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苎麻夜蛾发生规律变化及其防治技术

2013-10-12曾粮斌薛召东余永廷严智燕杨瑞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沅江市历期苎麻

曾粮斌,薛召东,余永廷,严智燕,杨瑞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205)

苎麻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苎麻生长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及东南亚等地,我国各地麻区均有发生。苎麻夜蛾幼虫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全田麻叶会被其蚕食一空,仅留叶柄及主脉,被害麻株生长停滞,多生侧枝。如此既影响当季苎麻的产量和质量,又对下季苎麻的生产产生影响。以二麻受害程度较重,严重时将减产50%以上。前人的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地区苎麻夜蛾1年发生3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苎麻夜蛾的发生规律已有了较大改变。2009~2012年,对各苎麻主产区的苎麻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苎麻夜蛾已由过去报道的1年3代增加到了1年4代。

1 苎麻夜蛾的生活习性

苎麻夜蛾多数在晚上羽化,20︰00左右为成虫羽化高峰。通常,成虫静伏在苎麻植株下的丛林杂草中或土缝内,白天一般不活动,天黑后开始飞翔活跃,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成虫羽化后一天便可交尾,交尾和产卵多在晚上进行。成虫需补充营养,喜食蜂蜜液,羽化后约4~5天开始产卵,产卵期为3天左右,卵多产于苎麻植株的中部或上部幼嫩叶背面。卵块中卵粒一般为单层排列,不整齐,每块卵约有400粒,多者达1 000粒以上,被产卵的叶片正面常表现出变黄、下垂症状。

卵历期3~6天,多在7︰00~11︰00孵化,在日平均温度24℃、相对湿度90%时,孵化率达95%以上。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在叶背停息数分钟后便开始爬行,取食部分卵壳,继而危害叶片,1~2龄幼虫有群集危害和吐丝下垂转移的习性。低龄幼虫常集中危害梢部嫩叶,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和叶脉,受危害的叶片成筛网状。3龄以上幼虫分散危害,受惊动时以尾足和腹足紧握叶背,头部左右摆动,口吐黄绿色汁液。幼虫食量随着龄期增大而增加,5~6龄幼虫,危害猖獗,每头幼虫每天可蚕食3~5片叶,属暴食性害虫。幼虫期16~26天,幼虫老熟后爬至附近枯枝落叶或土中化蛹,蛹期10~25天。气温高、湿度大或时晴时雨的环境条件均有利于苎麻夜蛾化蛹。

2 以往苎麻夜蛾的发生规律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夜蛾在长江流域地区1年发生3代,以成虫的形式群集在草丛中或房屋、屋檐、草棚缝隙内越冬。在湖南省,苎麻夜蛾的第一代幼虫在5月中旬~6月上旬盛发,第二代幼虫在7月上中旬盛发,第三代幼虫在8月中旬~9月上旬盛发。

3 苎麻夜蛾发生规律的变化

2009~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对各苎麻主产区(主要有四川达县,重庆涪陵,湖北咸宁,江西宜春,湖南的沅江、张家界等地)的苎麻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下。

2009年,沅江市的苎麻夜蛾越冬代成虫在4月15初现;第一代幼虫在4月24日初发,第一代成虫在6月上旬开始出现;第二代幼虫在6月中旬始见,第二代成虫在7月底可见;第三代幼虫在8月上旬始见,第三代成虫在8月底出现;第四代幼虫在9月上旬可见,由于田间苎麻夜蛾发育不齐,一直到10月下旬仍可见到第四代幼虫。

2010年,由于春季温度较低,雨水又多,苎麻夜蛾在各苎麻产地的发生均有所推迟,沅江市的苎麻夜蛾越冬代成虫在4月28日初现;第一代幼虫在5月9日初见,张家界市的始见时间比沅江市推迟7天左右,四川达县和重庆涪陵地区的第一代幼虫始见时间比沅江市早3天左右,湖北咸宁市与湖南沅江市的始见时间差不多,其余代数发生时间均较2009年有所推迟。

2011年,苎麻夜蛾越冬代成虫在湖南沅江市等地初现时间和2009年差不多,都在4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初发也在4月下旬。由于气候原因,苎麻夜蛾在各主产区的发生程度较往年轻,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发生对苎麻头麻和二麻未构成威胁,但第三代及第四代发生较严重,需用药防治。

2012年,苎麻夜蛾越冬代成虫在湖南沅江市等地于4月19日初现;第一代幼虫于4月29日初现;第一代发生较轻,第二、三代发生量大。四川达县和重庆涪陵等地的第一代幼虫初现时间比湖南沅江市早5天,湖北咸宁市比湖南沅江市推迟了1天;其它各代的发生时间与2009年差不多,但直至11月上旬仍可在田间发现第四代幼虫。

从2009~2012年苎麻夜蛾年发生情况来看:苎麻夜蛾在长江流域地区每年的发生代数由过去的3代变成现在的4代。越冬代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第一代幼虫于4月下旬初发,5月上中旬盛发,危害头麻;第二代卵于6月中下旬孵化,7月上中旬幼虫盛发,危害二麻,7月中旬幼虫陆续化蛹,7月底~8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第三代幼虫盛发期,危害晚收的二麻和三麻,8月底幼虫陆续化蛹;9月上中旬为第四代幼虫盛发期,危害三麻,9月下旬为盛蛹期,10~11月成虫陆续羽化,并以该代成虫越冬。幼虫生育历期以第一代最长,平均历期25.1天,其次是第二和第四代,第三代最短,平均历期17.1天。据观察,暴风雨对田间1~2龄幼虫影响很大,致死率达95%以上,老熟幼虫一般在隐蔽的土坎、疏松表土层内和枯枝落叶中吐丝作薄茧化蛹,蛹期10~25天。第一、二、三代成虫的生育历期较短,一般寿命为6~13天,平均寿命10天左右,第四代的成虫生育历期长达190天。

4 苎麻夜蛾世代演变的原因分析

气候变暖是引起苎麻夜蛾发生世代增加的主要因素。昆虫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需要一定的有效积温,通常每个虫态的发育起始温度都是恒定的。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月平均气温冬夏两季增温明显。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气候变化使中国近15年平均气温增加了0.1~0.9℃。气候变暖对某些变温动物,尤其是昆虫的影响较大,这些动物的发育、繁殖、存活、分布及丰富度等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升高对昆虫的生长发育、代谢速率、生存繁殖及迁移扩散等核心生命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首先,气温升高使苎麻夜蛾始发时间提前,越冬时间延后,使其危害时间延长;其次,气温升高加快了苎麻夜蛾的生长发育,缩短了苎麻夜蛾的生长发育历期,从而使苎麻夜蛾发生世代数增加;第三,苎麻生长发育也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头麻和第三季麻的生长期延长,为苎麻夜蛾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足够的寄主食物。

5 防治苎麻夜蛾的措施

物理措施:自4月下旬至9月中旬,勤查麻园,及时摘除带有苎麻夜蛾卵块和群集幼虫的叶片,在产生危害之前将其集中消灭。

农业措施:中耕松土、消灭虫蛹。5月底至6月上旬头麻收获后,正是第一代的蛹期,及时中耕松土,可以消灭部分虫蛹。

药剂防治:抓住幼虫三龄前群集危害这段时期,趁早晨露水未干前进行检查,发现群集幼虫即用草木灰或2.5%敌百虫粉撒于叶片,把幼虫消灭在分散危害之前;三龄后的幼虫采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0~375 mL/hm2,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000倍液,或16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 %敌敌畏乳剂1 500~ 2 000倍液,对水600~900 kg/hm2喷雾。

[1]任伟毅,陈申芝,李 琼,等. 苎麻夜蛾幼虫的防御行为[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123-125.

[2]张迁西,苏生春,肖 平. 野生苎麻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J]. 江西植保,2006,29(2):67-70.

[3]刘超华,祝立威,陈利珍,等. 苎麻夜蛾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技术[J]. 湖北植保,2012,(3):42-44.

[4]杜 尧. 高温模式对麦蚜实验种群影响的生态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沅江市历期苎麻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13个新选水稻不育系播始历期配合力分析
沅江市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勇立潮头当先锋诚信经营创大业
———湖南省沅江市安沅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就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
茶尺蠖的饲养温度和发育历期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