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兴县农村面源污染的调查研究

2013-10-12葛大兵许永立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永兴县面源污染

赵 鹏,葛大兵,许永立,袁 博

(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 湖南省气象局培训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任务,而新农村建设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农村环境治理。永兴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日益严重,衍生了一系列的农村环境问题,例如耕地质量退化、农村内部环境恶化、水体水质有害物质超标、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全面了解永兴县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程度,对该县的城关镇、湘阴渡镇和马田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地农村面源污染的来源及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建议。

1 永兴县面源污染的来源

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点源污染包括工业生产与人类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这种污染形式的特点是排污点位集中、排污途径明确。而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所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引起的,普遍具有位置、途径、数量的不确定性,因而分布范围广,随机性大,防治难度高。通过调研,永兴县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1 养殖业

2011年,永兴县家禽、肉猪、肉牛和羊的出栏量分别为1 732万只、201.36万头、6. 52万头和11. 4万只。由于禽畜养殖污染的防治措施不到位、资金不足,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工艺尚不成熟,因此大部分户主没有对牲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便直接将粪便排放到水体中;而有的即使处理了,其污水也未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某些养殖场选址时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养殖场设在居民区或公路旁,造成养殖厂周边恶臭难闻,有机污染日益严重,对周边的水体、土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1年,永兴县的水产品产量为45 936吨,水产养殖业主要以鱼类粪便、饵料的沉淀及各种营养肥料对湖泊和水库的水质造成污染。

1.2 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目前,永兴县大多数农村没有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有的虽然收集了,但是由于处理成本高昂,加上处理技术不成熟,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或经过处理也不能达标的现象时常发生。永兴县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巨大,按产生垃圾0.5 kg/(人·天)计算,全县45. 07万农村人口约产生垃圾225. 4吨/天。2011年3月,位于永兴县城关镇城郊新村的垃圾处理场正式试运行,但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并未开展集中处理。部分农村示范点虽然修建了垃圾集中回收场,但是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在永兴县农村许多单位和个人将固体垃圾倾倒门前、河道或者低洼处的现象很普遍,“围村、塞河、堵门”的趋势愈演愈烈,垃圾渗漏液及含有洗涤剂等化学品的污水渗漏后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3 农业废弃物及农药、化肥残留

(1)农作物秸秆。调查显示,在永兴县各乡镇仅30%的农作物秸秆被合理利用,而夏秋两季产生的秸秆通常被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2)农用薄膜。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用薄膜成为农业增产稳产的必需品。生产者常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采用劣质的农用薄膜,这种薄膜易破碎、强度低、回收难度大,而且自然降解速度非常慢,对环境的影响较大。(3)农药、化肥的残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农户把用完的农药瓶、农药袋和化肥塑料袋随意丢弃,长此以往,这些物质上残留的农药或化肥随雨水流入土壤和河水中,不仅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还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

2 永兴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防治意识薄弱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等特点,加上环保知识宣传、普及不到位,基层干部和农民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意识较弱,长期形成了先污染后治理或只污染不治理的观念,致使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调查显示:80%的村民完全没有面源污染防治的意识。

2.2 基础性工作和设施建设滞后

首先,永兴县没有形成对农村面源污染进行基础性检测与调查的长效机制;其次,没有制定相关的的防治技术和标准;第三,垃圾站、污水处理池等基础设施既缺乏又不完善。调查显示:城关镇、湘阴渡镇和马田镇均未设立系统的基础性监测设施;其中湘阴渡镇仅设立6个公共垃圾站;城关镇仅10户居民修建了污水处理池。

2.3 相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

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农村环境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却未真正落实到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农村环境保护法规可操作性不强,而且部分法规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早已不适应变化后的新农村;再加上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了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调查的100位农村居民中,有64位表示没听说过农村环境法规;有26位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农村环境法规的情况;仅10位表示对农村环境法规有一些了解。

永兴县农民掌握的使用技术规范较少,一些强制性、引导性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存在法律空白,在政策层面支持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优惠政策几乎为零。

3 对永兴县农村面源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提高全民思想认识

县政府应积极引导,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建立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并将其列入政府个人工作绩效考评之中。必要时可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责任到人,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同时,鉴于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薄弱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让农村面源污染知识深入永兴县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心中,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自觉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例如: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广泛听取农民群众对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意见;依靠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其它传媒,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加大科学种植和健康养殖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源。

3.2 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布,设立重点区域监测点,通过长期定点监测,及时全面地掌握永兴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污染类型等基础性数据,便于后期分析面源污染的形成机理、迁移转化特点和规律。建立农村面源污染预测报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各乡镇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高效科学的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机制。适当开展基础监测工作,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等。各地方环保部门要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对典型地区的农村环境质量状况予以公布。

同时,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大力推广秸秆发酵、沼气等生物技术;对在污染治理过程中使用创新技术且成效显著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奖励;借鉴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在农村设立垃圾定点投放点,再由村或乡镇统一收集和处理。

3.3 合理配置资源,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永兴县有着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现有耕地面积33 000 hm2,但人均耕地仅为0. 0533 hm2,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0. 054 hm2,比联合国规定的警戒线低0. 0003 hm2。所以,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永兴县农业的发展显得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循环利用。但是,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通过资源的高消耗来换取经济效益,并不能将农林牧副渔有机结合起来,必然导致生态产业链短,生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将清洁生产的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充分利用先进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资源,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减少或停止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源,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

[1]涂仕华,吴罗发. 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调查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0):166-168.

[2]吴罗发. 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159-163.

[3]陈现民. 长丰县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J]. 中国集体经济社会视野,2010.(5):199-200.

[4]张 锋,胡 浩. 农户化肥投入行为与面源污染问题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83-186.

[5]曾桂华.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0):96-97.

[6]王艳艳,孙 勇,赵言文. 江苏省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8):118-121.

猜你喜欢

永兴县面源污染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永兴县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及启示
永兴县煤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分析及对策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永兴县金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湖南永兴方言归属之争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