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应用强化心理干预的效果

2013-11-11林明霞

河北医药 2013年19期
关键词:普外科入院家属

林明霞

术前心理干预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用与意义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资料表明,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睡眠障碍等心理反应,另外由于对手术和疾病的不了解又加重了这些症状[1]。在术前了解患者有无手禁忌证及其麻醉耐受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详细告知疾病和手术的基本情况、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等,增加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前睡眠障碍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而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并得到更好的预后[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1 年1 月至2012 年8 月到我院择期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8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神智清晰,具有正常的表达能力。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载强化的心理干预。对照组男49 例,女41 例;年龄24 ~75 岁,平均年龄(46 ±14)岁;其中行恶性肿瘤切除术52 例,甲状腺切除术16 例,胆结石去除术14 例,疝修补术8 例;入院时平均SAS 评分(59±10)分。干预组男52 例,女38 例;年龄22 ~75 周岁,平均年龄(45±14)岁;其中行恶性肿瘤切除术50 例,甲状腺切除术18 例,胆结石去除术13 例,疝修补术9 例;入院时平均SAS 评分(59±11)分。2 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原患疾病及入院SAS 评分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强化心理干预方法

1.2.1 体贴护理,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以亲切的目光、微笑的面容、热情的语言接待,主动详细地做好入院介绍,告知医院及周围的生活设施,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帮助。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增强其安全感。同时详细介绍主治医生和病区的情况,告知患者有任何需要可与护士站联系,赢得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和尊敬。

1.2.2 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掌握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与患者家属沟通,一方面要求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悲观和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应鼓励家属、朋友多来探望、陪患者聊天、鼓励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

1.2.3 健康教育: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首先告知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恶性肿瘤患者按家属要求部分不告知病情)及手术的必要性。详细说明手术中会做好各项安全措施,手术可靠、安全。其次告知手术的流程及方式,说明患者配合手术的意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其信心;另外引导患者说出焦虑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1.3 评价指标比较2 组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掌握情况。由该手术组的护士和病房分管护士对患者进行口头测评,分为掌握、熟悉、不掌握三种。掌握:患者能复述宣教内容80%以上;熟悉:复述60%~80%;不掌握:仅能复述40%以下。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 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焦虑水平。SAS 共20 个条目,采用4 级评分法,正性情绪均反向计分,将20 个条目综合相加得总数分>40 分为焦虑情绪,分值越高,显示焦虑程度越重,统计2 组患者总平均分及40 分以下、41 ~50、51 ~60、60 分以上的人数分布[4]。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掌握程度比较干预组对病情和手术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不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 <0.05)。见表1。

2.2 2 组焦虑程度比较干预组SAS 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60 分以上、41 ~50 分、51 ~60 分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1 2 组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掌握程度比较n=90,例(%)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功能指标比较 n=90

3 讨论

人是身心统一的有机整体,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医疗上除重视患者的躯体健康外,还必须重视其心理健康。术前焦虑特指患者在择期手术时术前产生的焦虑情绪,当反应过于剧烈时,会降低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影响手术的开展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然而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缺乏了解,再加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往往会产生焦虑反应。虽然适当的焦虑会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但是过度的焦虑是一种病态心理,摧毁患者的心理防线而导致精神异常紧张,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质量,导致患者对疾病缺乏信心,恐惧手术的进行,一方面引起折磨患者的心理、免疫功能减退、内分泌系统紊乱、机体代谢紊乱,生活质量下降;另一方干扰手术的顺利实施,影响预后[5]。

术前对患者进行强化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降低其焦虑情绪,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本次研究中,护士首先通过体贴护理,获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放松心情,降低焦虑情绪。然后通过普及疾病和手术的常识,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再次通过与家属充分沟通,让家属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增加关怀,增强患者的信心减少不安与恐惧[6]。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强化心理干预,能有效增加患者对手术和疾病的认知,降低其焦虑情绪,使其以良好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状态顺利开展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康复出院。

1 王安先,李方燕.浅议手术室安全护理及术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代医药卫生,2004,20:682.

2 汤盛饮主编.焦虑.第1 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158.

3 陈素坤主编.临床心理护理指导.第1 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33.

4 黄建嫦,马珊.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心理护理分析.吉林医学,2010,31:2912-2913.

5 陶鸿雁.心理干预对院前急救中意外伤病人焦虑程度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10-111.

6 姚文玲,于希香.急诊手术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7,13:91.

猜你喜欢

普外科入院家属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