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3-10-09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委党校刘兴红

财经界(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委党校 刘兴红

分析县域经济的特点,为研究县域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科学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寻求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低

(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3)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存在盲目性

(4)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5)财政困难问题突出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科学定位,谋划区域一体化经济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定位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是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而只有对县域经济的准确定位,才能使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也才能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更加统一,从而进一步凝聚全县的力量,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准确定位,将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使全县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针。在对县域经济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科学、全面地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作出决策。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准确对县域经济进行定位,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按照定位制定县域经济战略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依据主体功能的定位来推进区域开发战略。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定位过程中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区,即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基于我国目前的宏观区域经济政策仅仅限制在地理上的空间范围。如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接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部崛起等。而近年来,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面逐渐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十一五”规划纲要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主体功能定位作为一种行动导向,只有充分落实到实处才能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推进县域经济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同时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只有得到充分具体地落实,不断规范空间开发的秩序,调整好产业发展的方向,引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区域集中和规模经营的生产发展模式,这样就避免了“遍地开花”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必须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这四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域,来调整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导向进行发展,才能更好地规划空间开发的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着眼市场分析比较优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历来都是以发展农业经济为首要任务的。并且,在我国2000多个县以及县级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囿于个别的县域行政边界之内的设计、运作,这样就形成“县级政府经济圈”现象。总体来看,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国情的大背景之下仍旧处于低级化水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多数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产品的雷同。一些原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相对较高的县市,再加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的附加值低,因而逐渐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惨遭淘汰。并且,原本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近年来收成也大大降低。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对自身的产品具体概况做一个合理的定位,这个产业在市场中处于什么位置,是主导产业还是配套产业,是应该发展的产业还是应该维持的产业,也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产业或(产品)发展组合,选择合适的增长机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已便日后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找准经济发展优势

要坚持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路子。在产业选择上,要发挥当地的资源、区位、人文等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把县域经济培育成特色鲜明的板块经济。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靠近农业、靠近农村的优势,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和城镇规模的膨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搞活民营经济

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了老百姓,发展也要依靠老百姓。人民群众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依靠力量。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力度。因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县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活跃度,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重要。然而,欠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至今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强,行业单一、规模小。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比之前做出更大的努力。放得更开,采用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在经济、科技等适当给予支持,最后,还要加强引导。发展民营经济时应注意合理开拓发展空间,只要是法律法规没有命令禁止的行业,就应当适当考虑其生产和经营。并且,还应当不断完善地方行政的管理机制,开辟办事绿色通道,做到投资前后,项目大小以及内资外资服务采取统一标准。政府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时候应当采用政府资助、民间参与、企业出资的方式,建立创业担保基金和风险基金,着力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行业领先能力的民营企业。在产业导向方面上的引导是以民营经济顺应国家产业政策有序发展为目标开展的。同时在经营方式方面就应当引导民营企业采取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公开竞争的经营手段。企业的管理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应当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在规模上和档次上都更进一步。

(四)适度放权,破解体制束缚,使县域经济成为“自主经济”

1、建立扩权的动态机制和保障机制

扩权的根本目的在于“激活”,为此可以考虑建立扩权的动态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县(市)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适时增加扩权县(市)的数量。同时,完善配套政策和监督机制,使省、设区市有关部门的权力能够真正,“下放”,县(市)能够“接权”并有效“行使”权力,保证下放权限的落实。总之,该由下级政府行使的职能,上级政府不要截留;该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办理的事务,政府不要再包办。政府只有管得少而精,才能既得住又管得好。

2、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按照责权统一、运转协调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试点范围,把可以下放的审批权限下放给县(市)。可采取以下原则:省级政府除对国债项目、省级预算内项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项目,以及跨地区、跨领域、战略性资源开发、关系公共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继续实行审查批准制外,其他项目不再审批;对建设性项目、技改项目和外资项目的审批权,凡省下放给省辖市的,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县(市);对国务院有关部(委、办)文件规定的,须经市审批、审核的事项,采取省、市政府委托、授权、机构延伸的办法向县(市)放权;对部分欠发达县(市)应主要实行政策倾斜。

(五)着眼于产业集群,采取集约化发展模式

1、建设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基于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资,更好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建设而成的特殊区域。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工业园区宜建在工业实体进驻的园区环境,好的园区环境还可以更好的吸引新的投资商。由此,目前形势下县域经济的发展大多采用工业园建设的模式以不断吸收外资。就以韩国的工业化发展为例,主要是出口导向、大企业集团、非均衡发展,在区位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大型城市集中布局生产力,培育增长极以及工业区等四大发展战略。四步走战略的实施给韩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成效。由此可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把园区建设作为重要平台。

2、扩展小城镇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城镇为载体来开展的。可以说,城镇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向,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就是逐步向城镇化转变,这还是有效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集约化大生产的角度上看待县域经济等的发展,县域发展的城镇化还可以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实行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乡镇小区向建设小城镇工业小区发展。工业小区的集约化分布就形成了集聚效应,促进三大产业共同发展和兴盛。走城镇化发展道路,还必须逐步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建立一整套健全可行的城镇化发展方案。这套方案的有效推广采用将对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城镇化的推进还可以更好的促进非农业产业领域创业或就业。同时,还应当在户籍制度上加强创新,取消农业户口,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纵观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发展史,城市化一般呈“S”型。城市化率在30%以下时,发展速度一般比较缓慢,而当超过30%时,进入加速阶段,在超过60%时,就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突破30%后就已呈现加速趋势。

3、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创新

发展县域经济应首先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的基础作用,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县级地方政府应加快公公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逐步由直接的行政干预转变为间接的公共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模式革新,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1]记者魏劲松,通讯员陈健雄,王政.湖北黄梅县结构调整助推县域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10-11-11

[2]记者梁敏.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群众持续增收[N].阿坝日报.2009-08-24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