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涤痰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疗效观察

2013-11-14白龙跃

河北中医 2013年3期
关键词:阻络瘀血中风

白龙跃

(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脑三科,河北 邯郸 056001)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本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2010-10—2011-11,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涤痰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5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我院脑三科住院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就诊,无意识障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58~82岁,平均69.5岁;既往病史有原发性高血压40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9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基底节区脑梗死24例,丘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9例,颞叶梗死5例,额叶梗死6例,枕叶梗死4例,顶叶梗死5例。对照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58~82岁,平均68.5岁;既往病史有原发性高血压38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10例,腔隙性脑梗死16例;基底节区脑梗死22例,丘脑梗死8例,脑干梗死9例,颞叶梗死4例,额叶梗死6例,枕叶梗死4例,顶叶梗死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中医辨证分型纳入痰瘀阻络型[1],舌质紫黯,苔浊腻而厚,脉弦或滑数有力。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西医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脑保护及早期康复治疗。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辽宁丹东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3991) 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2次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郑州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467) 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注射用肌氨肽苷(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51)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涤痰活血汤。药物组成:瓜蒌15~30 g,胆南星10 g,枳实9 g,天竺黄10 g,陈皮15 g,丹参30 g,土鳖虫15 g,鸡血藤30 g,川芎10 g,石菖蒲15~30 g,远志9 g,黄芩15 g。痰热腑实、大便秘结加大黄10 g、厚朴10 g;兼失语者加郁金15 g、全蝎6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60 mL,分早、晚2次服。

1.3.3 疗程 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生活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生活指标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指标有改善;无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无变化,或增加,或死亡,生活指标无变化或下降[2]。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首创中风之病名,并沿用至今。中风主要由于脏腑经络功能失常,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所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形成痰浊瘀血,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发病。由此可见,痰浊、瘀血是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

早在《内经》就认为痰湿内生为中风的发病机制。《素问·通评虚实论》认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提出肥胖、嗜食肥甘厚味者多痰湿,易患中风。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认为“有风病者非风也,皆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创立中风“痰湿生热”说。瘀血与中风的关系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也有阐述,如“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瘀血是中风的病理基础。王清任首创中风气虚血瘀论,强调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由“气虚血瘀”而成。瘀血、痰浊均可单独见于脑梗死患者。但由于痰瘀在病理上密切相关,故痰瘀往往相互胶结,相兼为病。古有“痰瘀同源”、“痰瘀同病”之说,如《本草新编》中认为“中风未有不成痰瘀者也”。由此可见,痰瘀互阻是中风的主要病理机制,痰浊血瘀,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通,致清窍四肢百骸失养,发为中风。

涤痰活血汤适用于痰热湿浊壅滞、瘀血阻痹经络的痰瘀阻络型,多用于中风急性期,证见头晕、头胀、头痛,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语言謇涩,吞咽困难,口角歪斜,半身不遂,面或唇色紫黯,舌质紫黯,苔浊腻而厚,脉弦或滑数有力。方中瓜蒌、胆南星、天竺黄涤荡痰浊;枳实、陈皮、石菖蒲、远志理气化痰开窍;黄芩清痰热;丹参、土鳖虫、鸡血藤、川芎活血化瘀,通经达络。全方共奏涤痰活血、痰瘀同治之功。今人多嗜食肥甘,又少劳作,久则气虚,脾胃运化失常,内生瘀血、痰浊,故可见现代人发病以痰瘀阻络型多见。临床上用涤痰活血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猜你喜欢

阻络瘀血中风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瘀血发热治验一则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