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基于1978~2011年数据分析

2013-11-10

时代金融 2013年12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

白 娟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 济南 250002)

一、产业结构变动现状:1978~2011年

1978~2011年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其间,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其中,有27个年度增速超高10%。同时,三次产业也都表现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步性加强的特点,但各自的增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图1的分析,发现三次产业的增幅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基本上是同向变动。各产业增速变化特点为:一是第一产业的平均增速在三次产业中为最低水平,除1979、1990和2004年第一产业增速有明显提高外,其余年份第一产业的增速均低于二、三产业水平。二是在1991~1996年期间,每年第三产业的增速均高于第二产业。三是1997~2003年期间,第三产业的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四是2004~2011年期间,第二产业的增速和第三产业增速一直纠缠在一起,难分伯仲。

产业结构直观的表现是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及其变化过程。我国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大体上呈现出以下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但是,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依然处于第一位,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速度是三次产业中最快的。

据图2显示,我国三次产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1978年,按照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高低排序的结果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1985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和国民生活中的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过程也是大体上吻合的,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表现出不断降低的特征。同时,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处于第一位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第二产业所拉动的。

三次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说明了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产业变化之间的直观变化,而三次产业变化趋势还能在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以及三次产业中的从业人口变化趋势中得到体现。在1990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基本相同,而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要低于前两者。在随后的时间中,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一直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但是在2002年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与第三产业持平。同时,通过对我国三次产业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的分析之后发现,三次产业各自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呈现出拟合的趋势。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例持续下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在1995年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高于第三产业;1995年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低于第三产业。在前面表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变动的2001年和2002年,这两个产业中从业人口比例没有明显变化。

二、模型分析及结论

为了进一步分析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接下来对产业和经济增长进行模型分析。模型基本假设:一是经济生产体系中存在产品部门1和产品部门2两个部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二是资本在两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对两部门的贡献率相同,劳动力在两部门间的流动可能存在结构性障碍因素,对两个部门的贡献率不同;三是两部门生产函数均为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四是资本为总产出的一个比例函数。那么,可以得到产业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写为:

通过对以上各式求其一阶导数并整理合并得到:

从以上各式,我们可以看出:一是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各个产业的结构和增长比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二是当两部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不仅仅资本和劳动力处于均衡状态,结构变量也处于均衡状态;三是劳动力和资本增长会影响经济增长路径,结构变量的变化也会对经济增长路径产生影响;四是一个部门内要素增长变化可能会被该部门结构变化的作用而抵消,但是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五是两个部门不同的劳动力增加速度差异会使得经济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

三、计量分析

利用模型分析的结果,利用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作为资料来源,来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数据从1978年取至2011年,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各解释变量依次为社会投资额、从业人员数量、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以及常数项和误差扰动项。

式中的K表示各年的社会投资量,L表示各年的从业人员数量,P1、P2和P3分别表示三次产业在不同年度中所占的比重。利用Eviews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输出结果如表1:

表1 回归结果表

回归结果表明模型的总体解释力度较好,调整后的R2值和F值均通过了检验;同时,各个经济变量的t检验值说明各个经济变量对于我国经济总体发展的具体作用也是显著的。通过对计量模型分析,发现:(1)劳动力要素的作用大于资本的作用,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已有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形成的。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和劳动力相比较而言,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0.617左右,而劳动力的贡献大约是5.996左右。(2)三次产业中,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作用力的大小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三次产业的比重不同所致;当发生相同的变动的时候,具有较大比重的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会大于较小比重产业对经济的影响。这种状况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效应最小。(3)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路径基本上符合“钱纳理定律”,即与经济发展进程相伴随的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提高。我国的第二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大,而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使得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四、结论及下一步研究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依然处于变动时期,各个产业中的资源配置仍然处于调整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于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及其变动有着一定实用性,国外产业结构变动和度量指标对于分析中国产业结构有着借鉴意义。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依然处于工业化的起步期,各个产业变动将会在这个时期表现出工业比例增加,其他产业比例下降的趋势。通过对1978~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和三次产业以及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速的分析可以发现,劳动力的贡献大于资本的贡献,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总体的影响作用明显。这就期望我国的经济发展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整。

第一,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总体的素质不高,而新兴产业以及新技术的使用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时,我国的劳动力数量较高,就业压力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难题,通过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发掘劳动力资源可以将我国的就业压力转变为进一步发展的有效资源。第二,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实施产业升级。在1978年到2011年之间的经济结构转换效应比较明显,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除了要素投入的增长作用之外,经济结构的调整效应对经济发展也起到总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各个产业应当有效的实施自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掌握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持续的动力。第三,增加资本有效作用。投资的增加会使得我国经济在投资期内有所提高,但是长期来看投资的作用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明显。这就要求投资主体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经济增速而应当从长期出发,考虑到当期投资的滞后效应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当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以后的研究将会在一下几个方面展开。如对于产业的分析层面停留在三次产业划分,进一步研究需要对产业细分;“经济增长促使产业结构变动?”还是“产业结构变动促使经济增长?”目前没有得到回答,对此,需要对微观经济基础更进一步的探讨;对于增长路径的具体描述需要再进一步的研究。

[1]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奎阴著.吴奇,王松宝等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版.

[2]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著,洪银兴,郑江淮等译.[美]《增长和发展:演进观点》商务印书馆,2004版.

[3]速水幼次郎著,李周译.[日]《从贫困到富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版.

[4]吕铁,周叔莲.《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管理世界》,1999年第1期.

[5]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5期.

[6]孙广生.《经济波动与产业波动(1986~2003)-相关性、特征及推动因素的初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本地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