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2013-11-14张雅辉

河北中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雄激素妇产科血症

张雅辉

(河北省抚宁县中医院妇产科,河北 抚宁 06630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生育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特点包括高雄激素血症、慢性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等,是不排卵性不孕的最常见病因[1]。PCOS不仅增加妊娠后流产的风险,且远期易并发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今妇产科的难题之一。2007-06—2011-11,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PCOS 3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门诊患者,均为已婚女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年龄23~35岁,平均26.9岁;病程1~8年,平均3.4年;伴月经稀发5例,闭经7例,月经淋沥不尽5例,多毛、痤疮6例,肥胖10例;临床分型[2]:生殖表型20例,代谢表型10例;原发性不孕23例,继发性不孕7例;痰湿壅盛型12例,肾虚络瘀型8例,肝经郁热型10例。对照组30例,年龄22~35岁,平均26.7岁;病程1~8年,平均3.6年;伴月经稀发5例,闭经7例,月经淋沥不尽5例,多毛、痤疮5例,肥胖10例;临床分型:生殖表型20例,代谢表型10例;原发性不孕25例,继发性不孕5例;痰湿壅盛型9例,肾虚络瘀型9例,肝经郁热型12例。2组患者B超检查均双侧输卵管通畅,所有患者配偶均具有正常生育功能,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鹿特丹诊断标准[3],符合以下3项中任意2项:①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②有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或)实验室检测结果改变;③超声检查发现卵巢多囊样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中直径2~9 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 mL。排除其他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和Cushing综合征。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综合拟定:①痰湿壅盛型:月经后期甚闭经,肥胖,精神疲倦,嗜睡,胸闷泛恶,或带下量多,色白而黏腻,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滑;②肾虚络瘀型:闭经或月经稀发或崩漏,经色紫黯,伴血块,行经腹痛,腰膝痠软或头晕耳鸣,舌质黯或发紫,有瘀点或瘀斑,脉涩;③肝经郁热型:崩漏或月经后期或闭经,形体壮或肥胖,毛发浓密伴颜面痤疮,性情急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或乳房胀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于月经周期第5 d开始予枸橼酸氯米芬片(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039)50 mg,每日1次口服,持续5 d;然后注射用绒促性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74)1 000 U,每日1次肌肉注射,持续5 d。以上2种药物每个月经周期连用10 d为1个疗程。如无排卵则枸橼酸氯米芬片加至100 mg,注射用绒促性素加至2 000 ~5 000 U。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辨证治疗。痰湿壅盛型予苍附导痰汤加减。药物组成:苍术15 g,香附12 g,茯苓10 g,当归10 g,川芎6 g,陈皮6 g,黄芪10 g,淫羊藿10 g。肾虚络瘀型予左归丸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物组成:山药10 g,熟地黄10 g,山茱萸9 g,枸杞子10 g,菟丝子10 g,杜仲10 g,牛膝10 g,当归10 g。肝经郁热型予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牡丹皮12 g,栀子10 g,生地黄10 g,白芍药10 g,当归10 g,柴胡6 g,茯苓10 g。均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连续服用2个月。治疗期间嘱患者适量运动,清淡饮食。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月经周期的第2~5 d空腹12 h后抽左肘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2)及睾酮(T)水平。对2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妊娠情况。

1.5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出现排卵,月经规律,连续3个周期以上或受孕,FSH、LH及T值下降并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月经规律不到2个周期后又复发,FSH、LH及T值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月经周期仍不规律,FSH、LH及T值下降不明显[6]。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治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30例,治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FSH、LH、PRL、E2及T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FSH、LH、PRL、E2及T水平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FSH、LH、PRL、E2及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FSH、LH、PRL及T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

2.3 2组妊娠率比较 治疗组30例,妊娠16例,妊娠率53.33%;对照组30例,妊娠9例,妊娠率30.0%。2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PCOS是女性月经紊乱、不孕的最常见病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在2.3%~25.9%之间[7]。在澳大利亚,PCOS患病率高达20.6%[8],我国北京地区约6.11%的育龄妇女存在PCOS[9]。在临床中,PCOS表现出高度异质性,其症状、体征复杂多样。目前,PCO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认为与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瘦素水平有关,三者相互影响[10]。PCOS代谢异常症状因年龄不同而具有差异,症状可伴随患者终身[11]。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不孕,中老年女性则表现为代谢综合征。对于育龄期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氯米芬是促排卵的首选药物。其优点在于成本低,口服给药后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无需严密监测卵巢反应。氯米芬无绝对的适应证,PCOS伴无排卵的女性均可使用,但给药前要综合考虑肥胖、高雄激素血症、年龄、卵巢体积和月经情况对治疗结果的影响。一般氯米芬使用剂量最小为50 mg/d,从月经第2~5 d开始应用,可根据患者的卵巢反应酌情加量,建议最大剂量不超过150 mg/d。应用氯米芬有近75%~80%的PCOS患者可以成功诱导排卵,排卵周期中妊娠率可达22%。虽然氯米芬治疗后患者会出现潮热、头痛及视觉症状等不良反应,但一般均可耐受[12]。

中医学虽无PCOS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闭经、月经后期、不孕等范畴。朱丹溪云:“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厚,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说明月经全赖肾经予以施化,肾气充盛,月经始能按时来潮。《万氏妇人科》云:“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以上指出PCOS大多与痰湿壅盛、肾虚及肝郁有关,病机多涉及肝、脾、肾三脏。肝气郁结,阻滞经脉,则经血难以下行,故见月经后期或闭经,气郁化火,火性炎上,故面部痤疮。故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胃虚弱,一则气血生化乏源,无血可下,二则运化功能失调,痰湿内生,阻滞经脉,月水难下。故以苍附导痰汤健脾益气,化痰除湿。肾藏精,主生殖,肾气亏虚,藏精不足,精血同源,故化血不足,难以形成月水而成闭经或不孕等症。故以左归丸合金匮肾气丸补益肾气。辨证治疗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中药具有多系统性、多靶点的作用,疗效独特,不良反应少,耐药性小,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还能消除氯米芬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使中医药更好的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PCOS治疗方面发挥最大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 杜国华,陈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261-263.

[2] 崔琳琳,陈子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8):623-625.

[3] Rot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Fertil Steril,2004,81(1):19-25.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0-241.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0-63,

[6]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89.

[7] Tehrani FR,Simbar M,Tohidi M,et al.The prevalence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 community sampleof Iranian population:Iranian PCOS prevalence study[J].Reprod Biol Endocrinol,2011,9(1):1186,1477.

[8] March WA,Moore VM,Willson KJ,et al.The prevalence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a community sample as-sessed under contrasting diagnostic criteria[J].Hum Reprod,2010,25(2):544-551.

[9] Ma YM,Li R,Qiao J,et al.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menstrual cycle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community and hospital populations[J].Chin Med J,2010,123(16):2185-2189.

[10] 金华良,王兴娟.胰岛素、瘦素、雄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2):236-240.

[11] 倪仁敏,杨冬梓.胰岛素抵抗与PCOS代谢综合征[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8):566-568.

[12] 崔琳琳,陈子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和诊疗指南介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5):405-408.

猜你喜欢

雄激素妇产科血症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两个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AR基因突变检测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