆种群大小结构看,幼树(Ⅰ、Ⅱ径级)所占种群个体总数比例较大,林下有幼苗分布,能进行天然更新,随着径级的增大,立木株数逐渐减少,种群更新状况较好,属于增长性种群。其中房县槭、褐毛溲疏的径级结构中,幼苗、幼树所占种群占种群个体总数比例较大,天然更新状况最好,作为天然林演替的先锋树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大叶椴、尾叶樱种群结构中,处于中间径级的立木株数最多,径级两边分布的立木株数较少,林内有更新幼苗分布,当大树死亡后,能进行天然更新,属于稳定性群落。

5 结语

(1)四川盆地西缘山地退化天然林物种组成主要由48科、76属、90种组成,单种的科、属居多。乔木树种重要值大于5的有7个种群,分别为红桦、房县槭、褐毛溲疏、大叶椴、大叶腊莲绣球、多脉榆、尾叶樱,这7种乔木树种组成退化天然林乔木树种优势种群。

(2)从退化天然林乔木树种优势种群结构分析,红桦种群由于生境的适应性差,幼苗、幼树更新困难,大树的生活状况较差,其中林内常见枯木分布,为衰退型种群。房县槭、褐毛溲疏幼苗、幼树所占种群占种群个体总数比例较大,更新状况最好,在天然林演替中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由于组成天然林物种丰富多样,种群结构复杂多变,在研究天然林种群结构,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准确性、代表性,对揭示天然林演替过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朱教君,李凤芹.森林退化/衰退的研究与实践[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7):1601~1609.

[2] 郑元润.森林群落稳定性研究方法初探[J].林业科学,2000,36(5):28~32.

[3] 柴 勇,李玉媛,方 波,等.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山地雨林主要乔木种群分布格局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3):40~44.

[4] 张文辉,许晓波,周建云,等.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840~1847.

[5] 张文辉,王廷平,康永祥,等.太白山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2):207~212.

猜你喜欢

径级样方天然林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云南松不同径级组各部位生物量对比研究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萌生杉木林经营前后杉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北京市紫椴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