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外购气顺价销售的创新机制

2013-11-01朱怡张川蒲云凯王宇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9期
关键词:分公司天然气销售

□ 文/朱怡 张川 蒲云凯 王宇

一、实施背景

随着川渝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业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城市燃气用量增长迅速。同时,由于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老气田开采强度过大,产量递减严重,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保供形势非常严峻。为了保障川渝云贵天然气市场的供应,分公司根据川渝地区天然气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遵循“保供市场、保本销售、促进发展”的原则,创新保供机制,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创建外购气顺价销售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奠定了天然气联网销售工作基础,为保和谐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加强沟通衔接

分公司与川渝云贵及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先后进行了20多次沟通,及时交流了初步方案,实现了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和谐,创造了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并最终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取得了同意建立外购天然气顺价机制的文件,使外购气进入川渝顺价销售获得了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做好配套准备

提前做好中石化普光气田置换气和忠武线倒输气投运相关工作,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整改工作,确保从技术上具备进气或返输条件,同时做好外购气的销售配套准备工作,积极适应外购气进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以缓解川渝地区的供求矛盾。积极争取多分配外购气计划指标,抓好包括忠武线返输气、中贵线下载气的气源组织和气量落实工作,促使中亚气通过忠武线返输较原计划提前3个月入川渝销售,同时还加大力度落实中贵线的进气时间和各月进气量。先后组织完成了忠武线返输工程关键环节的南屏线联头投运和南坝站、忠县站返输工艺改造和清达线T接工艺改造等,并积极采取措施优化管网运行,调减管网压力为返输气创造了条件。

加强舆论宣传

为营造良好的外购气引入和顺价氛围,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分公司不断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方式及跟用户面谈、电话以及召开用户座谈会等沟通机会,加大力度向外界宣传分公司天然气产运销形势、保供难度和为保供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拟引入外购气并顺价销售以缓解供需矛盾等相关信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同。

缜密制定方案

分公司认真分析预测了天然气产购销形势,针对外购气引入和顺价销售事项撰写了20余篇分析报告,并进行交流、提前构思外购气统计报表编制格式,对营销信息系统进行外购气适应性和合理化改造,召开外购气顺价专题研讨会,上下联动,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各省市顺价文件正式下达前,顶住压力,从2011年初开始提前布局,提前对用户进行了外购气分摊和签认工作。

四川省、重庆市分别于2011年6月和8月先后出台了外购气顺价保本销售政策,分公司据此反复进行了分析测算和细化,制订了分公司具体的外购气顺价实施方案,确定了分公司外购气分摊基数和比例,将外购气的销售与顺价、收款、结构优化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得到了绝大多数用户的认可,由此建立了外购气顺价销售新机制。

科学组织推进

分公司营销部门逐级层层传达了外购气顺价的相关政策,快速反应、准确把握,各级单位制订了周密的顺价策略,取得了较好效果。各供气单位采取领导负责分片包干制,成立顺价和收款小组,为外购气顺价方案的落实及顺利收款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半个月内分片区召开约10余次用户座谈会,通过电话或主动上门等方式与用户沟通达3000余次。同时,针对少数用户和市级政府的不理解,分别制定解决措施逐个攻关,做好顺价难点用户及部分市县政府的工作。

巩固扩大成果

随着外购气顺价机制的建立和顺价工作步入正轨,分公司各级营销部门跟踪市场,随时了解用户和地方政府对外购气顺价的反映,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认真做好供气分析和监控,针对用户反映情况,及时解决和做好解释工作。坚持市场分析,走访用户,了解用户下游市场行情,分析其价格承受能力,帮助用户调整结构。着手研究天然气销售价格体系,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

三、实施效果

有效缓解了市场供求矛盾

2011年,川渝天然气产销缺口高达50亿立方米,季节峰谷差1100万立方米/日,日峰谷差2208万立方米,供求矛盾空前突出,保供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分公司积极创新保供机制,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建立国外天然气入川通道,引进外购气,按照“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的供气原则,采取“有保有压,总体平衡”的天然气营销策略,多措并举,科学合理安排,稳定了老市场,发展了新市场。外购气的引入和顺价销售从气量上对天然气保供体系进行了加固,有效地缓解了市场供求矛盾,顺利度过了冬春季难关,确保了市场和社会的稳定。

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外购气的引入和顺价销售,把优质高效价廉的天然气资源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量,为川渝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用气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良性发展,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极大的融洽了企地关系,有利于分公司勘探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2011年,四川省经济增长高达15%,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在前10位万亿元经济大省中位居第一,高位开启了“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两个良好开局;同时,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首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6.4%,经济增速再创新高,跃居全国第一。

增加了流动资金和销售收入

外购气入川渝并顺价销售大幅度增加了分公司预收气款和销售收入,提升了效益,节约大量的财务费用,成为分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生产、销售双创利的局面,为分公司提供更多的成本使用额度,对现金流、成本、税收等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随着外购气引入量和自产气量的增大,分公司天然气销售量将逐年增大并达到300亿立方米/年,将大大提高分公司在油气销售行业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为天然气入川渝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分公司外购气的比重占总销售量的6.4%,2012年比重升至19%,2013-2015年该比重还将逐年增大。2011年外购气成功引入表明川渝环形管网已与全国管网联通,川渝地区天然气已正式进入全国联网营销状态,而顺价销售机制的建立也为外购气引入提供了价格政策上的保障,为股份公司进口天然气实现顺价销售、促进国家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实例支撑。

为定价机制提供了价格支撑

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天然气定价实行门站价,门站价格不再分类,实行政府指导价。该价格政策即有利于供气企业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又对不同用气类别用户更加公平和公正。根据川渝政府出台的外购气顺价文件,外购气结算价在2.50元/立方米左右,较分公司自产气价提高幅度达66%,外购气的引入和顺价销售抬高了分公司天然气销售均价,为川渝地区下一步推行天然气门站价的定价提供了价格上的支撑。

实现了天然气终端市场量价齐升

外购气的引入为终端公司确保其市场良性发展从气源上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各终端公司大力开拓天然气市场,扩大销售量,进一步推升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实现终端市场量价齐升,提高了终端公司销售利润。

猜你喜欢

分公司天然气销售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General Electric’s Innovation
COACH Inc. in 2012Its Strategy in the “Accessible”Luxury Goods Market
IWI美国分公司ACE GAR1651步枪
分公司
销售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