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准则下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

2013-10-09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赵静

财经界(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真实性会计人员会计信息

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 赵静

试析新准则下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

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 赵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完善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会计信息在企业进行经济决策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国家经济秩序的和谐稳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针对会计信息失真性作出了规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所带来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失真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简要分析,重点阐释了新准则下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对会计信息在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新准则 会计信息 真实性 判断依据

会计信息作为国家和企业多方利益团体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其信息真实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会计法则制度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没有做出明文规定,只是将其体现在可靠性、相关性、合法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等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中。新会计准则第十二条明确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一般情况下,会计信息一定要如实记录并真实反映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信息,才能为经营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环节。本文详细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为企业带来的危害,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如何辨别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进行了重点阐述。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扰乱国家经济秩序,造成财产流失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国家整体经济和谐稳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失真的会计信息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秩序产生不利影响。首先,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为投机者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其利用国家资源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甚至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利环境,会计信息失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助长浮夸之风,致使企业偷税漏税或者不良贷款等行为增加,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其次,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如实反映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而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支预算一般都是结合上一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和下一年预计收支内容而定。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了国家财产流失,偷税漏税减少了国家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在其他相关法规政策上也有可能出现方向性错误,致使国家经济偏离正常的运行轨迹。

(二)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增加经营风险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为投资人与债权人传递错误的信息,误导其经营行为。这是由于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例如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等,如果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为了眼前利益,隐瞒收入,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并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则不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流量等具体情况,在企业制定重大经济决策时不能提供参考依据,不仅使企业的债权者和投资人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易引发信任危机,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而且影响着企业经营者的最终决策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最终构成了我们经济的主流去向。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首先,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人员通常受政府和企业的双重领导,在企业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多数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薪酬是由企业支付的,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会计人员通常会替企业领导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隐瞒或篡改不利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企业内部监督审查机制不够严密,这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至关重要。企业必须要严格贯彻和落实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企业需要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工作上不断改进与完善,对于监督和审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和个人素质设定更高的标准。只有严谨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监察机制才能够保证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目前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仍然是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中介结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导致行业操作不规范,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而对于大部分会计信息造假的企业主要给予的是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法,很少予以法律上的追究。此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财务工作人员基本上都采用了电算化,但是网络技术在会计系统中的运用还没有普及还非常贫乏。会计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

(一)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会计从业人员作为判断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人为因素,其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是首要条件。其次是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处理账务的经验,能够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决定了他在工作时保证部门独立性的程度不同,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上做出的承诺不同。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独自处理企业各项财务收支业务的能力较强,了解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且能够意识到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自身和国家经济的危害,从根本上杜绝信息造假和欺瞒,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二)会计管理体系是否完善

新颁布实施的《国家会计准则》要求我国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提高其会计监管与核算的职能作用。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它首先要求企业部门之间保持独立性,做到机构职务分离。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重要的部门要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其串通舞弊。其次,必须制定严格的收支审批制度,即明确收支的审批人员的工作权限,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会计人员在财务核算上一定要认真负责,经过审核后才可以记账。银行印鉴、财务专用章和负责人印鉴要做到分开管理,责任到人。最后,为了迎合社会环境的需求,会计管理上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加强培训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使用,提高财务核算的精确性,并对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做到细化分配,明确财务人员的责任,实现会计管理体系整体的完善。

(三)企业的监督审查机制是否健全

企业内部的监督审查机制是否健全也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化工业企业的发展进步,企业内部需要审计核算的业务不断增加,对会计信息也要严格审查,加强社会监督和审验。一般情况下,社会监督是通过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对企业单位年报进行审查来施行的,判断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即要摸清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监督审查机制。从企业本身来说,审计人员在熟悉国家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在企业外部,作为企业的监审部门,税务机关、工商行政部门以及财政部门要联合起来,形成全面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做到以内部监督为主体,外部监督为补充,保证企业财务的合法性与经济秩序的正常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越发达,体制越完善,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就越高。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会计信息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规章制度,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此外,确保会计信息的实用性,为企业经营者制定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最大限度的避免会计信息给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企业和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

[1]吴亚娟.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J].经营与管理,2010,(09):15-17

[2]段勇.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防范对策[J].现代商业,2011,(01):218-219

[3]仇彩霞.试析新准则下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J].商业文化,2011,(05):261-263

猜你喜欢

真实性会计人员会计信息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广告的真实性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