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收藏事业 助推改革开放

2013-11-04杨才玉

收藏 2013年10期
关键词:赵朴初法门寺舍利

杨才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中《收藏》杂志已创办20周年。20年,在时间的长河里算不了什么,但在人生旅途中却举足轻重。作为这本刊物的创办者和负责人,我本人为之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引发了无限的感慨。

记得1987年举世瞩目的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异常兴奋,写了很长一首赞歌体诗词在报刊上发表,其中有“千载胜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我觉得这两句诗将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的古今意义集中予以体现,非常得体到位,故在他率中外高僧大老再次来法门寺朝拜祭奠时,诚邀他老人家将这两句诗书写下来。赵朴初老欣然应允,并在他书写的条幅后补记:“摘录去岁拙作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二句应才玉同志之属。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赵朴初(印)”。几年后的1993年,在西安这个佛缘圣地、文化故都诞生的《收藏》杂志,又何尝不是通过弘扬“藏事”,助推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之举。

收藏作为一种活动是人之本能,作为一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脉相承的收藏大国。但奇怪的是在左的思潮盛行时期,“收藏”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列入了另册,打入了冷宫,受到了禁锢,在“文化大革命”中更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回想起那一时期收藏在中国所处的命运,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在那一时期,“收藏”的荣耀和尊严全然消失,连“收藏文化”也不敢提,以致在偌大的中国,竟然没有收藏的地位,在当时数以千计的期刊阵营里也不见她的身影,这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民族大觉醒为神州大地重新焕发了生机,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民间收藏活动也在城乡迅速兴起并不断升温,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这为我们创办《收藏》杂志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和收藏团队一班人以当时中国申办奥运会的精神和热情,不畏险阻,克服困难,争分夺秒,于1993年元月在西安创办了中国国内首家综合类的收藏月刊——《收藏》杂志,填补了中国期刊界的一项空白。一时间好评如潮,订购踊跃,以致出现创刊头三年的《收藏》杂志一次性重印10万册很快销售一空的景象,不知道这在中国期刊界有无先例?多年来,《收藏》杂志先后荣获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等殊荣。

《收藏》杂志作为一本普通的刊物,能和中国收藏文化事业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深深触动国人的神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聚集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20年来,她的触角伸向了方方面面,上自国家有关重大政治活动的纪念和宣传、艺术品收藏政策的讨论和修订、民间收藏发展的趋势和对策,下至城乡民间收藏重大事件、重要动向的报道以及组织建设的经验交流,凡是为收藏家和收藏组织所关心的重要问题都有涉及。盛世收藏兴,《收藏》作为一本歌舞升平的杂志,20年来,她同中国城乡古玩市场、艺术品拍卖企业、各类民间博物馆、各级收藏组织、各种收藏媒体共同成长壮大,一起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波澜壮阔的发展,演绎出一幕又一幕可载史册的艺术品收藏画卷,也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为中国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收藏》的年轮还在增长中,她的成长空间还很大,因为中国艺术品收藏事业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期盼她有更大的发展。

责编 水清

猜你喜欢

赵朴初法门寺舍利
品读《茶禅诗书赵朴初》
法门寺里的琉璃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辽《无垢净光大陁罗尼法舍利经记》考释
论赵朴初对佛教教义的现代性诠释
歌德今秋力推赵朴初书法
Christian Concept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